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悲欣交集李叔同

朗读这篇文章

悲欣交集李叔同
史飞翔

李叔同,本名李文涛,叔同为其字,弘一是其出家后的法号。李叔同生于1880年,卒于1942年,享年63岁,其中在俗39年,在佛24年。李叔同的一生无论是生还是死,都充满了诗意、传奇和神秘,仿佛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李叔同天生慧根。7岁攻读《文选》,即能“琅琅成诵”,8岁从其乳母背诵《名贤集》格言:“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不但能背诵如流,而且能通晓其义。

作为“二十文章惊海内”的一代大师,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于一身。在多个领域,都首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其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至今仍久唱不衰。他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还是中国话剧的鼻祖。用弟子丰子恺的话说:“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

李叔同尽管才华横溢,但却是一个十足的书呆子,人情世故全然不懂,以至于常做出一些有悖于情理的非常之事。李叔同有一个习惯,除了事先约定,绝不会客。一次,欧阳倩予与他约定面叙。大清早赶来,递进名片后不久,只见李叔同开了一扇楼窗探出头说:“我和你约的是8点钟,可是你已迟到五分钟,我现在没功夫了,改日再约吧。”说罢闭窗。李叔同的另一位朋友韩亮候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在东京时,韩亮侯有次约了一位朋友去李叔同家,也是稍迟片刻,就被李叔同毫不客气地关在了门外。

李叔同同日本女子叶子结婚后,有次岳母过来探访女儿,临走时发现天正下雨,于是就向李叔同提出借一把雨伞回家。不料李叔同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还义正词严的说:“岳母大人,当初你答应把女儿许配给我的时候,我可没有答应将来下雨借给你伞。”搞得岳母哭笑不得,最后只得淋雨回家。

1918年8月19日,39岁的李叔同突然抛弃娇妻爱子前往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李叔同出家后为自己制定“约法三章”:凡旧友新识来访者,暂缓接见;凡以写字作文等事相属者,暂缓动笔;凡以介绍请托及诸事相属者,暂缓承应。这时,凡家书来,李叔同均着人在信封后披上“该人业已他去”字样,将信退回。

李叔同在福建讲学时,接到一16岁少年来信,称李叔同忙于酬酌。李叔同当即回信表示:“惠书诵悉,至用惭愧!自明日起,即当遵命闭门精修,屏弃一切。”事实上,李叔同出家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一直坚持“三不”:一不作主持,他认为做主持俗务太多,妨碍事业;二不开大座,所以有时应别人之请讲律,仪式简单,不作大规模号召;三不要闻名。

李叔同居家时的学生夏丏尊接老师到上虞白马湖暂住,并作斋请老师。因为用了香菇,李叔同谢绝了。改用豆腐,李叔同也谢绝了。后来实在没办法李叔同只好吩咐夏丏尊只许用白水煮青菜,只用盐不用油。夏丏尊只好依他。

1933年,李叔同为晋江万山峰苏内村“晋江草庵”题写楹联:“草芜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庵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勿忘世上苦人多”,这话可谓是李叔同一生大悲心的真实写照。

1942年10月13日,在距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李叔同安详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临终前亲书“悲欣交集”四字以为绝笔。

史飞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史札记:悲欣交集李叔同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