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又是好的教育?该怎么做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完整?我经常这样追问自己。如果你也有这样的追问,我想推荐你们阅读《想大问题,做小事情》(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这本书。翻开这本书,或许能对自己在教育方面的疑惑有所启发。

作者陈希良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质量检测中心视导员,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陈老师的这本书没有宏大叙事,没有高谈阔论,只是用一种像西北土地一样厚实的语言,讲一些教育的小故事,是一本能引发读者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意义价值的思考。

在这个大梦不醒的世界,陈老师用自己的宝贵经验,激活读者的教育良心,让教育真正实现让人成为人。下面结合教育主题跟大家分享对我启发比较大的三点:

一、 学生管理:以正以善以奇
身为一线教育者,我们经常在学生管理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是由不同性格的学生组成的,当我们面对看似顽皮又固执的学生时,难免会被一时的气愤情绪所左右,不分青红皂白惩罚孩子,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发现孩子还是时不时地惹祸,让你有操不完的心,处理不完的矛盾。

记得有一次和一位青年教师聊天,她说起最近的烦心事:班里有一位男同学似乎就爱跟她较劲,家庭作业不写,上课故意发出噪音,或者直接就在抽屉里摆弄东西,老师好意提醒,他反倒顶起嘴来。我从该教师的言语中听出了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为什么学生不能理解她的好意,老师只是想学生好好努力读书,学生为什么不懂得感恩。我想起从《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上学到的知识回答她说:“你先别生气,有没有去了解过这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据我所知,该学生的爸爸妈妈都忙于生计,几乎没时间陪伴他,其实你这么在乎教育好这位学生,是因为他一直以来成绩都不错,你还是刚刚接手这个班级,跟学生没有磨合好,难免发生一些分歧。”老师想了想说“还真没想到去了解学生的家庭原因,只知道他性格执拗,好像不喜欢我当着全班的面去说他或者教育他。”我说:“是的,他‘好面子’,不如你试着找一找他身上的闪光点,换一种角度,让自己的教育有温度些。”后来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换一种教育方法。这不,前几天收到该青年教师的信息说:你知道吗?上次跟你说的那位学生,他现在在课堂上超级认真和专心,还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也积极主动帮助老师做事情,以前怎么没发现他是这么的宝藏,这么的可爱呢!

面对学生思想上的不足、缺陷或失误,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批评、指责,甚至严厉地处罚一通,而不能借机利用已有的宝贵经验、教育知识、思维优势,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古人都说“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况且是学生?其实孩子“犯错”时,他可能并不是故意的,只是心理方面或者其他方面得不到满足,教育者应该抓住契机让学生“心动”并且“行动”(主动承认错误),教师积极建立学生的自信、自律、自主、自强的好品质,才是真正把握“孩子犯错”的教育契机。

学校是学生学习、思考、质疑、创造的地方,也是允许学生犯错的园地。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把知识和错误还给学校和老师的过程。

二、 家校互动:合力合情合心
老师们除了和学生朝夕相处,还要重视与家长的互动,家校合作是现在很多学校的口号,为什么家校合作这么重要呢?一个生命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健康互动,如果家校互相信任,积极沟通,就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本学期我经常收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短信:老师你好,想请问下我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这样的一句话,这位家长至少发了4次,每次问完之后就回复我谢谢老师,没有后续。该学生是一位男生,阳光又胆大,数学思维能力也是较强的,我一直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有一次,男生考了89分,一拿到试卷,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但是没有哭出来,忍回去了。我在想可能孩子一直都是90多分,这次是有点失落了吧,可真有上进心。

果然,孩子的家长又发来信息询问孩子多少分,我回答完后,孩子的家长问我:“是不是孩子在学校不听话,不认真学习了,请老师帮我批评教育他,谢谢老师。”我一看愣住了,平时都是言简意赅的结束对话,这次考试分数比90分少1分,怎么家长的反响这么大,还要我批评孩子,不应该是让我鼓励孩子吗?我决定和孩子的家长进一步的沟通交流,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到孩子回到家后的生活,全面的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沟通。在谈话之间,我也跟家长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教育理念,没想到家长很认同和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对孩子的期待和对教育的由衷信任、支持。

身为教育者,我们想要激活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信力和创造力,必须要找到家长这个杠杆,家校合作,共同找到撬动学生精神世界的支点。通过家校之间合力合情合心的互动交流,借用家长强大的教育力量,无疑是教师一大智慧的选择。

三、 教育教学:敬心敬命至行
教育是个人积极参与他人、世界的积极建构之中,处于一种活跃的互动的交换的关系之中。教育就是灵魂唤醒灵魂的过程,而不是工具使用工具的过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让人成为人,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陈老师的书中介绍了很多教育者追寻“你——我”师生交往关系的小故事,这并不是显明教师的品德有多高尚,多么能关爱、体贴学生,而是——首先显明教师的这样一个生存姿态:敞开自我生命,积极迎接外在生命世界,把自我生命与外在生命世界融合在一起。这种关系的存在目的不在于改造对方,而首先是提升自己,成全自我,与此同时也成全对方,成全相遇之中的学生生命。

就像本书的题目《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我们今天的时代需要有大胸怀、大气魄,但是我们行动,就只能做小事情,从小事做起,不停地让自己保持对日常生活世界思考的主张,让自己常处于一种且行且思的生命紧张之中。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生成与创造。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杂碎琐事,看似繁杂,实则鲜活有意义,写出来,入进去便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陈老师的这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教学随笔,情味浓厚的教育感悟,无不让我进行思考。讲的故事,是教师生活积累的真实对话;分享的经历,是教师平凡生命的旅行线条;正因为有了教师的付出,才有这本具有特殊意义的书籍。

这本书值得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它能让教育人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想的心灵来守望教育,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加幸福完整。

作者简介:罗惠,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文翰第四小学教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想大问题,做小事情》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