石龙庵的孩童

朗读这篇文章

我童年生活长大的那个小镇叫石龙庵。石龙庵因何得名,与一座庙宇有关。小镇北端有座团坡山,说是山,其实是一处山丘,不高不陡,但幽静而有文化內涵。团坡山之阳有座庙宇——石龙庵。没见过、也没有听老辈人说过庙宇里有雕刻的石龙,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石龙庵就因为“文革”破“四旧”而变成了石龙小学。

石龙小学在距小镇北街头约二百米的地方。学校的教室是以往庙宇的南北正厅以及东西两排的偏房,是在一个四水归堂、中间有个大天井的寺庙里,虽然有些破旧,但颇有点儿古色古香。我还在上“托儿所”时,就常跟着上小学的大姐、二姐往她们上学的学校里跑,独自在教室外面似懂非懂地看他们上课,感觉里面的男学生一个个正襟危坐并非在上学,而像修行的小和尚或小道士。

石龙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小镇周边的村落。看着他们下课后还可以画漫画,写大字报,戴着用报纸折成的“高帽子”快乐地玩耍,在我看来,他们比我们“托儿所”的小孩子要幸福得多。仅仅是他们那个被当成上下课铃的喇叭花形大钟都让我羡慕无比。大钟应该是原来庙里的和尚或尼姑用来撞的,悬挂在天井正中间的一根横梁上,负责打钟的老人在每天某个时间便像电影《地道战》里那样使劲拉动那条垂下来的粗绳子,清脆而又沉郁的钟声就会响起,仿佛踩着一种沉稳、缓慢的节奏,把“嗡嗡”的钟声传播到周遭的空气中。这悠远的钟声远远胜过我们“托儿所”的小铃铛声,更何况站在学校一旁的团波山上就可以望见小镇远处的龙感湖。夏天还有很多渔民划着小船在湖面上撒网捕鱼……我认为我要是从“托儿所”升级到这样的学校里来,我也会喜欢上课。但每次我只能悻悻然地站在姐姐的教室外面,观看、想象,因为如果我太靠近教室可能会被讲课的老师或打钟的老人当作从家里偷跑出来的小孩被抓住送回家。即使在这诗情画意、古色古香的地方,这种被抓的可能性随时会发生。

大多数时候两个姐姐是不愿意带着我和她们一起上学的。她们会先把我送进“托儿所”,转身再去上学。可我则会趁“托儿所”老师不注意,沿着街上的那条青石路向北走,穿过一条细长的胡同,便到了北街头,再沿着通向学校的那条土马路,进到学校。

为了避免被抓的危险,我每次经过开着门的老师办公室门口时都会弓着腰匆忙地一闪而过。有时候,我在校门口也会遇到挑着担子或拉着板车的卖货郎,我则会逐个仔细参观他们摆的各种货摊儿。那货摊儿上售卖的都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东西,现在看来,也是最不值钱、最不卫生的东西。有像豌豆一样的彩色糖,有五颜六色、或方或圆的软糖,上面裹着薄薄的一层细砂糖,有爆米花做的爆米糖和黑芝麻做的芝麻糖。这些糖都敞开摆在一个个脏兮兮的纸盒里,被风吹,被太阳晒,被土路上荡起的灰尘覆盖。我偶尔会找母亲和奶奶要零钱,买那种带包装纸的水果糖和小盒装的饼干,感觉即使上面落灰,去掉包装也是干净的。除了吃的,卖货郎的摊子上也卖文具,练习本、日记本、各种彩色铅笔、蜡笔、橡皮、直尺。偶尔会遇见最令人向往的那个租借连环画的小板车书摊,他的摊子是竖放在板车上方方正正、边框凸起的类似书架的木架子,上面固定着一条条平行的橡皮筋,巴掌大小的连环画整齐地排列着,被皮筋固定在上面。所谓租借连环画,不容许你带走看,只能是坐在摊主为你准备的小板凳上,在板车的书摊儿边上阅读,读完一本还回去,付两分钱,厚一点的连环画则要付三分钱。幸亏父亲在我上托儿所前就开始教我识字,连蒙带猜勉强可以看懂。才有了小时候我最早也最有趣的阅读。

我从托儿所升级到石龙小学后,确实很喜欢在这所古色古香的学校里读书,学校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的氛围,会让你不自觉地静下心来潜心读书。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那座古老的“石龙庵”,是我们这些学生心中的“石龙庵书院”,远比今天那些现代化建筑的学校更幽静,更有文化底蕴和内涵。只可惜,在我小学尚未毕业时,这座古色古香的“石龙庵”——我心目中的“石龙庵书院”终究没能逃过文革的“洗礼”而被拆除重建了现在的新前中学(石龙中学)。

虽然我很爱在这所学校里学习,但因为小镇北街头那个诱人的“流动书摊”,我逃过几次学。每次经过北街头快到校门口时,只要碰到拉板车的连环画书摊儿,就算端坐在教室,心也早就飞向了那些尚没有看过的连环画。几次逃学挨罚,也都是经不住那些连环画的诱惑。至于常来我们学校门口的那两个拉板车的流动书摊主,都已经认得我是谁家孩子了。我看连环画可以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没钱的时候先记帐,聚多了,他会去供销社找我母亲给钱。平时放学后只要那辆板车在,我则喜欢背着书包,挑选两三本连环画借走,找个僻静的地方,坐下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直到光线渐渐变暗,提醒我该回家吃饭了。那时候的连环画很多是根据小说或电影改编的,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火烧赤壁》《智取威虎山》《铁道游击队》……

我小时候的阅读和同龄孩子一样,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爱看连环画,再大一点就看《文艺杂志》、《大众电影》,再大一点开始读《苦菜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更大一点,则开始阅读四大名著,中国古典文学,武侠或侦破小说……

我小时候自己也曾买过不少连环画,但如今一本也找不到了,很难弄明白它们到底去了哪儿。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连环画了。就像小镇里的青石路、小胡同、街巷、我的小学“石龙庵”以及很多我小时候熟悉的东西一样,这些连环画也完全失去了踪迹,仿佛不曾存在过一样。去年去湖南出差,我竟然在一处小巷里买到了全套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现在连同它的精美包装一起,放入我的藏书一起收藏。

而今,我每次回到石龙庵,都会发现与往昔记忆可相互印证的那些东西越来越少了。记忆中的树林、渡口、团坡山都已不复存在,包括我喜爱的我家那栋老房子也被一栋栋商业楼所取代。一切显得陌生、疏远,除了少数老一辈的尚未迁走的邻居外,那里究竟还有多少东西值得我怀念呢?

如果有,它也多半存在于我的记忆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石龙庵的孩童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