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本事 -苏轼被捕

朗读这篇文章

苏轼被捕
苏轼被皇甫遵等人带往京城的时候,经过太湖芦香亭,因为船舵坏了,需要修整,所以就停泊在那里。这天晚上风大浪大,而月色如画。苏轼在那里暗自寻思,觉得自己仓促之间被拉去,事情不可测,到时由那些下层小吏们出面,被连累逮捕的人一定很多,如果闭上眼睛纵身跳到水中自杀,那也就是顷刻间的事情。有了这种想法,他又想道:“不想辜负了弟弟。”因为他想到如果自己遭遇不幸,那苏辙也不会独自生存下去。因此最终被押送到了京城,被关到了御史狱中。当时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多方罗织、搜求证据,对苏轼侵害非常紧急,只想着给他加一个指斥朝政的罪名。苏轼觉得自己一定会被判死刑,因为他经常服用青金丹,到了这时,也不再吃了,而是全都收起来,埋在土里,用来防备,如果哪天要赴死,那就一次性吃了自杀。这中间有一个老狱卒,为人仁义而且有礼,侍奉苏轼也很是恭谨,每天晚上都烧水为苏轼洗脚。苏轼就以诚意对待他,说:“我一定会死,但我的弟弟在外,我把两首诗就托付给你作为与他的诀别之辞。”老狱卒说:“学士你一定不会到这种地步。”苏轼说:“如果我万一能够免去一死,那也就没什么遗憾,如果免不了一死,而这两首诗又送不到弟弟手里,那我是死不瞑目啊。”老狱卒就接受了苏轼的诗,把它藏在枕头里面。后来苏轼被判决贬谪往黄州,老狱卒说:“我把学士你的诗还给你。”苏轼把脸埋在案子上,他是纯粹读不下去曾经写的诗。等到出了监狱之后,他又带着自嘲的语气道:“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作了这样的诗,他很不满,私下里骂自己:“怎么还不改啊。”
                          (《孔氏谈苑》)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做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的语句。当时朝中政敌章惇、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地给予定罪,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以极刑。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惇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三十几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事来得特别突然,当时苏轼还在任上,朝廷所派的皇甫遵带着两个狱卒,连夜奔驰到湖州,“二狱卒就系之,即时出城登舟。郡人送者雨泣。顷刻之间,拉一太守如驱犬鸡”。苏轼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而事情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他也不清楚,唯一知道的是这件事牵连甚大,所以才有了死的念头,但正是考虑到苏辙,才没有取此下策。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万幸。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天,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给苏辙写下了诀别诗两首,交给狱卒,托付他转交。这两首诗是这样的:
  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诗中与苏辙相约世世为兄弟,情深意长,令人感动。而他因诗得罪,可能也下了决心不再写诗,但禀性还是难改的,一出狱,老毛病就犯了,又开始调侃自己,又开始写诗。诗人就是诗人,这种特性到死也丢不了的。苏轼的可爱之处也在这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诗词本事 -苏轼被捕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