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跟管理一起走——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现在,请大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夕阳西下,柳荫底,小河边,一男一女含情脉脉,四目相对。此情此景,你觉得这个女子要做些什么好呢?

也许有人会说:“闭上眼睛。”——答案错误,太心急了。这时,女子应该娇羞地一把推开这位男士,转身向远处跑去,以便让自己的心跳加速;男士呢,在后面追,也让自己心跳加速。追上之后,女子才闭上眼睛。可以想象,这时闭眼会比跑步之前闭眼更加和谐而剧烈。因为,爱情,就是心跳加速之后找错原因的结果。因为,不论是爱情中的男女,还是学校中的师生,人类的情绪发生过程都存在规律。“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心跳加速的时候,恰恰也是一个人容易拉进关系,受别人影响的时候。”这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迟毓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一句话。

迟毓凯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后,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迟教授在序中这样说——不讲屠龙术,只谈杀猪刀。这本书不谈心理学的高端研究,而是围绕班级管理工作中“谁来管”、“如何管”和“何时管”三个方面进行教育管理应用的指导。

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分享,有三大特点:

一是以现实为基础,谈“真”问题。本书就一名中小学教师应当如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去“管理”学生而展开;二是叙述通俗,不“掉书袋”。迟教授以一种接近口语的、聊天的叙事方式来表达,读起来轻松、易懂;三是表达多样化,方便阅读。本书运用了诸多案例,在专栏位置提供了扩展阅读,还以侧栏形式呈现了核心的专业术语。

下面,我将以一名小学老师的立场,结合自己的阅读,选取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找准定位,做学生的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哈利·苏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对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极具重要性的人物。这些人可能是双亲、老师、其他长辈,或是手足、朋友、同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P41)。不同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重要他人也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学前阶段的重要他人是父母;小学阶段的重要他人是教师;中学阶段的重要他人是朋友;大学阶段的重要他人是恋人。

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有一句口头禅“我老师说……”如果家长不死心,追问一句:“你老师就没有错的?”孩子肯定会说:“我老师当然是对的了。”从学生的影响力来说,小学教师无疑是最值得骄傲的。当然,影响大,责任也大。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有清晰地自我定位。

首先,要有个教师样。学生内心里把你当成教师,承认你的权威性,你的教育才会起作用。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魏敏芝被村长叫去代几天的课。当村长把魏敏芝带到学生面前介绍说这是魏老师时,很多孩子都叫了魏老师,但一个叫张慧科的学生不叫,因为他知道魏老师的“底细”,便当场“揭露”说:“她不是老师,她姑姑就住在我们村。”后来,就是这个张慧科到处捣乱,让魏敏芝费尽了脑筋。临上岗的魏敏芝遇到的教育困境就是当学生不认可她是老师。

其次,要像妈妈一样。因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完全脱离对家庭的依赖,对母亲的依恋。当他们走进校园,妈妈一样的老师意味着依靠、温暖和关爱。

第三,要充满自信。因为小学生在很多问题的决策上还要依赖成人,身边的教师是最大的目标。教师足够自信,才能成为好的领路人,才能充分满足小学生的这种依恋。

第四,还要“多管闲事”。中学生是尽可能不让教师参与自己的事,而小学生是尽可能让教师为自己做主。在他们心目中,教师必须管事,必须主持公道,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权威者。

当然,小学生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除了这四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例如外在的因素,长相、穿衣打扮那些,还有教师的威信和专业能力等等。但是,作为小学生的指导者,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教师样,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还能充满自信地“为民做主”的引领者。

二、遵循规律,巧用情绪进行管理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我们教师熟悉和习惯使用的方式。然而,并不是每次说教都能起作用,并不是每次大道理都会有学生认同。对于学生而言,他不是不明白教师讲的那些道理,如果让他来讲,可能比教师讲得还要好,只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脑聪明,心灵脆弱。道理都懂,但做不到。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想增强影响力,还要学会利用情绪的规律。其实,最开始我创设的关于爱情的情境就是情绪规律的应用。

本书遵循心理学原理原则,总结了影响学生的七种常用策略:赞美、承诺、活动、成功、榜样、人情和强化。其中,活动和成功两种策略就是典型的情绪策略。

运动会是常常被提到的转化后进生的场景。一个不爱学习,各方面都比较差的学生在运动会的时候受到了老师的信任并委以重任,最后不负众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师号召全班同学为他祝贺,要求大家学习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随后有分配个小干部当当。这个学生很可能就变了,慢慢的就转变了。其实,这就是利用了学生情绪情感规律的结果。否则,你在某次数学竞赛、作文竞赛中试试,恐怕就难以奏效了。运动会之所以成为转化后进生的绝好环境,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运动中有心跳加速、情绪激活。同时,运动会又往往是他们展现特长。获得成功的时候,同样容易心跳加速。因此,这个时候也是最容易拉进关系,被影响改变的时候。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适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开展。例如批评教育一位学生的不当行为时,我们就要先让自己和被批评者的情绪先稳定下来才行。

三、灵活变通,抓住学生管理契机

管理班级早已不是班主任的“专利”,是每一位教育人的职责。要想所带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所教学科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要先认清“两种行为”和“四个阶段”。

所谓“两种行为”,指的是教师管理学生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指挥性行为。即告知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如何做。通俗点讲,这种行为就是一种专制性的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

二是支持性行为。在这种管理行为中,不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能自主做到,对学生充满希望。这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民主式管理,是一种双向的,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的沟通方式。

那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哪种管理方式更有效?是专制式管理,还是民主式管理?我想,大家都会给出一个辩证的答案:最好是两者结合,该专制的时候专制,该民主的时候民主。——非常正确,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重点是,什么时候该专制,什么时候该民主呢?显然,管理行为的选择依据的是一个班级发展过程中学生心理背景的变化。因为在班级的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心态是不同的。必须在理解学生心态演变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本书认为一个班级的发展往往会经历组建、磨合、规范和成就四个阶段,并针对四个阶段提出了建议:

阶段 管理模式 具体表现
组建阶段 指挥式管理 我来决定,你来做
磨合阶段 教练式管理 我们讨论,我来决定
规范阶段 支持式管理 我们讨论,我们决定
成就阶段 授权式管理 你来决定,你来做。

组建阶段用单纯的指挥式管理,也就是专制管理是最经济,也是最有效的。磨合阶段宜采用教练式的管理,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现并培养出合适的班干部;规范阶段,教师、学生和班干部各司其职,各守其岗,班级发展步入正轨,适合采用支持式为主的管理,也要从相信自己到相信学生;成就阶段是班级高效运作与管理的阶段,也是班级团队发展的终极阶段,这个时候也是实施民主管理的关键阶段。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知道学生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凭着爱心和耐心就能做好的工作,它是艺术,更是科学。我们必须依据师生互动的规律做好教师的自我定位,按照社会互动的法则去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成长;遵循班级发展的原理去动态地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让“心”跟管理一起走,寻找那份教书育人的幸福。

作者简介:魏秀珍,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教导处副主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让“心”跟管理一起走——读《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