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了不起的我》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下定了决心要减肥的,却怎么样也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明明立了一大堆大大小小的计划,但真正实施的却没有几个。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评价而难受半天?对还没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开始陷入迷茫、焦虑?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也想告别这样的自己,那我就想推荐你们看《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翻开这本书,或许你能找到你想要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陈海贤老师,陈老师是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阿里巴巴商学院特聘教授。拥有13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待过6000多位来访者。同时他也是得到APP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和“亲密关系30讲”的主理人,拥有超过10万付费用户订阅。而这本书就是汲取了这两门课程精华的一个呈现,是一本你我都看得懂、用得上的心理学著作。

《了不起的我》这本书是台海出版社出版,书中主要从行为的改变、思维的进化、关系的发展、走出人生瓶颈期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人生中将遇到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法。

这本书不打鸡血,也不灌鸡汤。陈海贤老师结合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把心理学中那些最有实用价值的工具调取出来,帮助读者实现更好的人生改变,从而成就了不起的自己。下面我将结合改变这个主题跟大家分享对我启发比较大的三点:

一、小步子原理:让我们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在改变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能做到,但却经常被现实打脸,从而让自己继续停留在心理舒适区而无法作出改变。如何克服这种阻力呢?书中介绍了一种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小步子原理。简单来说,小步子原理就是在改变的路上先让自己迈出小小的一步,从而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通过不断获得小成功从而为下一步行动提供心理动力。

关于小步子原理,陈海贤老师在这本书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上大四的来访者,他明明知道他需要在最后一个学期修完四门课程才能顺利毕业,否则会被退学。他也知道自己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家里并不富裕,他很清楚自己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对家庭的意义。但就是因为这些压力,他对学习就是提不起劲,就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几乎都不出门。

其实像这位大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有时候压力越大,那种“无力感”也就越大。这个时候“奇迹提问”这种心理学工具就上场了。陈海贤老师问他:“假如奇迹真的出现了,你顺利毕业了,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学生说:“我不去想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陈海贤老师说:“没关系,只是想想嘛!”然后他就开始想了,说可能会去家乡的省会找份工作,如果找不到,就回高中母校当老师。说到这里,这位大学生脸上开始有光了,应该是想起了自己在母校当学霸的日子。海贤老师继续问:“如果你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个过程,你应该迈出第一步是什么呢?”他想了想说:“至少要让自己的作息时间正常起来,按时到食堂吃饭。”“那你就先迈出这一步吧!”后来这位大学生果然就是因为去了食堂,遇到了一个愿意和他一起上自习的同学,然后慢慢从困境里走了出来。

这个案例就是用奇迹提问帮这位大学生找到第一个小小的改变,并让它实现,而这个策略就是小步子原理。小步子原理它不是一个让我们获得最终成功的策略,而是一个让我们有所行动的策略。它的重点不是结果,而是此时此刻的行动。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最近”。最近,我每天晚上我都想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但有时候我一翻开书,却发现心静不下来,读不下去,该怎么办?于是我就通过“小步子”计划,这时我采用的做法是:先让自己读5分钟,不要纠结能读多少,读进去再说。还真別小看这5分钟,也许就是这5分钟激活了我的行动力,这5分钟读进去了,我发现我还想再读5分钟,有时我一读就是30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又如最近,我到公园夜跑。刚开始我的跑步是边跑边走的,后来我给自己设置了每一次跑2公里,不计时间跑的那种。坚持了差不多半个多月,我发现有时候我能跑上5公里左右了。

其实我上面分享的这两件小事也是采用了小步子原理。我没有想着要一下子把书读完,也没有想着每天必须跑多少公里才算完成任务,而是让自己一步一步来,关注好眼前的每一小步,并把它做好。改变的过程无非也是这样,当我们心中有了目标,可是在行动上,我们只能看清脚下。也许有一天回过头,我们会发现,走着走着,其实自己已经走得很远了。

二、培养“环境场”:让我们的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小步子能给我们带来大改变,但有时候,即使我们成功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也是很容易中途放弃的。怎样才能让我们不再退回到那个充满诱惑的心理舒适区呢?书中给出了一个超级好用的方法–培养环境场。

那什么是“环境场”呢?其实“场”就是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比如你到了房间就会想起睡觉,你到了图书馆就会想起阅读,到了餐厅就会想起吃饭这种“场”的空间假设,就让我们到了这个地方就会有这样的一种氛围习惯。

就像我家的沙发就是一个“场”,每天下班回到家,整个人都累趴了,所以我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沙发上“葛优躺”一下,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来刷刷信息和视频。也许沙发这个“场”是我创造出来的,我就是想在这里放松放松。如果你让我在这个”场“好好看书,也许就看不下去了。因为在这个”场“我想到的就是手机。如果不想一直在刷手机,想静下心来看看书,那我们就要主动创造一个理想环境,用“场”的力量来推动自己。

于是我就在家里划出了一个专门用来看书、学习的区域,摆上了齐全的文具、台灯、小盆栽,还有一个专门用来放轻音乐的小音箱,目的就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看书或者工作氛围浓厚的“场”。以后一到这个时间点,一到这个空间,我就会把其它事情先放一放,在这样简单的仪式感下,慢慢培养稳定的学习行为和习惯。我相信只要我在这个”场“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场“的力量就越大。而这种力量会让我们在改变的路上坚持得更久,这也是我们完成改变的一大助力。

三、近的思维:让我们帮助自己走出焦虑

其实,我们除了可以借用一些心理工具帮助我们实现改变之外,我们还要多多关注自己的思维。你看!现代人有焦虑情绪的真的很多,那如何应对焦虑?如何帮助自己走出焦虑呢?这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必备功课。说实话,读书分享会让我有点小焦虑,但看完这本书后,书中有个观点却让我很受启发。这个观点就是近的思维,也叫“正念思维”。

那什么是近的思维呢?作者认为近的思维就是关注真实的、正在发生的、近的事情。与它相对应的就是远的思维,是指关注想象中的、抽象的、远的事情。当我们用近的思维看世界,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发生的,我们能够真实回应现实生活中的挑战。相反,如果我们用远的思维看世界,我们看到的也许是心中放大的恐惧。

就读书分享这件事情来说,如果下一期才轮到我分享,但我现在就开始担心自己会忘稿,担心别人对我的评价,因为这个读书分享让自己睡不着觉,从而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投入,这样就会让我们很焦虑。但如果我们用近的思维去对待读书分享这件事情,这一刻我只要好好看书、这一刻我只要好好把分享稿写出来、这一刻我们只需要好好练习演讲……而每一刻我们都需要一个焦点,而这个焦点就是关注当下你能做的。所以当我们焦虑的时候,不妨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现在能做什么?我愿意做吗?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把注意力引到此时此刻,让我们关注最近我们能做的事情。一步一步来,那可能我们就对读书分享不那么焦虑了。我们也只有迈出了这一步才能真正朝着目标走出去。不是吗?

对于改变,其实我们每个人一直都有选择。但我们也知道,改变实属不易,所有能改变自己的都是了不起的。当我们行动起来,逐渐告别迷茫和焦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不断突破自我,相信在路的前方,我们一定会遇见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作者简介:麦炯媚,女,长安镇厦岗小学数学老师,学科组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改变,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了不起的我》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