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寻思

朗读这篇文章

上庄寻思

作者:卢金玲

早就知道安徽绩溪县的上庄村,那里不仅山明水秀,更主要的是听说那里的天空湛蓝、悠远,曾飘扬出一朵影响着近代中国的自由民主之云彩,它轻盈、自由,瑰丽着全世界、尤其是近现代封建中国的上空。对于这朵七彩霞云的发祥地—上庄,此次,我们是带着膜拜与探究的心情,复杂有之,来到这里。

小村宁静。粉墙鳞瓦,溪水潺潺,是徽州村落古旧水墨的模样。顺着村口扬林水口旁清澈的溪水往上游走,漫步进了村子。村口的一块墙碑上,清晰遒劲的字迹记载着上庄村的历史。一看才知上庄村的形成始自北宋,为李唐后裔的避难百姓。“胡”姓本是李世民建立唐王朝前的本姓,唐朝灭亡后,李氏后裔改回“胡”姓,在宁静的山村里开垦栖息。千百年来,胡氏家族勤劳耕种,瓜瓞绵延,生生不息;耕作、经商、研学的同时,崇尚中华文化的传承。传统的中国文化,文需墨,墨助文;同样的,在上庄,徽墨创始人胡开文先生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先生,似文瑰墨宝,是上庄于中国、于世界的奉献;也使得上庄开创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一个个新的里程碑。

漫步走在有着如此丰富精神内涵的上庄村,我们最想探究的是一个影响着一个多世纪的白话文运动和民主自由的新思想体系它最初的萌芽。家家户户的院墙上、门楼上,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栩栩如生,借寓意丰富的传统典故寄予着屋主人的思想和心愿;马头墙上,飞起的檐角,乌青的瓦当,放飞着无数“福、禄、寿、禧”的祝愿,那是平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也都是我们探寻上庄上空那片形成美丽自由之文化云彩的思想点。

顺着小巷往里走,脚下,碧绿的青草在青石板的缝隙中生命力顽强地扎根生长,让光亮的、有着历史厚重感的青石板也颇显出生命的活力和气息;沿着石板路,穿街过巷,便走进了“略施雕刻以存其朴素”的胡适故居。院内月季、丽菊盛开,草木葱茏,“智德兼隆”的牌匾挂于胡适先生塑像的上方,这是对于胡适先生一生思想体系的评价;先生的才能和品德,今天看来,仍在历史风尘中熠熠发光,一如院中的那朵丽菊花开,瓣瓣都是耀眼的灿烂。

胡适(1891-1962),曾用名嗣穈,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国学大师。上庄,是胡适重要的成长之地,他曾自称“我们从徽州山里出来的人”,他在家乡最早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正如那首小诗《希望》所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那种接近土地的亲情,乡情,使得先生的一生散发着兰蕙的幽香……

1918年,留学归国的胡适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科学民主,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提倡的自由民主,乃是:“我之自由,以他人之自由为界”。这自由民主的思想,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浅表意义上的随心所欲,而是有克制,有容忍,有礼有节。“容忍”,在胡适看来,没有容忍异己的雅量,就不会承认别的的宗教的信仰可以享有自由;因而他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他的这些观点,与少年时期在上庄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就是这么一位思想文化的先锋,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遵循的依然是老旧的包办婚姻的模式,也就不难理解了。遵照母亲的意愿,他娶了老式的、不识字的江冬秀做妻子。江冬秀传统,裹足;虽识字不多,却识大体,将一个大家庭治理的井井有条,即使后来胡适遇见了旧日知己曹诚英,江冬秀仍将婚姻家庭维护得密实妥贴;这其中,有着江冬秀的泼辣治家,有着胡适对母亲的听命,也有他内心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尊崇;还有,就是他儒雅温敦的品性所致。

在胡适的心里,并非不爱知己曹诚英,但自小上庄传统中国文化的氛围,让他更理解人性,和谐,自由的意义。从胡适后来的《中国哲学史》一书中,看他对荀子哲学的释解,便知传统伦理道德在他心中的影响。“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其伪也。”

书中,他对荀子的观点,解释说:人的天性有种种情欲,若顺着情欲做去,定做出恶事来。可见得人性本恶。因为人性本恶,故必须有礼义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方才可以为善。强调“人的善行,全靠人为”。至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胡适所推崇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善行,是容忍、克制,和自我牺牲,以及做事要有礼义法度;也就能感受到,面对知己的深情,中年的胡适只一句节制的:“等我……”换来的只是清风明月的相守;等来的只有两地的黯然魂伤……

风从北方吹过来,往南方吹去。一代才女曹诚英,苦留一份相思,未得其果。临终前,她要求把自己葬在家乡绩溪旺川路边那条胡适回乡必经的路上,聊慰思念。路旁,她与嗣穈哥哥一起种下的大丽菊,还在风中独自摇曳守望。这样的痴情,令多少人唏嘘不已!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胡适故居中这一醒目的对联,是蒋介石对胡适一生的极高评价。先生无论是对旧的伦理道德的尊崇,还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思想,其意义都在说明“中国人文传统通过自我革新,完全拥有走上现代化之路的能力。”胡适先生对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无人能及。新思想也好,旧伦理也罢,盘根错节间,今天,我们尝试着去触摸到的,只有一种凝重。那凝重,一是胡适先生自由民主思想背后的无可奈何;还有,就是知己曹诚英内心深处为自己的情感而活的自由;为此,再现代的我们,面对这份真情,都心存敬畏。

雕花窗前,历史的光还在静静地照着面前这页浅白的纸。合上那本线装书,我分明听到一声轻轻的叹息:这叹息声不是来自诚英姑娘,而是来自上庄上空飘荡的那片自由的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上庄寻思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