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护航,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读《清单革命》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清单革命》的作者是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奥巴马时代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也是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据了解,2009年他在《纽约客》上发表了长文《成本谜团》,分析了美国得克萨斯州一个小镇的医疗数据,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的医疗支出占GDP比例在发达世界高居前列,但是人均寿命和健康状况的排名却垫底?他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发现,外科手术因为感染造成的意外最多,给病人带来的损害也最大,当然也造成了医疗体系特别多的浪费。那有什么办法来减少手术中的感染,大量减少意外和削减医疗开支?他的建议很简单:医院应该向航空业学习,在手术室里引入航空业使用多年的清单体系。

葛文德对贯彻流程与改变团队协作的思考,不仅应用于自己熟悉的医学领域,还致力于推广到金融、建筑等复杂行业。他的《清单革命》也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在全球推广。的确,如今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数量和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个人正确、安全和稳定地发挥其功效的能力范围,即便再优秀的人也难免不出现疏漏。

对于人类的错误,阿图·葛文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知之错”,一类是“无能之错”。所谓“无知之错”,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知识而犯下的错误。所谓“无能之错”,是因为掌握了正确知识,但却没有正确使用而犯下的错误。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减少工作上“无能之错”呢?作者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就是“清单革命”。书里也提到,使用清单可以为大脑搭建起一张“认知防护网”,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认知缺陷。这一简单至极的行为,却是实用的支持体系,将在复杂的世界中拯救你。

为了不被日趋复杂的信息影响我们的工作,避免犯下“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做好各项行政工作,提升我们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接纳这一源于医学领域的清单工作模式,为自己制定出梳理、执行、核对三张清单。

梳理清单——让工作思路更清晰

书中提到,清单从来都不是大而全的操作手册,而是理性选择的思维工具。抓取关键,不仅是基准绩效的保证,更是高绩效的保证。同样,我们想要保证各项工作保持在高水平完成的状态,需要为每一项工作制定一份梳理清单,按清单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和沟通,为理清工作思路、达成共识提供支持。

正如上半年我们收到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东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刚开始收到这份文件时,我们组室3人,有2人看不懂这份22页文件是需要镇街做什么的,我们只知道它很重要,需要在全镇建立“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新模式,但是具体如何建立培训?如何培训的效果最佳?培训学时怎么产生呢?文件让我们云里雾里。

后来,我们组室对文件进行研讨,提取每项工作的时间节点,把工作梳理成一份安排表,以时间节点为基础安排各项工作任务,每个月的工作日程、实施对象、具体材料、工作要点一一列举在这个梳理清单内,不管是实施者还是旁观者都对这项工作一目了然,为我们后续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这份看似简单的梳理清单,包含了对工作意图的整体把握。按照这份工作清单进行前期统筹和准备,我们就能从接到工作那一刻的迷茫,不知方案所云、无序的心境中平静下来,得到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按照整个安排表展开统筹、沟通,就能让相关领导、学校、培训机构各环节负责人了解自己将要实施的情况,并达成共识,获得工作支持和配合。

运用梳理清单,能让我们在统筹工作中避免犯下错误理解工作意图的无知之错,在工作中发生不及时报送材料、错误报送材料等无能之错,为提高整项培训工作效果,提升我们工作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执行清单——让工作流程有条不紊

《清单革命》这本书提到,团队犯错的几率远比个人小。从事不同工作的人都被大量简单问题包围着,我们只要遵循清单,用清单塑造行为,即用相对简单而直接的方法来迫使必要行为的发生,就可以避免犯低级错误。比如用一套清单来保证不遗漏任何简单的问题,不跳过任何简单的步骤。

书中还举例,在重症监护室每位病人平均每天要接受178 项护理操作。假设,如果没有一份治疗执行清单,重症监护室每位病人后果将无法想象,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制定一份执行清单,工作效果也可能无法达到预期。

同样是关于2.0工程工作,我们根据梳理清单提示准备和沟通一场2.0工程的工作会议。这是我们组第一次承担组织大型会议,如何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做到各事项不遗漏、各流程尽善尽美?我们制定了一份执行清单,根据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安排完成项和跟踪项,推进和落实逐项工作,有人负责写通知,有人调试会场电子设备,有人负责统筹会务等等。如此,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避免的工作误差甚至不必要的争执,所有工作都在有条不絮的节奏中开展。

按照这样一份执行清单进行会议安排,我们就能在纷乱、烦杂的会议细节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沟通、对接,并对前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效核实。因此,作者书中提到的“团队犯错的几率远比个人小”这一观点,对于有亲身经历并受益良多的我来说,不仅是赞同那么简单,而是成为了基本的工作方式与思维。

核对清单——让工作处于高水平绩效状态

书中提到,“在05年,有1/3以上接受阑尾切除术的患儿没有在正确的窗口期注射抗生素….这看起来是非常愚蠢的错误,给病人注射抗生素能难到哪里去呢?……在病人被推入手术室的时候,医护人员往往手忙脚乱,最可能被他们忽略的就是这种不起眼的步骤。”我们很可能在重压之下忽视一些单调的例行事项,或者麻痹大意故意跳过一些明明记得的步骤。而制定一份核对清单刚好能帮助我们防范此类错误,会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一些必要的步骤,以此确保之前的努力不会化为泡影。

我曾试过早上10:55发送的邮件,原来一直没有投递成功,我是过了2小时才发现的!我连忙再发一次邮件,并打电话问向相关老师确认已经收到邮件了。

此后,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无能之错”,我便在自己的核对清单上新增一条提示“发送邮件务必确认状态”,以免这些简单的步骤被遗忘。

很多时候,我们手上处理着一件事情,突然又接到新的紧急工作。如何保证每份文件不出错、及时报送,唯一的办法就是制定核对清单,不仅仅是对每项工作都有核对清单,连每一项工作流程都应该有核对清单。我们要预留工作项目所涉及的人物、单位、不可抗拒的因素等进行逐一核实。可以说,核对清单是对梳理清单、执行清单而言更为繁琐的,但是也是必须坚持完成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方法,而且还是一种保障高水平绩效的纪律。否则,我们有可能会让“无能之错”对他人造成损失,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梳理、执行、核对清单,其实就是把干好一件事情的关键点和原则写下,确保成功的方法和结果再次复现,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这个清单执行,再根据结果去修改清单,毕竟坚持做一件事情才有机会把事情做的更好。作者也强调,清单的目标不是让大家“打钩”,而是要培养注重合作和纪律的文化,是对工作模式的一种变革态度。人们之所以不喜欢执行清单,是害怕自己会变得死板,但精心设计的清单恰恰不会让你变得死板,反而会帮助你节省有限的脑力,不让你的头脑被繁杂的检查项目所占据,而是让你解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正如上述的在我们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应该明白,以自己的经验、精力与记忆力是难以将每项工作都跟踪落实到位的,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有更好的理性选择与方式,应该利用它、并让身边的人接受它。

作者简介:麦洁莹,女,东莞市长安镇教管中心教师发展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清单护航,持续、正确、安全地把事情做好——读《清单革命》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