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今天,回老家看了一下爸妈。

晚上看了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经由钱老师推荐,虽才看3集,已被深深打动。

书本身是一个故事。

写书的人身上又有个故事。

书的流转又是一个故事。

所以,你买了一本书,其实收获了好几个故事。

每一本书的诞生都不容易,都有让人难忘的故事。比如后浪出版公司文学部主编朱岳,出版《往事与随想》一千八百多页,他看了两遍编完这本书,之后就换眼镜了,因为度数加深了、眼镜不合适了。可是,若没有他作为专业读书人的精耕细作,我们又哪里能读到这样的书呢?

作为读者,应该向所有的编辑老师致敬。没有他们,就没有了新书;没有了新书,就没有了新的故事。没有了新的故事,生活就没有了味道。没有味道的人生,还有什么值得记忆呢?

第二集中,谈及藏书。既然是珍藏,当然是千辛万苦寻其所爱。那些旧书、古书、怎么也舍弃不下的书,不正就像濒临灭绝的物种吗?我们拼尽全力呼唤它们、挽留它们,将它们放在自己的书架里细心呵护,就像邀请书本在自然保护区里尽情呼吸,而我们自己,就是那个自然保护区的区长。

上海一对80后夫妻,开一辆书车漫游世界,这是多么伟大而浪漫的想法。他们在车上满载精心挑选的书,与心爱的人一起出行。走到哪里,书摊就摆到哪里。书摊在城市辗转,也在乡村驻足。书籍是人与人发生链接的媒介。因为书,他们认识好多有趣的人,这些有趣的人都可以成为朋友;因为书,这些有趣的人也更容易做一些交流。

有人问他们:

为什么想要开书店?

为什么想要一直开下去?

因为大家都知道,开书店难。是的,如今愿意开实体书店的人都是英雄;以流动书摊传播阅读种子的人,更是浪漫英雄。上海的这对年轻人,他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幻想世界,充满理想主义气息,同时以实际行动诉说着对书籍的崇敬与感动。

正如蔡皋老师说,有花开的日子我就会上来,写生嘛。卖书、买书,写书、读书,不都是写生嘛。一个人在楼上坐的时候,安安静静的时候,打开书本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来,文字会来,思想会来,阳光会来,蜜蜂会来,香的味道也会飘过来。

作为艺术家,蔡皋老师总是善于用审美的眼光打量一切。作为读者,我们也是一个收藏家,采集并珍藏着书海中那些雪泥鸿爪般的美好瞬间。再把这些反刍、提炼,融化成自己的生活。

有些书要比橄榄还有味道。

这个世界光怪陆离,千奇百怪,却有着最根本的真实。

借读守心。

以书籍的尺法,编织并丈量一个个微渺又浩瀚的世界。书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并不是征服一个王国,或者是让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它的力量总是在微小的事物上,像小草萌芽一样,像孩子的心一样,渴望被润泽、被滋养。书的魔法会支撑孩子在最叛逆的时候、在人生最挫败的时候、在遇到孤单和死亡阴影的时候。

“为了大家的幸福,我的身体哪怕焚烧一百遍也在所不惜。”我想,书海扁舟记中的人会这样说,词语摆渡人会这样说,文学的现场也会这样说,我们的图书馆也会这样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观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