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同类》侯孝贤 -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我没有同类》侯孝贤

  • 有人说我后来拍的电影结局都非常悲伤,有时候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苍凉感。为什么会这样?我个性热情,跟人非常容易相处,面对世界的眼光似乎不可能是悲伤或苍凉的。    其实在童年,在成长过程里,你已经不自觉地对这个世界形成苍凉的眼光了,那是逃不掉的,只是你当时说不清楚,也没有人告诉你,那段时间就会在心底藏起来。
  • 你不知道生活有多少荒谬,所谓黑色,是从真实和荒谬来的。
  • 我告诉你,每个作者只要个性很强的话,都会给人诗的感觉。诗有什么不好呢?边缘是通往中间的捷径,在边缘才能凸现中心,这是大江健三郎说的,说得很准确。大江健三郎的小说里面写到,有一次山洪暴发,有一个屋顶漂在河面上,屋顶上面站了一个小女孩,抓住屋顶延伸出来的木头,很镇定地站着,沿着洪水而下。类似这种冷静跟沉稳,有时候是会被选择的一个必要条件。
  • 影像在早期的年代是很纯粹的,跟文字一样,看完有个想象。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寂》你就可以感觉到,它很简单,但是想象无限。好的电影基本上也是这样。影像呈现出来,有的人只看到表面,有的人可以想象无穷。完全是靠个人,你个人的经历,你的修养,你的文学,你的种种的底子……你自己是创作者。
  • 一个人有他的坚持跟理想,很难碰到同类。我自己喜欢这样,我要是聂隐娘,我也会这样做。
  • 后来我发现喜剧是最难的,喜剧的背后一定是悲。喜剧、悲剧,或者武侠剧,我想这些都是形式,最重要的还是人。有时候你碰到一个人,这个人很有喜感,但他背后其实是非常苍凉的。
  • 那时候我认识一些人,再看了白色恐怖时期的很多书,后来又认识年龄大我很多、参与过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后来跟我都非常要好。有一个跟我最要好的,大我十来岁,所有的刑具几乎他全部受过,除了一种。他身体早就不行了,什么都受损。但是他没有挫折感,也没有累积的恨,你感觉他们真是大人,让你非常向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没有同类》侯孝贤 -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