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观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网剧《叹息桥》看完后,复盘了所有故事情节,也打了观后感的腹稿,但因为懒,一直没有写成文章。
最近,看了同样十二集短剧的《白色月光》,觉得还是把《叹息桥》观后感写出来吧,个人感觉《叹息桥》在叙事方面实在是高级,比《白色月光》高级太多了。
《白色月光》用了一些特写来表现文艺,玩一种思考的姿态,但却因为过于华丽,显得有些飘浮。而《叹息桥》不同,《叹息桥》很实,导演想要导出某种氛围,就在里面沉溺,从一而终,不离不弃。

先来说故事。

看完《叹息桥》后我对方小薇和李子勇之间的马拉松暧昧有点耿耿于怀,从青年到中年,十几年的爱情胚胎,居然一直按在地下,就没有出土的日子,真够克制的!不知道支撑两人之间一直坚持暧昧不退不进的巨大能量是什么?是俩人相似的家庭情感经历吗?是对爱情同样抱有的美好憧憬和不妥协?还是说,真的看那一眼后就彼此认定,却源于自卑,害怕失去,怯懦着不敢靠近?
因为家庭拖累,方小薇很早就辍学打工,而李子勇为了给母亲筹治疗费也不得不做兼职搞外快。他们都是早熟之人,过早背负着家庭责任,是在心理上把自己置于强者之位,自卑又倔强,在感情的世界里,越是亲爱的人,越是不愿意示弱。
李子勇和方小薇之间,试探了十几年,暧昧了十几年,彼此心里挂念着对方,为对方做了很多事,受了很多委屈,却即使同居一屋,也依然没拥抱也没上床,这种隐动特别让我动容。这样的悲剧有一种“凌迟”的快感,小心翼翼地“呵护”这层暧昧,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自怜自伤?

再来说另一对。
何乐儿和胡启源。何乐儿和胡启源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认识,胡启源是公务员,工作安定可靠,人木讷老实,是一张“可以过日子”的安全牌;何乐儿是被父亲保护着的不知人心险恶的傻白甜富家女,工作和人都很平淡,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叶子;在当婚当嫁之年,俩人便心照不宣牵了手过起了同居的日子。
同居的日子镜头只是饭桌,两个人对坐,吃一盘不咸不淡的菜,说两句不痛不痒的话,眉目传情没有,眉飞色舞没有,眉开眼笑也没有,只有沉闷,沉闷,沉闷。
这就是过日子了,有一个人守着,早晨可送背影,晚上可以相拥,这是所谓“安定”。
男人和女人,抵得过寂寞的侵蚀,便可成为李子勇和方小薇。抵不过寂寞的侵蚀,便成为何乐儿与胡启源。
但就是这样的以为可以将就着一起到白头,却还是生了事端。这样老实的胡启源,年轻时居然有一夜情,那女人十几年后的儿子来找亲生爸爸,要把胡启源拉回到那个女人身边。
那女人和儿子都有些不正常,一个有些歇斯底里,一个行为乖僻又异常冷静,时有惊人之语。
仅仅见过几次,胡启源就摇摆不定,在前情人和何乐儿之间,不知该何去何从。
胡启源是缺乏爱人的能力的,何乐儿不过是接了他妈的盘而已,如此婚姻,即使设法到手,又有何意义呢?
偏偏何乐儿还就真费心去要了,她愿意随波逐流,即使明明知道那流向是错的,但大家都建议往那个方向去,那就流过去吧,去吧,去吧,有一种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的愚蠢的怯懦的倔强。

再来说说何乐儿与李子勇,这是难得的有点浪漫色彩。何乐儿年轻时在比利时遇到李子勇,她把他当成能欣赏她爱惜她乐善好施的才子,而他又偏偏是设局骗她的骗子,她眼里的浪漫在他看来就是笑话。虽然如此,他心里却未尝不心动,只是他知道那是童话,所以,在十几年后再遇见,何乐儿眼里的欣喜,到了李子勇那里,就只是尴尬。李子勇埋葬的过往,被何乐儿以另一种形式扒了出来,一个笑得天真灿烂,一个笑得勉强敷衍。但李子勇依旧被何乐儿眼里的稚气打动,那是一种不知人间疾苦的无知可爱,是李子勇无法企及的存在。
当然,他们不可能走到一起,一个黑,一个白,一个暴虐,一个柔弱,也许会相互吸引,但长久相处,便只能互相伤害。
故事线还有很多,有心的人自己去看。

下面来说说整体观感。
关于具体拍摄手法叙事技术等比较专业性的分析我就不说了,因为不懂。
我只说效果,看《叹息桥》时我就像一个吸猫粉一样,俩眼炯炯盯着屏幕,冷色调悬疑味儿,特别吊人胃口,看似沉闷,偏偏又有压不住的烟火气从屏幕里透出来,那是过滤掉喧嚣热闹后的疲乏和期待,将人生如鸡肋的沉重无奈感一层一层通过一张张口吐出来。
每个人都满含冤屈,但又倔强着自我隔离,厚障壁一张张竖起来,如同迷宫,人们在其间绕来绕去,用谎言试探或者掩盖,一声声叹息,传到每一个观者的心壁。

绥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叹息桥》观后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