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桂丽老师波斯文学概论课有感 -在未知的领域中徜徉

朗读这篇文章

在 未 知 的 领 域 中 徜 徉

——于桂丽老师波斯文学概论课有感

文/张销璐(北京)

从琐罗亚斯德的圣典《阿维斯塔》讲起,善神阿胡拉•马兹达用纯净和煦的话语感化我内心的邪念,呼唤人的心田应满怀友好;恶神阿赫里曼则与善神作对,专施恶行,被祂迷惑的人无恶不作,最终堕入深渊,恶神和祂 的信徒的结局更加是我警醒,守持心灵向善的原则,解开内心的枷锁,相信世界最终是善良、美好的居所。
琐罗亚斯德教信奉二元论,即世界有善有恶,善恶对立,善恶缠斗过后,世界终将为善统治。然此并不代表人们可高枕无忧,《阿维斯塔》中有言:“世界并未充满友情和欢颜,情人的秀发至今蓬乱不堪。”善恶的斗争至今未曾停止,他们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阻止亦指引着我们对真理的追寻。三千年前,琐罗亚斯德用灵体降伏了阿赫里曼制造的一切灾难,使世界真正走上光明、纯洁的大道。同样,现在的我们通过研读先人留下的经典,于日常生活中不断研读、实践,终能提升自我,寻到真理。
琐罗亚斯德的二元论认为善恶并存,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儒家对善恶的阐释,尽管儒家的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理解,我却更赞同儒家后期代表者荀子的看法。他主张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对立。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木头,有长处也有缺陷,后天的经历再加以雕琢,经过环境的浸染,才称得上是一个成熟的人。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雕琢,谁来雕琢。总之,后天的成长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实践长成一个善良又作为的人。
我对波斯无甚了解,但总觉得有一丝神秘气息萦绕在它身旁。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了于桂丽老师的波斯文学概论课,想要拨开迷雾,窥得真貌。上完第一节课后,我发现于老师比我想象中更温柔随和,她讲起波斯文学和波斯语时,身上自然而然的文学气息也给我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宁静,波斯语的发音婉转动听……
尽管波斯文化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个颇有难度、完全陌生的领域,但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我已隐约能感受到它独特的美丽。在这次挑战中,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我也一定能得到心灵与学识的双重提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于桂丽老师波斯文学概论课有感 -在未知的领域中徜徉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