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得巧妙”与“答得巧妙”

朗读这篇文章

“换得巧妙”与“答得巧妙”

作者:张玉庭

有时,人们常常会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提问而感到进退两难。不回答吧?似乎不礼貌,回答吧?又的确有所不便不好回答。那么,怎么办?请看一个真人真事。
当日本影星中野良子来中国访问时,曾有中国朋友友好地向她,“您何时结 婚?”我们知道,影星们的婚恋私情等历来是新闻媒体和热心观众所关注的并十分敏够的问题,如回答“无可奉吿”似乎有点冷漠,如回答得不机智不巧妙,又很难避免被传闻炒得“沸沸扬扬”“面目全非”。每么办?中野良子不慌不忙,她的回答十分礼貌且十分机智,这句答话就是:“如果结婚,我一定来中国度蜜月。”请注意她的回答,其妙至少有三:一是回答及时,做到了有问必答,谦恭待人,二是巧妙改换了对方的问题,把“何时结婚”换成了“在哪结婚”,从而为自已及时回答提供了方便;三是回答得十分温暖,能让人立刻感到她的聪明与友善。换言之,尽管她没有直接了当地回答中国朋友的问话,却照样使中国朋友感到满意,如此妙答,不是照样具有新闻价值吗?

让我们再看一个小幽默。公园的小湖上有条小船,船上坐着一对恋人和一位中年妇女,这中年妇女是那女孩子的妈妈,小船悠然,突然,中年妇女提了个问题让小伙子回答,“假如船突然翻了,我们母女都不会水,而你会,那么你先救谁?”应该说,这问题太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智力竞赛”了,如回答“先救您”,虽属“尊敬长辈”却分明怠慢了对方的宝贝女儿, 如回答“先救您女儿”,虽属“忠于爱情”却又的的确确怠慢了对方。但机灵的的小伙子却灿然一笑:“您放心,我一定先救未来的妈妈!”—-那么,谁是“未来的妈妈”,显然有两个答案, 一是一但结了婚,对方就成了岳母,岳母者,“妈妈”也。二是一但结了婚,男女生儿育女,那对方的女儿就成了地道的“妈妈”!真是妙极!在一句妙答中,一举融进了两个温暖的许诺,使那中年妇女听了非常高兴。不是有句话叫力挽狂澜吗?何为“力挽狂澜”,这就是。
让我们再细品一个情趣盎然的小故事。
一个中国的男性外交官到了法国巴黎,在舞会上认识了一位法国女郎,两人正在翩翩起舞,那女郎突然问了个问题,“请问先生,您是喜欢我们法国女郎还是喜欢你们中国女郎?”这问题问得突然且不便正面回答。如回答“喜欢中国女郎”,则无疑会使对方感到难堪;如回答“喜欢法国女郎”,则又有点“献殷勤”且少了点民族气节。怎么办?我们的外交官一点也不吃力,他胸有成竹,极巧妙地答了一句:“您放心,只要是喜欢我的小姐,我都喜欢她。”真是妙绝!对方把小姐分为“中国小姐”与“法国小姐”两类并静侯答案,外交官却换了个标准把小姐分成了“喜欢我的”和“不喜欢我的”两类, 然后再做妙答,使对方听罢嫣然一笑。
如此看来,在人际交往中突然碰到古怪的、意想不到的提问,并非不可能,自然,当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奇怪问话时,切不可慌乱紧张,完全可以通过巧妙的变通走出“风云突变”的困境。
那么,巧用变通的最佳样式是什么?就是把对方的问题神不知鬼不觉的改换一下,或者神不知鬼不觉地改换一下您答题的方式。
关键是,你必须从容冷静,你必须“换”得巧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换得巧妙”与“答得巧妙”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