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改变世界》读书笔记 -集装箱改变了世界,你信吗?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看到书名《集装箱改变世界》的第一眼,感觉这书名是不是有点吹牛啊?这些我们在港口见到的一个个堆积如山的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能改变世界?它最早从哪来的呢?这背后又暗藏着怎么样的理念呢?我很好奇这些问题的答案,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

本书作者马克.莱文森,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和畅销书作家,他从集装箱这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物件入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商业奇迹。比尔盖茨在2013年的读书清单中第一本推荐的书就是《集装箱改变世界》,“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这是享誉全球的《经济学人》杂志对集装箱的历史地位的评价。

这本书从集装箱的发明史娓娓道来,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故事。这些有趣而又艰辛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集装箱如何一步步被接受,怎样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实现了货物运输的标准化,改变了全球的贸易流,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这本书一共14个章节,今天我从自己的三次阅读经历来给大家分享集装箱的发展背景以及集装箱对我的启示。

一、充满好奇的第一次阅读

(一)爱省钱的麦克莱恩和他的集装箱

提到集装箱,我们不得不提到集装箱之父,自带传奇色彩的麦克莱恩。他从一名贫穷的卡车司机一跃成为航运大亨,全靠他的商业天赋和他的一个特点“爱省钱”。降低成本是老板都想解决的问题,集装箱就是麦克莱恩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的创新。

精打细算的商业天才麦克莱恩进入航运业后发现当时的航运系统太过于复杂,几十万码头工人在码头装卸各种散装货物,运的货物又少,而且装卸速度慢,60%的货运成本都用在这几十万码头工人的装卸费用。他不禁想:为什么非要装载、卸载、转移和再装那么多的散件货物?我找一只大箱子,把货物装进大箱子,然后就利用起重机等装备只装卸和搬运这些大箱子不是更加好吗?于是,麦克莱恩就找了一家名叫布朗工业制造公司开始制造这样的大铁箱子,进行货物运输。这些大铁箱子就是集装箱了。

(二)集装箱带来的变化

为什么说集装箱改变了世界呢?那是因为集装箱出现后,货运成本大幅下降,大大促进了全球化分工。

货运成本大幅下降:集装箱出现之后,货物直接装进大箱子,大箱子运到港口,搬运的过程也是主要靠起重机,而且每个箱子里就装一种产品,就省去了挑拣的过程,那这个效率自然就大大的提升了。这些铁箱子还能垒起来,一次能装更多。这样一来,装的快,装的多,大大的降低了货运成本。麦克莱恩进行了多次实验,实验证明采用集装箱运输货物后,运输成本降低了94%,这不就是运输要追求的效益吗?

促进了全球化分工:货运成本大幅度降低后,制造商就不必为了省钱把工厂选在码头附近了,一个产品的完成就不用聚集在一个地方,这就让一个国家的制造商更愿意去其他国家寻找价格更低的原材料,开始拓展海外市场。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工厂,各个国家分工协作,就像芭比娃娃,制造它的设备来自日本和欧洲,头发来自日本,塑料身体来自中国台湾,最后由中国大陆的工厂给它穿上衣服,完成最后的制造加工,完成之后,它又被销往全世界各地。全球有无数的商品都会因为集装箱的出现形成自己的供应链。正是因为集装箱节省了把货物搬来搬去的时间,极大降低了成本,这个过程才能实现。可以说,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

二、转入思考的第二次阅读

第一次阅读后,我初步了解了集装箱的出现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但真的是这个大铁箱子改变了世界吗?不,单独集装箱并不能改变世界。

集装箱在发明后的几年并没有真正做到降低货运成本,就更加谈不上改变了世界。真正改变世界的,不是集装箱本身,而是麦克莱恩建立的集装箱物流系统。这个系统的搭建其实也源于集装箱近30多年的艰难发展过程,集装箱从发明、实验、应用、推广乃至全世界,遇到了各种问题与挫折:各种利益集团的阻止、集装箱标准化的制定、轮船和港口的改造、资金的短缺等等。麦克莱恩面对这些困难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搭建了以集装箱为核心,以火车、卡车、货轮、码头设备、吊装设施、桥梁、隧道、发货人和政府的政策为支撑点的配套系统。这些支撑点都随着集装箱的出现而做出相对应的改变,使得系统顺畅运转起来。

我们来看看这个系统,集装箱首先大小要能实现卡车、火车和轮船的无缝对接,就是货物在不同时区,不同语言,不同单位的情况下都能运输;集装箱大小标准制定了,那么全球的卡车、桥梁、隧道也要随之改建;为了装载更多的货物,轮船要改建成装载几百只集装箱的巨轮,那么港口和码头也要改建;这么多的改建需要充足的资金,银行和政府的支持是必须的,麦克莱恩开创了融资。各种利益集团的阻止,例如码头工人失业和火车公司没生意,这些都需要去调节。

在麦克莱恩的不断努力下,集装箱的物流系统最终成为了航运的标准系统。如果没有他,集装箱依然会被当作一个普通的铁皮箱子在装货。麦克莱恩之所以伟大,不是他创新发明了集装箱,而是他搭建了一套集装箱的运输系统。

三、学以致用的第三次阅读

这本书带给我最震撼的地方也是这个集装箱物流系统,它告诉我“单点突破不叫创新,系统性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让我明白了系统搭建的重要性。脑海里一下子蹦出“双减”,“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减负不减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一直思考和践行“优化作业设计”来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但效果不明显:学生知识检测结果、家长投诉作业量和形式让我只敢布置知识巩固类作业。我不禁反思,是否可以搭建一个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核心的配套系统。看完《集装箱改变世界》,我尝试搭建了一个以“优化作业设计”为核心,以教师、课堂、作业、家长、评价、学校等为支撑点的配套系统,去真正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教师拥抱变化:“双减”政策如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水,激起千层浪。身为教师的我首先要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双减”,跳出舒适圈,积极思考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大胆布置非知识巩固类作业,真正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课堂保证高效:高效课堂是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重要支撑。这要求我要做足课前准备,研读教材,分析学生,思考活动,研讨教学。高效课堂能真正减轻学生课后负担,例如: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课堂活动的开展完成了背书任务的80%和的单词默写任务的70%,那么当晚背诵和默写的课后作业时间不就大大缩短了吗,那孩子们的课后作业负担不就减轻了吗。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高效课堂的秘密之一 “学生主动学习”,利用“每周英语学习之星”、和Anne获得合影等手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我们班很多孩子跟我说:Anne老师,你在教我们读单词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尝试记住单词的默写了。

(三)作业需要设计:从作业布置走向作业设计,我的作业设计有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为他们量身定制的“知识巩固类”、培养反思总结能力的“反思总结类”、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创意个性类”、“分层选做类”、“生活实践类”等。家长反馈:老师,孩子回家后做作业积极了,爱看课外书,还能做家务,真好。在近2次的单元检测中,我还发现学生进步了。这些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家长变神助攻: 家长投诉作业?家长不管作业?如何让家长变成学生作业管理“神助攻”,请看我的三大招。第一招是“信任”,通过细节让家长感受到我对学生的关爱,从而信任自己。第二招是“放心”,我把学生平时的练习检测结果,听写背书结果告诉家长:学生给我教,你放心。第三招是“刺激”,在微信群,用大力表扬刺激家长在家关注孩子的作业:我今天发个听写全对的,明天发个优秀思维导图,后天发个优秀创意作文,家长们经常被这些表扬轰炸,想不关注孩子的作业都难。

(五)评价需要落实:作业布置了不评价反馈,就是无效作业。每一次的知识巩固类作业,我都会在课堂上找时间精讲;学生的创意作业作品,就利用班级展板、家长微信群、课堂演示等进行展示。

(六)善用学校资源:我们的“优化作业设计”系统还要获得学校的支持,学校课程体系的改革、期末考试形式的变化,作业展示平台的搭建是我们优化作业设计的重要支撑。

教师拥抱变化,课堂保证高效,作业需要设计,家长变神助攻,评价需要落实,善用学校资源,就是“优化作业设计”系统的口诀,这个系统让我更加靠近“减负不减质“的目标。我仍在求索路上,但只要我拥有一颗积极拥抱变化的心态,有着不怕困难,坚持前行的信念,有着跳出单点,纵观全局的思维,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呢。

集装箱系统改变了世界,我们的减负系统可以改变学生的未来,不也是在以教育的方式改变世界吗?《集装箱改变世界》给我带来无限思考,跨界书籍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概念,我在想,这就是读书的魅力与意义吧。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现在或者未来的某一个场合,让我更加出色。

作者简介:黄芬,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英语教师,少先大队辅导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集装箱改变世界》读书笔记 -集装箱改变了世界,你信吗?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