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里下河美食记忆——读王干著《人间食单》(书评)

朗读这篇文章

重拾里下河美食记忆
——读王干著《人间食单》
葛国顺
  “王干又出新著了!”
  这些年王干大著频出,这次的《人间食单》新作,从文章内容上分别以故乡美食、他乡味道、食物感怀三大类,在众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中,《里下河食单》用情最深、用心最至,而且里面埋藏着多个“文眼”,初看似是闲笔,但是细想却意味深厚。
  要说认识王干,也有数十年了。王干在高邮师范毕业后,一度在高邮党史办工作就有交往了。起初是由县委通讯报道组长的陆建华推介,后由时任高邮《珠湖》主编、高中老同学胡永其熟悉的,当时一些文学活动经常聚集交流,尤其是汪老阔别家乡42年后回高邮,在邮举办几次文学讲座,近几年纪念汪老的一些活动,以及2019年8月18日《王干文集》分享会、2021年5月21日王干《尘界与天界》:汪曾祺十二讲首发式等,王干都做客高邮,与王干都有近距离接触,老友相逢合影甚欢。
  王干老家是兴化的,与我家乡是一河之隔,在高邮生活工作过很长时间。再说高(邮)宝(应)兴(化)都属里下河地区,风物习俗也更相近。正如汪朗先生在序中说的那样“他二十多岁便和汪曾祺有了交往,更重要的是,王干和汪曾祺一样,还是个吃货,对于家乡美食记得清楚,还能说出不少道道。由此,这些文章如果看不到汪曾祺的痕迹,反倒有些奇怪了。”
  在王干新著中《里下河食单》中亮点频频,略说一二:
  真滋味。王干在《里下河食单》中点到的菜肴软兜蟮鱼、雪花豆腐、清炒虾仁、米饭饼、高邮鸭蛋、慈菇、烂藕、扁豆烧芋头、螺蛳、咸肉河蚌煲……犹如有首歌唱的“多么熟悉的声音”,这十六篇文字,仿佛有“文曲星”附身,灵鬼捉笔代书。可以说是足以传世的。原来汪曾祺先生感叹:人之一生,能有一句话留在这个世上就不错了。它既写出了吃食的温暖,又写出了生之快乐,生之艰辛,写出了里下河的风俗之美,写出了人情之美。文字不时会给你惊喜,神来之笔随处可见。
  汪朗说“比起汪曾祺的文章要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加多样,其中许多感受更是王干独有的,这就形成了文章的独特性。美食文章,还须“有我”,融入作者的经历感触寄寓,这才是文章。否则这类文字只是添加了些无用辞藻的菜谱,没有“魂儿”。可以看出,懂得生活的文人,品尝美食,会品出另一番滋味。
  真性情。读了王干新著《人间食单》,他将人间美食与世间百态巧妙地结合起来,尤其是他对日常饮食背后所潜藏的文化因素的挖掘,都极有新意。基本上每篇都透露着浓浓的故乡情结。可以看出,他是把汪曾祺老师的“衣钵”继承和发扬得最好的后辈之一。王干的创作深受汪老的影响,但是他并没有拘泥于此,很多情节和内容都是对汪老作品的充实和完善。在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他加上了很多个人独有的见解,拓宽了创作的视角和领域,更加深了文学探索的深度,充实了江淮的文化底蕴。如果有人将汪曾祺老师的作品和王干老师的作品,来进行比较阅读的话,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汪朗的话说,“《里下河食单》中也常有这样的“文眼”,看似闲笔但意蕴丰富。只是更加隐蔽,表现方式更加‘王干’”。
  真乡愁。思乡恋家,必然是从一膳一食开始。王干新著《人间食单》散发出的乡愁风味,引人入胜,正是一部展现人生趣味、世间万象的散文集。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着浓郁的烟火气息,让人读完后刻骨铭心,从胃里暖到心间,从吃喝开始诠释了众生的快乐,人间有味是乡愁的道理。其中如《米饭饼》的开篇关于“高田”和“水田”的描写,可谓是一份微型的里下河地理志,那些对童年米饭饼文字的深情描写:“小时候,经常见到母亲将米粉加水然后投入馊了的粥里,放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摊在铁锅上,一会儿工夫,米饭饼便摊成,一进口,一股酸酸的甜,沁入口中,空气里也散发着米的清新和芬芳。孩子和大人的一天,就从早晨的清新和酸甜开始。”
  这些文字逸出的文字,并不违和,仿佛水之泽地而流,自然生动,是可以触摸到温度的。从这份酸甜中,也分明能感受到一种辛劳,一种岁月窘困的滋味,那些平常的食物,赋予了思情之情的文字,令人难以忘记,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乡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重拾里下河美食记忆——读王干著《人间食单》(书评)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