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种子播撒希望 看大树支起苍穹(随笔)

朗读这篇文章

为种子播撒希望 看大树支起苍穹

作者:孙国印

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676分,志愿填报北大考古专业引爆网络媒体。有多少人为之惊诧不解,这么高的分数怎么报考古?多么冷门专业?真是没有”钱”途!可惜了那么高的分数!然而钟芳蓉给出的解释是:多年以前,就受到文博大家樊锦诗先生的影响,自己也愿致力于历史与文保领域中潜心研究。听后心中顿生无限敬佩!有如此情怀如此志向的儿女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的脊梁。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众人伊始都为之惊诧不解?为什么这些年来诸多优秀学子选择不是高薪抑或高位?曾有报道著名高校考古专业只有一名学生!梵语专业、古文专业很多冷门专业都已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尴尬境地。诚然这里有当今社会的诸多原因,这里也有我们教育的错位和缺失所致使的结果,我们很多时候没能象樊锦诗先生那样给学生做出精神的引领。

我们老师在百姓的心目中是文化人。那么什么是文化?能背上几道诗解上几道题就是文化人吗?我们老师要传承的什么?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国人千百年所形成的勤奋不屈,顽强坚韧的精神价值体糸,这样我们才不负教书育人的崇高称谓。”
曾几何时面对我们的学生:不知多少次用”今朝吃得苦中苦,明日才能人上人”的所谓生命鞭策;不知多少次用富布斯排行榜的人物进行所谓的精神引领;不知多少次用年薪百万千万树立所谓人生标标;不知多少次用分数裁判芸芸众生的前途命运。一个家庭如果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排场,金钱的取舍,就不可能培养出有理想有作为的后代;一所学校只注重学生片面的分数成绩,惟分论英雄,就不可能塑造出有思想有情怀的学生。更何况有这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国民族要想复兴,岂能用财大气粗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什么是文化?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给文化做了一个最简明直接的定义:文化就是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它的最终成果的体现是人们所表现出的集体人格。中华文明五千年经久不衰的核心就是:一代代中国文人,用自己行动和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那坚强不屈勇敢拼博的奋斗品质。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中,往往注重只是知识的识记。用简单的分数进行的机械单一的衡量。一方面不计成本地牺牲了多少陪榜生,另一方面也催生不少高分低能甚至是品质残缺的空心人。

细思极恐,要改变的就是我们教师。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做起,一方面要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为学生树立榜样,多读书多学习,摒弃向学生传授固有的知识和僵化的所谓拿分技巧的教学方式。要培养终身学习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用虔诚的学习的眼光去鉴別生活中的人与事。这才是学习的根本成长的源泉。比如在要求学生有条理地书写证明过程时,我借用网络中一则趣事来比较:两个人同时品尝一壶上好铁观音。一人手举玲珑茶盏一饮而尽直言就是好,确是是好茶,另一人轻举杯盏,先嗅茶香,然后端至唇边,轻啜一口,细品而言,此茶颜色翠绿,茶汤清澈,香气馥郁,花香幽长,入口清亮,舌尖略感丝丝微甘,饮后倍感清怡情爽,此乃茶中之精品也。两厢对照同学们自然敬佩后者的品味和鉴赏,也自然而然地在书写证明时不断地追求逻辑规范和书写完美。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项高智能活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和塑造一批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情怀有思想的人。2019年冬季,我校组织了一次十公里远足活动,活动中学校要求每位同学活动后写一篇游记。活动中我与全体学生一样徒步行进,活动后我也积极参加征文。并且把我班几名学生在行进中自觉拾垃圾行为写入文章”转过苔山大桥,循步道前行。一侧杨柳林立,尽显冬日里清秀与挺拔;荆花丛丛,绒花素裹,平添几多端庄和儒雅;冬青簇簇,红玛缀身,凸显其惊艳与奢华。一侧湖镜波止,纤长浓密的苇荡,随军摇曳,簌簌起舞。无意回眸,权利,博文,琪媛,鑫洋,边走边拾遗落的纸屑和垃圾,这一拾,拾起的高贵,这一捡,捡出的是尊严,最是那一弯腰的举动,便胜却人间美景无数。”相信就这一篇文,将在她们的心中种下一生的美好。
身为文化人,北宋文学家张载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师者肩负的重任切不可轻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必将上下而求索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为种子播撒希望 看大树支起苍穹(随笔)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