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才会有最优的心流体验——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专心在办公室备完一节课时,那一刻,有一种满足感贯穿全身,时间过去了两个小时却仿佛一晃而过,甚至有时候被蚊子咬了几个包也浑然不知。这样奇妙的体验就是“心流”。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作者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理论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多年来,他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幸福很简单

但不容易

  幸福,一直是人们讨论的永恒话题,但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很多人都无法给它下定义。有趣的是作为心理学家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没有从心理学的视角去讨论幸福,而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并通过了实证的研究方法定义幸福。他说,幸福是源自内心的秩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的状态。他也称这样的状态为“心流”,也叫做最优体验。原来,当我们沉浸在一场阅读分享会中,听着小伙伴带来精彩分享,我们是幸福的;当我们与家人们一起爬山,看看沿途风光,是幸福的;当我们在办公室专注地备好一堂课时,这也是幸福的。之前,王曼佳老师在分享《五种时间》这本书时,也提到过这种“心流时间”。这样的过程,无关场合,无关金钱,更无关输赢,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幸福感便会油然而生。

  上面的幸福时刻,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经常出现的画面。这样看上去,幸福似乎很简单,但幸福从来都不是容易得到的事情。米哈里说,世界不是为人类设计的,人类是经历了多少苦难才能在自然中生存下来。除此以外,人类本身无止境的欲望都会让人们内心的秩序出现失衡的状态,出现“精神熵”,它是心流的反面。什么是熵呢?物理学上,无序的量度被称作为“熵”。米哈里就是借用这样的思想提出了“精神熵”,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这就叫做“精神熵”。然而,却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当我们劳累了一天回到家躺在沙发上,想通过刷刷小视频,看看抖音,在轻松搞笑的资讯当中放松自己,企图令内心的秩序趋于平和。人们认为这就是心流,但很遗憾地告诉你们,这状态并不是,而是一个精神不断熵增的过程。当你刷手机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手机上东西没意思,看手机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带来的疲惫仿佛连同工作了一天的劳累翻倍地回到自己的身体里。此时,你会感到无比后悔,抱怨自己怎么就不能放下手机,不利用这些时间好好休息。这种让我们的精神不断熵增的休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

  可见,幸福看上去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获得幸福并不是很容易。米哈里的《心流》并不是鸡汤,他不是用激励的语言来给我们精神安慰,而是为我们带来一些科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创造心流。

幸福不在于做什么

而在于你怎么做

  米哈里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概括了心流的成因和特征:1.注意力。2.有一个愿为他付出的目标。3.有即时的回馈。4.因全神贯注于此,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5.达到了忘我的状态。我觉得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思维导图去理解。

  下面我结合实际谈两点感悟:

  ✍控制意识——掌控自如生发心流

  书中强调,快乐与否取决于内心是否和谐;而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控制意识着手。我觉得控制意识,就是全身心投入一桩事物。目标明确,全神贯注,屏蔽对目标构成威胁的资讯,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

  要掌控注意力,那么就要学会创造整块时间去做事。注意力是有限制的,如果被打断,要重新集中,注意力必定会有所损耗。利用整块时间去做事,减少不必要的注意力消耗,你会发现,事情会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前阵子,刚好在准备2022年的课题立项申报,要填写好4000字的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评审书里的每项内容专业化强,都需要缜密的考量。我在家用了两天时间去写,但总有很多事会不定时地打断我的思考,一会儿要跟学生讨论难题,一会儿是要处理紧急文件,一会儿又是家庭琐事。断断续续两天下来,我才写了评审书里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述评才写了一点点,而且对完成的内容擦了又擦,结果还是不甚满意。到了周末,我把家庭琐事处理完,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留了整块时间去写评审书。没有了其他事的打断,我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写评审书上,注意力打断的次数大大减少,书写进度也渐入佳境。

  因为我要写评审书的目标足够明确,注意力足够集中,即使外面天黑了,即使广场舞的音乐早已热闹地响起,沉浸在心流里的我浑然不知。当我写完停下来的时候,看着表格里满满的字,心情异常愉悦、满足。正如书中所说的,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一个人为了某项艰巨的任务而辛苦付出,把体能与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

  ✍即时回馈——成长铸就持续心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长期做同种层次的事依然觉得乐趣无穷。当一个目标达到,我们就会寻找下一个心流活动,向更复杂的层次挑战,收获不同的回馈。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提高技巧才能再次回到心流状态,而这样的过程总会带来新发现、新创造,它把自我变得更复杂,自我因而成长,而成长又创造另一个心流。书中提及的无论是感官之乐、思维之乐、工作之乐、人际之乐还是挫折之乐,每一种乐趣都在成长中迸发出来的。可见,心流铸就成长,也被成长所铸就。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下图所示去理解。

  现在我以看《心流》这本书的经历作一个例子。我怀着对“心流”这一概念的好奇开始阅读本书。刚开始阅读时,我被米哈里用物理学的角度解释心流的方法深深吸引,我的阅读很快就进入了心流状态,这就是A1。但随着那些概念越来越难理解,我的阅读挑战越来越大,回馈也越来越少,特别是看到意识、资讯与意图复杂的关系,有点懵圈了,我为数不多的物理知识和心理知识已经支撑不起我的理解了,自身变得很焦虑,内心秩序也失衡了(A3)。要想再次回到心流状态,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增强阅读技巧,读懂这些晦涩难懂的词。于是,我把这一章的内容重复看了好几遍,还查阅了相关资料,慢慢地,我开始厘清了它们的关系,并把理解示意图画了下来。不会到会的这瞬间,带给我的是一种喜悦,一种自我满足。

  我的状态又回到了A4的心流状态了。但此时A4的情况远比A1复杂。我们正在这不断加深的复杂性中成长起来,新技巧和新成就使自我变得更丰盈。科学作家万维钢说:“你直接追求的并不是幸福,而是把自己变得更复杂——在这个变复杂的过程中,你会找到乐趣,这个状态就是幸福的。”

  闫教授说,我们要坚持做有意义的但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凭着这样的信念,我把整本《心流》看完了。而书本在“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句话中戛然而止,我有点意犹未尽,但也不影响我的阅读收获。人生别执着于一小处地方,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作者简介:陈素霞,女,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语文老师,教务处副主任。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成长才会有最优的心流体验——读《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