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这两天读老师推荐的书《雪洞》,这本书记录了英国女人丹津.巴默修行的故事,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介绍,这次仔细的读这本关于她的近乎是修行传纪的文字,很为这个伟大的女性而叹服,在她的身上,我再一次看到所谓的命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丹津.巴默会以女儿之身降生在英国伦敦,那种从小就有的不确切感恰恰成为了她出走的关键因素。

而她与师傅坎初仁波切的相遇更像是一个奇迹,那么神奇的跨越千山万水相见,一切却自然的犹如昨天才刚刚别离,我相信轮回,我更愿意相信他们的缘分本来就是一世又一世,跟着坎初仁波切的日子,或许是修行最艰难的日子,因为她是修行者里唯一的女性,修行的路充满艰难和挑战,但也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予了她更多的独处,和自省的机会。很多人说不可能一个人在喜马拉雅山那样的地方闭关12年之久,可是丹津.巴默做到了,坚定的信念,对传承毫不怀疑的执着成就了她,我见过很多人写的关于闭关的故事,她的却是最简单和质朴的,没有那些神的降临,或者各种灵魂出窍的体验,只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我从来未曾感觉无聊,几年对于我而言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简单的话语,淡定的状态,让人知道,闭关已经彻底的改变了她的内心。

追求内心的成长,并带领更多的人觉醒是她今生的使命,丹津.巴默要在印度建成一座女子佛学院,还有一个女子道场,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知道是她的使命,于是便在离开洞穴之后的日子,不顾奔波劳顿的四处弘法,希望藉此筹到足够的资金去践行使命,这是一个伟大的理想,我没有在书里看到结果如何,但是我坚信她一定能够实现。

或许我们还在人生的路上纠结”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或许活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此生的使命,但是,丹津.巴默的故事一样深深的打动我,并激励了我,人生处处是道场,在家,在路上,依然可以去觉知自我。她的整个的故事,让我不断的自省,作为一个女人,我是否有她百分之一的信念或者决心去做事呢?

 

读书笔记:

  • 死亡对于我而言,就是接下来的一个新阶段,也是另一种的开始。我们曾经做过许多事情,现在我们步入无限的未来,这种认知将会减少我们今生的许多焦虑。因为我们今生正如大水池中的一滴小水滴。我们今生中将必须做的事情做好,其他事情则不重要了。
  • 因为与佛陀的开悟相比,我们的开悟什么也不算,而且,你越觉得觉悟,越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觉悟的。
  • 女性的特质首先在于具有穿透力的敏锐,她能够穿透知性的局限。她异乎寻常的伶俐,可以直接抵达目的地,我认为空行母的原则所代表的就是直觉力。
  • 在灵修训练中,女性必须克服对世俗事物的执取,而男性则必须克服性欲的诱惑。因为我们追求的是解脱之道,所以当一位女性获得觉悟时,她将完全没有执着。
  • 证悟是什么?它不过是认识了自己的心。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心能够知晓世间所有事情,却很难了解自身,这就像眼睛可以看见全世界却看不见自己一样。
  • 我注意到自己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不论它们是属于外相还是内相,我内心对其都保持一种距离。有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一栋巨大的空屋中,而所有门窗都大敞而开,风不受任何阻碍的吹来吹去,这种感觉并不能永远驻留,有时人会被牵绊,但现在人知道自己又被牵绊住了。
  • 人之所以闭关灵修,目的是认识自身的真相,并认识世界的真相。当人开始了解自己时,人才可能真正了解他人,因为所有人都是彼此有因果的,当人陷于自身情绪牵绊的混乱中时,他很难真正了解他人,因为我们永远都是按照自身需求的标准来解读他人。
  • 为了获得真正的休息,我们必须清扫垃圾,平静内心的噪声,给自己的心以内在的空间,我们必须让心专注于眼前这一刻才能达到这个目的,这是一种最彻底的休息方式,这是冥思与觉知,信念是完全放松与清醒的。
  • 当我们愈发的觉知,我们的意识就会变得愈发空灵和无垠,我们不再只看见自我,而是进入与所有生命融合在一起的无垠心念中。
  • 在我的心目中,孤独的冥思者如同灯塔,将爱和慈悲照射给这个世界,因为他们的光芒很集中,所以威力非常强大,他们如同发电机一般满足非常的需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雪洞–喜马拉雅山上的悟道历程》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