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嫁给自己不爱的人

朗读这篇文章

“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往往是另一些人”——亦舒

1

三毛:情,亲情…我们之间无所不有,却唯独没有爱情。

  最近读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这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社群关系、道德、统治方式、权力性质等方面来具体分析个人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个人与家庭、家族、群体间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等。同时也从根源解释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的婚姻里可以没有爱情?

  看过了太多缺少爱情的婚姻,渐渐发现,结婚生子这件事儿对中国人而言,就是一份事业。如同你必须读文凭,必须找工作,你也必须结婚,生孩子,买房子。只有这一切都完成了,你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而这些事,其实都不需要感情。

  因为中国人不讲来世信仰,不讲形而上学,讲的是三纲五常,忠孝义悌,君臣父子,克己复礼。这些都是纪律,是家法。中国人不拜虚无缥缈的神,我们拜祖先,因为这更有利于家庭团结,打造一个事业共同体。中国人的夫妇不讲相爱只讲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没有效率,就没有事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乡土中国》中写到:“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人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

张爱玲: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

  什么是婚姻?婚姻就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碰撞磨合彼此成长舒服的样子,不仅都能生儿育女,忙得忘记计较和得失,在争争吵吵中结成稳固的同盟,一条绳上的蚂蚱、没有血缘的后天亲人。

  上学时不许谈恋爱,因为感情会干扰成绩。毕业了,马上找工作,相亲,结婚,生孩子,什么时候就该做什么事,当做一个个通关任务去完成。不要去搞那些旁逸斜出的所谓理想,追求,爱好,那纯粹都是瞎耽误功夫,不务正业。

  因为爱,就是一种感情的激动,它会造成一种紧张的状态,从社会关系上说,感情是具有破坏和创造作用的,感情的激动,会改变原有的关系。要维持着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感情的淡漠,才是一种社会关系稳定的标志。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就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这个意义体系,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从出生开始就植进你骨子里的东西。它会成为你今后思考一切,决定一切行动的基础。它已经成为你的本能,你不需要经过大脑就会去遵守的世界观。

三毛:家,对于每一个人,再苦也是温暖的,连奴隶有了家,都不觉得他过分可怜了。

  中国人的婚姻和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所以它不讲爱,不讲私情。讲的是纪律,追求的是效率。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相亲结婚,立马生一堆孩子,然后女人管家,男人赚钱,如同合作伙伴一样,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因为中国人的家庭则承担了太多功能,要同时解决经济、事业、宗教信仰、社会福利机构等所有需求。

  所以,父母天经地义的掺和儿女的婚事,儿女天经地义的要求父母给钱买房。所以某相亲节目,必须带着父母上场,父母不喜欢,就可以一票否决。因为这不是选择你喜欢谁的问题,这是选择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合伙人来加入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问题。

  相反的,在西方家庭中,夫妇关系却是主轴。因为《圣经》里关于婚姻,有与儒家传统完全不同的理解:“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夫妻一旦结婚,就组成一个亲密的小团体,共同承担风雨,并不依赖外援。夫妻共同经营家庭,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

  对西方人来说,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所以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成为凝合家庭的力量,成了获取生活安慰的中心。

  今天的中国人的婚姻和感情,一方面受着传统中式文化和家族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又接受着西方爱情观和婚姻观的洗礼,使得我们这一代人,在结婚恋爱生孩子这些问题上显得尤其艰难,问题频出。我们与原生家庭,与父母观念的冲突也愈发激烈,这也造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和迷茫。

  这种矛盾,每到过年过节回家团聚的时候,就是集中爆发的时机。我们一边在心中渴望亲情,渴望与父母团聚,享受天伦,一边又渴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脱离家族束缚,成就自我价值,这使得我们更难和父母和平相处。

  同样的,我们一边羡慕着白头偕老的婚姻,结婚生子的安稳,一边又难以忍受没有感情,只讲究效率的冷冰冰的家庭机器。

  中国式的婚姻,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已经走到了分水岭。有人向左,有人向右,有人干脆不选。

  我们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撕扯之中无所适从,进退两难。

张爱玲:于千万人之中,遇到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爱情是一场善始善终的游戏,婚姻是女人对爱情的最高渴望。

  如果你依然徘徊在寻找“爱情”还是“合适”的死胡同里,那么就好好想想,你到底希望嫁给爱情,还是凑合嫁给合适。

  当然,如果两者都可兼得,你可能会拥有最幸福的人生。但婚姻这颗不悔药,没有人会替你吃,一定要做好准确的人生预判。

  抛开父母殷切的目光,摒弃世俗的价值判断,牢牢把握自己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才是走向幸福人生的第一步。

  愿所有人都能因为爱情而结婚。

文字:王雪晴

精选留言

所有人都嫁给爱情,这不现实,不管东方还是西方,都面临着人类的一个共性问题——情感。人的高明之处就是拥有感情,既微妙又使人可怕,一见钟情者有之,日久生情者有之,而节外生枝者,日久淡情者,因琐事不得已者,甚至逼迫利诱,生活种种现实,如玫瑰之表,固然美,却不易见其刺。隐于生活的,就是埋藏在心底的情感。讨论嫁给爱情,大概是未有生活压力的年轻人,对爱情又一面渴望,才如此去想。倘若真的嫁给爱情,倘若突破伦理道德的藩篱,那非得是自由婚姻不可,所谓的爱情,只是隐于市的情感守护完好,家庭,事业,同济一心,朝暮相处。中国自古轻蔑女性,历代又沿袭三纲五常儒家之理,虽然反清后到民国,女性奴役压迫得以缓轻,现代更是世界性倡导的男女尊卑平等,世道也确实得以颠覆如愿,然而爱情,却也牵绊着世事。男人掌权与钱,女人未必不为生计与未来生活顾虑,选择配偶,难免也在情感上难以一视同仁,既然有偏薄,爱情也实在说的牵强。那为何还要结婚呢?设问,人活着为何?有人想活着快活且快乐,路偏一点,也不足为过。更何况如此说也是在牵强。现在社会,自由民主是王道,而且代沟之说在年龄世代面前也越来越小,共享一个国家的网络,我们同活一个世界之村,差异性在缩短,精神平等了,物质却还差距甚远,因而有人择其富者而从之,也在所难免。另一说,女人也奋发着自己的智慧,且胜过男人的拼搏,这已足以让一些男人望而生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我愿意嫁给自己不爱的人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