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叮咛——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随着自己在学校里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久,无论教学时的备课所需,还是业余时的陶冶性情,读书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在难得的假期时光,每天可以捧一本书,沏一壶茶,从天明到日暮,时光在如水的阅读时光里悄然而逝,阅读带来的收获倘使我能从容且平静地面对这时光的易逝。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间断地忙于工作,忙于琐碎,忙于自己无法掌控的时间表中,整个人被忙碌捆绑着,几乎喘不过气来,能有闲暇静下心来安静地阅读,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极奢之事。而越是在这样疲惫的时候,阅读这件事的重要性就益发凸显出来。而这个疲惫间隙中与一本书的偶遇,不仅彻底放松了我高度紧绷的神经,也带给最深切的生活体悟。

要读精品

  读书这件事情,有时候也要靠缘分。读完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心中感触颇深,遂将心中所得简要述之,与诸君分享。

  此书以大师平生对于读书、治学生涯,对平生师友的回忆文字,以及探讨做人处世之道的散文随笔共计辑录了六十余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季老“读书与学习”的经历与感悟,第二部分则主要介绍了老先生“做人与处事”的态度与精神。通篇信笔拈来,娓娓道出,平和的人生态度,严谨得钻研学问的精神,字字深于情,毫无半点矫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实朴素笔调发之,读来甚是痛快。

  “做文先做人,学问即人生。”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

  文中此类话语句句真切动人。之所以感触深刻,是因为自己向来偏爱阅读小说,更多地沉浸于文艺性较强的作品中,沉浸于故事情节,沉湎于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和坎坷的命运,如今看来,这本书不仅让我阅读到了精品,更重要的是有效转变了我早已习惯的阅读习惯。在这本书中极少有长篇累牍,每篇皆是短小精悍的文字,却每篇都让人在阅读中深刻领会到字字句句皆珠玑,无不饱含着精妙的人生哲理与做人智慧,全书无一句赘言,每一句都值得人反复地品味反刍,这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能否用最精短的语言来表达同样意思。

勤于动笔

  曾有一位工作中的前辈与我聊到阅读这件事,当时太年轻的自己还不能即刻深刻地领悟其真谛,总有一大堆不想阅读的理由,以忙、以精力不济持续性逃避,她讲到文史地理是地基,专业书是承重墙,而人文社科通识是软装,当你阅读日益庞杂的时候,更要勤于使用笔头,多记录多回味,现在看来深以为然。

  不久前,我刚以“宣言”的形式自我勉励:“日读万字,日写千字”。我想我定是要食言了。一是好像并没有那么容易平心静气地阅读;二是一直来习惯性地自我封闭,也并不想把自己内心深处“掏出来”晾晒。今天的失落与苦闷,今天的快乐与小确幸好像也没能达到千字标准,好高骛远的目标定是无法实现。然而,当我读完季老的《读书与做人》,心中瞬间亮堂起来,“那就从此刻开始,先树立一个小目标,从百字随笔开始。”

  有一句话:“正反两面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这句话恨不能早数年看到。不得不赞叹一声说得多对啊,我们就是看得太少,想得太多。而我呢,过去总是反复纠结,不是下不了决心去做,就是做了决定以后不断推翻,又或者总想找到最好最正确最便捷的方法,以致一事无成。仔细想来,我都不曾花过足够的时间,不曾将自己的心血塞满整个垃圾桶,不曾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丈量到终点的距离,又何来的结果呢?

  季老的梵学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国学修养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学、十年浩劫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达,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听季老论人生,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而以平实朴素的言语,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实为当今世人之典范。

  对于生命个体而言,精神的归宿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关乎心灵和信念方面的内涵被物质和利益所冲淡。社会到处充斥的拜物欲和贪享欲,并正在同质化一批又一批心智不坚的人们。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许不具备传播道义和维护真理的能力,但至少自己应有所认识和警醒,做到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

实需勤奋

  书中有一段写道:“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第一眼看到这段话,就像被雷击中。犹记得自小为了积累作文素材,默默摘抄过许多精彩的名人语录,很多都早已无法忆起,却唯这一段尚且记忆犹新,当时全然不知季老说出这段话的深意。现在读来,一字一句鞭辟入里。于“勤奋”二字,如今才幡然醒悟,也颇后悔之前浪费了不少青春年华。感谢季老这句“勤奋出灵感”的鼓舞与鞭策,虽然尚不知自己的灵感何时才能到来,可既然有前辈这么鼓励,就不去想灵感的到来,先做好勤奋的工作再说。

  于时、于事、于己、于人。如先生在写作的时候,因为研究事务繁重,往往有效利用碎片时间,甚至于在开会的间隙也致力于翻译工作,得于这样的启发,我也利用碎片时间看了许多书籍,大多都与个人成长相关。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后我将更有效地管理利用时间。为文,为人,实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学校里毕业,不过是学会阅读的方法,以及在学生时代培养起的关于读书与做人的基本文化素养,而在社会中,将自己投身于广阔的空间里,这样的阅读与做人,才是切切实实不断在阅读中实践,又在实践中以阅读得来的经验指导自己的人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一寸金。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季老常念叨的一句诗,早已熟悉的诗句,如今重读,又有更深体悟。谨以寥寥数语,自我警醒,亦愿与众友共勉!

  作者简介:刘聪,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责编: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智者的叮咛——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