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笔记原作者:时臼
七月,《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申克 阿伦斯
本书是本工具书,参考了社会学家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告诉我们怎么把笔记写在一张张卡片上,并且将这些卡片用于写作。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本书那就是“用工作流程助力思考。”下面分享三个我的收获,如有理解歪的欢迎指正。

1做笔记要用自己的话转述
过去我看书做笔记,就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下划线,看完后写篇读后感。有时候一本书看完,书里会有几十上百条下划线,这样复习的心理负担就会比较重。这样做笔记的方法用了十多年,看过的书很少重看。
看完本书后的两个月里我开始用书中的方法。左手翻书页,右手拿着笔。有好的片段不划线,而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对于不太理解且打算回看的内容下划线,一本书看下常常只有几条下划线,重要的是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更多机会思考。但既然是转述,难免会对原文原意有扭曲,这就要求在做笔记时多看几遍理解作者原意,转述的用词简洁、准确、清晰。代价是阅读的速度减慢了,但好处是用转述锻炼了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转述上,我踩过两个坑,一个是转述的太简洁而忽视了逻辑的通畅。重看过去的笔记时,有时搞不清原来的想法。于是,写笔记时要想象对面站着读者,他只有基础知识,字用得多些把想法说清楚。比如从已知内容写到未知内容,从简单概念到复杂概念。最后在卡片最后写上详细的参考来源。

2一个卡片只写一个想法
我过去的阅读方式是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节,于是做笔记时就按从头到尾来记。有时候直接把原文的目录结构拿来做笔记。这样能很好的理解到作者的原意,但有一个小弊端,就是做的笔记不方便用来写作。
比如一段笔记受到上下文影响,有一些条件散落在笔记中。而卡片笔记法会更方便,一个卡片就只写一个想法,独立于原书的上下文。当你写作时可以根据主题将卡片自由排序。
这个方法我实践后也遇到了问题,被想法/理论依附的事实验证困难,因为很多作者参考的事实来源于英文论文,而我英语水平不够,即使是谷歌翻译后也看得云里雾里。于是只好把原文贴上,但事实却没有检验,安慰自己这个事没那么重要不费那么多劲了。

3.区分三类笔记
这三类笔记是项目笔记、永久笔记、闪念笔记。
项目笔记,是那些有明确的截至时间的、有明确目标的事情。比如,这个月要提交的工作报告,这个月要通过的设计方案。项目笔记的格式没有限制,只要能取得想要的结果就行。这类笔记用完就可以删除。
项目笔记相当于对知识的应用,让你用工作生活中的挑战来检验已有知识。就像爱因斯坦说的, “真理就是在经验面前站得住脚的东西”。那些好用的方法论和概念会更频繁的出现在这类笔记中,并适应你的做事方法,帮助你知道做到。
永久笔记,这类笔记不会被删除。有格式的限制:要用准确、清晰和简短的句子,尽量表达出目的、观点和论点。一张卡片的文字尽量不超过四五百字。
常见的永久笔记有概念的定义、经典的错误、有效的方法论等。
第三类是,闪念笔记。把那些萦绕心头的内容写在这里,专注于手上的事情。把那些有启发的灵感也记在这里,以他为线索你也许能产生一个好想法。闪念笔记要在两天内清空,以防止时间冲淡你最初的想法。
这个收获,让我知道过去笔记混乱有个原因是把项目笔记和永久笔记搞混了,导致有的笔记用着用着找不到最初笔记的逻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