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固有认知体系,迎接知识的《爆裂》

朗读这篇文章

《爆裂》一书包含了非凡的案例研究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机构的前沿研究和哲学理念,实验室聚集了全世界的创造性人才,被誉为实现寓言的地方。这本书将帮助你适应这个难以预测的世界。

作者之一:伊藤穰一,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

作者之二:杰夫·豪,美国东北大学助理教授,2006年,他首次提出了“众包”这一概念。

三年前,我们还无法想象出门就可以方便的使用共享单车,可以只是带一个手机没有现金就走遍中国,互联网在这几年里迅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在变革中更加激动的等待着未来AI改变生活,期待着AI时代的真正来临,2018,AI元年,AlphaGo的神话已经宣告了一个科技新时代的来临。

回顾历史,我们清晰的知道越是在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刻,越是会出现两极分化,赢家、输家有时只在一念间,我们的思维急需与这样一个新的世界对接,固有的常识无法理解新的时代、并且已经成为理解并活在未来的最大禁锢,面对如此状况,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必须巨变,也就是这本书里说的“爆裂”,也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不被卷入历史的洪流。

作者伊藤穰一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单向、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模式,是接受别人教授的知识的过程。而一个人只有将学习和自己的兴趣、个人关系以及可能追求的机会联系起来时,才会学得最好。人们必须培养兴趣驱动式、自主式和终身式学习的能力,否则将永远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处于劣势。同时,在与强大的人工智能的竞争中,人类必须变成创新型学习者,无论是理工科学的发明,还是人文艺术的创意,否则将会被“没有人性”的机器无情替代。

在《爆裂》这本书里,两位作者将新的知识体系提炼为9大原则,帮助我们迎接变革时代的挑战:

1
涌现优于权威
新的事物(比如新技术)比过去的权威更重要。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现象,一种类似于蜜蜂或者其他群体生物的群体智慧,这一集体智慧的能力远大于该集体中任何个体的能力,大量个体在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有很大可能秒杀权威,过去的权威认知体系,随时可能烟消云散。

2
拉力优于推力策略
传统的推力策略是指决策制定者将资源推到他们认为最有用的地方,管理效率低下。而拉力战略利用创新带来的低成本,使得沟通交流、原型设计、资金筹集和新的学习方法成为可能。使得世界从“资源储存”向“资源流动”转变。从《不列颠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的出现便是这一转型阶段的绝佳例证,前者的作者是权威的专家团队,后者的作者则是出于公益目的自发写作的读者群体。

3
指南针优于地图策略
在能够预测的年代,我们看到地图就能找到路径,但是在未来,很难画出一份准确而具有时效性的地图,因此使用指南针找准方向,要比按图索骥有意义得多。充分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朝着指南针指定的方向不拘形式的前进,遇山翻山,遇水涉水,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设想和环境,避免了遇到障碍时重新规划路线的麻烦。

在谈这一点时,作者还浅显易懂的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代数?书中解读代数是大脑的体操,代数教大脑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换句话说,代数是座桥梁,连接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我们居住的纷乱世界。学生,包括所有人,都需要这座桥梁。代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座桥梁——抽象思维。它是我们导航用的指南针。

4
风险优于安全策略
风险优于安全,是挖掘低成本创新的必要因素。利用风险,容忍实验与失败,不仅让投资者更愿意从不成功的投资中抽身,也能让公司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保持灵活和弹性。

5
违抗优于服从策略
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科学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在解决问题时,违抗通常要比服从获益更多,叛逆和对叛逆的宽容,才是硅谷成功的第一要素。作者还专门说到:没有人是靠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而赢得诺贝尔奖的。由此可见独立的思考和创新何其重要!

6
实践优于理论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节奏加快,唯有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才会真实的感知到世界的变化,在不断的理解和学习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不断成长适应社会的发展,凭空的想象和理论在更多的时候显得那样空洞,因为我们的知识需要爆裂,理论在不断的被颠覆。

7
多样性优于能力策略
简单地讲,就是通才比专才重要,在一个机构中,人才的多样性比单一化有优势。自我复制是高能力的天性,而领域差异往往使外行人更能打破固有知识界限解决一些难题。因此,当今社会的每个职场都需要多样性,多文化的人力分配,多样性将使创新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8
韧性优于力量策略
经典例证便是芦苇和橡树的故事。飓风肆虐时,钢铁般结实的橡树被连根拔起,而柔软、极具韧性的芦苇弯下了腰,待飓风过去后又迅速生长。通常而言,大公司倾向于储备资源,用强大的自身抵御失败,但一旦真的失败,巨大的成本导致企业很难掉头或者重生。而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微企业则善用极少的原始投资,在不断的尝试中调整战略,在不断的失败中学习经验,这使得他们拥有足够的韧性。

9
系统优于个体策略
“系统优于个体”也为我们阐释了这样一个原则:干预每一项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必须考虑到其对全球网络的整体影响。

这本书的论述里还认真讲述了关于比特币的由来、技术实现的方式以及发展,令我大开眼界,每一个比特币都是通过大量的中央处理器的后台数学运算产生,其中避免了中央银行对货币的非中立的管理,科学的发展令人咋舌。

同时还解读了很多一直困惑我们的问题,比如,学习理工科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写作?虽然我们深知在日常工作中写作的重要性,但是更高层面的解读却是第一次在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即:“我们让孩子学习写作不是因为想让他们成为记者或是作家,学习写作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学习。和通过写作表达想法一样,我们也用编程表达想法,编程能教会你如何思考”。如此解读大概也是很多理工科的学生最接受的答案了。

朋友圈、微博等等互联网应用里有很多点头之交的朋友,我们彼此之间产生的弱连接有必要吗?能为我们带来些什么?这本书里提到了1973 年马克 · 格兰诺维特( Mark Granovetter )博士发表的论文《弱连接的力量》(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论文,他在文中指出,弱连接——连接点头之交和朋友的朋友——在连接社区和创造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联系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具有广泛弱连接的人有更多机会从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中获取资源,也就是说我们的点头之交是我们获取新想法和资讯的最大来源。 虽然我们从弱连接中获取灵感,但我们的强连接会对我们的表现产生很大的影响。看到这些,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那些朋友圈中看似杂乱的信息呢?

这是一本完全颠覆我们传统的认知的书,书里面很多新鲜的观点令人击节称快、脑洞大开,如果你对未来有一份好奇,那么强烈建议你像作者在书的最前面所述,带着你的兴趣和探索去读这本有趣的书吧!

这本书里引用了许多专家的著作及论点,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观点就是: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在他 2005 年著作《奇点临近》中普及了指数式改变的概念。并预测,到 2029 年,计算机将拥有同人类一样的阅读能力,奇点—机器变得比人更聪明的时刻,将于 2045 年到来。根据奇点理论,到那时,我们将会亲眼见证“智能爆炸”,机器将能够快速设计出更加智能的机器。

想象一下,2029年的时候,你多大年龄?

2045年,机器将比人更聪明,我们应该怎么办?

看完这本书,我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深刻的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唯有不断的颠覆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最后隆重推荐去年的一部精彩的美剧《西部世界》,它以故事的方式形象的向观众展示了未来。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欢迎交流分享

我的微信:zhaozixiaolb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颠覆固有认知体系,迎接知识的《爆裂》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