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的前世今生——读《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作业,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我们做学生时写作业,做老师布置作业,做家长要检查作业。你看作业真是陪伴着我们走过漫漫人生路。说它陌生,“双减”政策下达,我们现在要重新认识作业?现在大家满脑子可能都是作业设计,优化作业设计。突然一下,作业变得熟悉又陌生。

  经过数次培训,我们都知道作业应该改,甚至参赛我们也可以完成一份优秀的作业设计作品。但是真正落实到平时的每一天,可能多数老师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导致这个理念其实并没有真正落实下去,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并没有澄清一些先进理念的“来源”和“去向”问题,为什么要进行作业优化设计?这个政策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我们不清楚。这就直接导致教师认为这些理念“与学科无关、与我无关”,是“要我做的”,不是“我要做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扎扎实实地开展理论学习。今天我们跟随王月芬老师的这本书《重构作业》,一起来了解作业的前世今生。

What? 归根溯源谈作业

——作业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

  现在的根,深扎在过去,而对于寻求理解现在之所以成为现在这样子的人们来说,过去的没一事件都不是无关的。

  作业从哪里来?作业应该到哪里去?

  应该依据怎样的理论基础才有可能解决目前作业存在的问题?纵观中西方教育发展史,作业设计理论的系统性、传承性和发展性都明显不足。为了更好地建构作业理论基础,本书尝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系统梳理有关作业的思想和理论,并根据不同的作业设计思想和观点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即“作业即游戏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

  作业即游戏活动:正如“作业”一词首先产生于德国一样,最先对作业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也是德国教育家。主要代表就是德国福禄贝尔和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她们更多地将作业作为一种训练幼儿技能的游戏活动、一种学校内进行的教育活动。

  作业即教学巩固:主要代表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苏联的凯洛夫。赫尔巴特曾说过:“为防止学生忘记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手段是练习。”20世纪50年代,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里他提倡的“五步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小结=布置作业”,这一教学模式对我国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业作为教学五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国内作业布置的思想、形式和要求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毋庸置疑,作业即教学巩固的思想,在巩固知识与技能方面确实有着巨大的作用。

  作业即学习活动:19世纪开始涌现的以杜威、克伯屈等为主要代表的近代教育家,则更多的从课程角度,将作业作为达成课程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作业的价值和设计方法。在杜威有关作业的理念中,作业不仅是一个名词,还是一个动词,表示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克伯屈在杜威的影响下,将行为主义和进步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设计教学法”又被称为项目教学法。杜威、克伯屈等人的对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活动课程、项目或主题设计等角度进行思考,强调作业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学习活动之一。这对作业的功能定位、形式、要求、实施方式和效果等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作业即评价任务:如泰勒、布鲁姆和加涅等教育家将作业作为一种评价任务,即评价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作为诊断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手段的有效措施。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作业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过程性评价。泰勒提出“学习发生在哪里?”,学习不仅发生在学校里,同样发生在家庭里,社会里。这也是首次提出了校内外互补问题。

  根据上述对作业思想的历史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作业思想的历史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作业研究视角日益多元化。从作业等同于整个教学内容与活动;作业是教学环节之一,杜威和克伯屈认为作业课程理论体系,类似一种课程活动。

  ➤作业时空从“校内”到“校外”到“校内外”结合。

  ➤作业的功能和形式逐渐丰富和多元。

  ➤作业的设计越来科学和精细。

  整体上来看,作业思想的发展时随着课程理论、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评价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是,不同的作业流派对于当今的作业设计与实践都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Why? 究其原因看现状

——作业文本分析以及作业现状分析

  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首先找出“正确的问题”,则是做正确的事的第一步。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存在。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应该从运用科学正确的调研方法和工具、掌握客观真实的第一手学生作业资料、发现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开始。

  本书作者带领团队运用文本分析法开展作业设计研究。同时2013年上海开展了一次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现状的大型调研,为全面了解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作业文本分析结果、作业问卷调研结果都显示,作业各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作业设计质量分析结果:1.作业的解释性、多样性、选择性和结构性普遍不理想。2.作业内容与作业目标的匹配情况不容乐观。作业问题原因分析:1.符合时代需求的作业设计理论严重缺乏。2. 我们之前讲到的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直至今日还在影响着我们的课堂。2. 对作业功能认识存在时代的局限性。3. 教师普遍缺乏正确理论指导下的作业设计能力。

  综上所述,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解决整个作业问题的前提条件。作业设计师整个作业的起点与前提保障。只有高质量的作业,才有可能保障实施的水平。

How? 探究创新促发展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她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

  如何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作业?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

  首先,单元作业需要设计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单元作业目标;其次,基于单元作业目标,结合课时安排,通过选编、改编和创编等方式整体设计该单元所有作业。单元作业设计需要关注科学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结构等关键要素。第三,确保相关作业题的设计体现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征。情境,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之一,也是检测学生素养水平的重要手段。

  ➤强调高质量基础性作业的建构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何为“基础”?“基础”的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基础主要是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本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等,新时代的“基础”不能仅仅窄化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各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内容要求、学业质量等都是新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因此,基础性作业主要是指基于课程标准、体现核心素养导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作业。高质量学科基础性作业是确保课程标准要求达成的前提与保障。

  ➤确保作业设计与作业实施并重

  作业不仅包括作业设计,还包括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分析、作业讲评、作业辅导等各个实施环节,这些环节需要相互配合,共同作用,才能发挥最佳的作业效果。

  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是基本前提,但如果只是设计了很好的作业,教师没有认真批改,也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原因,更没有通过作业讲评辅导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跟进辅导,再好的作业设计也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统计分析、讲评辅导等方面齐抓共管,这样才能确保产生好的作业效果。

  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的方案和标准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20年来首次修订,课程标准也是10年来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在课程内容结构、学业质量标准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作业作为占据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业质量、诊断改进教学、家校关系、学生素养发展等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一线教师如何设计与实施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不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后的难点所在,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所在。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的努力。

  作者简介:许彤,女,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英语科组长,曾获广东省百名师德先进个人、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东莞市小学英语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作业的前世今生——读《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