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

朗读这篇文章

追寻生命的意义

——读《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

城阳第六中学 王旭影

还记得初中时期学过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时隔多年又遇到了这本《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这本书精选王家新不同时期代表诗作、诗学随笔,在具有广泛影响的《瓦雷金诺叙事曲》《尤金,雪》《帕斯捷尔纳克》《和儿子一起喝酒》之间,《回答》的光芒似乎不那么耀眼,但却吸引了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说是成绩最辉煌的一年,但是作为小众的诗歌在文学创作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快边缘化,但是随着八十年代向九十年代的转型,以王家新为代表的朦胧诗人走了出来,《回答》一诗就是王家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在此转型时期王家新建构起了自己的诗学体系,《回答》一诗体现了以王家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所固守的诗学精神,以及对于社会转型诗人该如何自处的追问,对于生活的反思以及生命意义的根本探求。
《回答》一诗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是在讲述一对夫妻婚姻的不幸,这段婚姻经历了背叛而变得支离破碎,也正是因为这首诗表面给人的浅显意味导致了这首诗在一开始并没有为世人所青睐,但是作为拥有深刻意蕴的诗歌不乏有人品读。
诗人在开篇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变化发出了自己的感慨,诗正如诗中所讲到的:“十年,二十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我们的朋友和亲人,发生了多大变化呵, 虽然伟大的史诗尚未产生, 你却仿佛已远远走过了超过一生的历程;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初恋,已变为一张张黑白照片,恍若隔世让人不敢相信。我们还属于从下放的山乡来到大学校园的那一代人吗?不,珞珈山已是墓园埋葬了我们的青春。”诗人用了嘲弄的语气来讲述时代的变迁对我们的朋友、亲人、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已经不能再回到过去,时间改变了我们的过去,埋葬了我们的青春,诗人为这种逝去的青春以及无法挽回的生活而感到惋惜与无奈。
此外诗中还谈到:“我们从不认识的苦难,使我们走到了一起:它在一开始使我们 不与生活妥协,现在则互不妥协;它使我们彼此相像,虽然又如此不同。”它带来的夜,我们至今仍未走出。它书写着我们,爱我们,威胁着我们—— 它是暴戾的,我们却像狗一样对它忠实。诗人感叹生活让我们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苦难者,我们试图想要与生活对抗,想要摆脱这种状态,但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生活,我们却无从摆脱以至于尽管生活向我们投来利刃,我们却不得不被迫接受,甚至如诗中所说的那样像狗一样的忠实。此处诗人看似是在对自身所经历的生活的反思,实则是对我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反思,诗人怀念以前那种单纯的生活,但是时间改变了一切,诗人渴望更加自由的生活,可是面对现实的压力,却不得不向生活臣服。诗人用看似对自己不幸生活的遭遇来唤醒人们对于生活的反思。
王家新的《回答》一诗从表面看似乎是在讲述一对夫妻的感情与婚姻问题,但仔细品读却会发现这是诗人自己的一部生活史,是诗人超越自传的自传;是一首对“我”所经历的生活的沉痛反思,对时代变迁所造成的商业化语境下知识分子所面临的艰难抉择的呈现;是对生命意义的根本追问。《回答》以一种语言的表达但却超越语言本身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诗学精神。
诗人在诗中用来很长的篇幅来描述两位不同的人,一位是美丽的外国女人“弗兰达”;一位是诗中所谈到的中国女人“你”。诗人将这两个女人进行了对比,“弗兰达”与“你”似乎就像存在于诗人心中的两个矛盾体,就像是灵与肉的关系,诗人一方面渴望诗意的追求,一方面又离不开物质化的时代,诗人陷入这种矛盾之中,从而感到迷茫与纠结。
“活,为什么活?爱,为什么爱?”诗人反复的追问着,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爱,为了什么而活,这样活着并且去爱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物质的美满呢还是内心中的某种致命的缺憾?诗人很显然不是为了物质的美满,诗人更渴望的是一种精神的信仰与肯定。王家新认为作为一个诗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坚守,但是面对消费主义的盛行,这种精神日渐被边缘化,因此感到惶惑与不安,但是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他又不得不去面对,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想要坚守自身精神高地的诗人王家新开始了对于生命意义的根本追问。
王家新一直都致力于寻找自己的诗歌精神,并且想要将这种精神贯穿其诗歌的始终,他认为:“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秘密的营养系统,或者说存在着他自我的对应关系。”“我的一个基本信念,即只有从文学中才能产生文学,从诗、中才能产生诗。”所以王家新一直致力于诗歌的写作,正是因为这种不懈的追求,才使得他建构起了自己的诗学理论。
阅读 13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塔可夫斯基的树:王家新集1990—2013》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