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义利:杨修、奥数和猴子

朗读这篇文章

说实话,建安还是有风骨的;史称建安风骨。

再说实话。那点风骨,还就是遥远的绝响。很多人骂余秋雨,我还是心有余悲;很难想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在高考的枯燥题堆里,看到盗版余秋雨的那篇《遥远的绝响》,到底会是怎样的澎湃。 后来才知道,特定的年代,余秋雨毕竟还做不了杨修。

不管怎么说,那点风骨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最近又在看《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看到18集,才知道这个编剧编造的是什么正史,一个维护汉室正统、立嫡立长的正统信念,一个维护大一统格局的正统史观。所有的厚黑学竟然是为了完成一个乌托邦的正统史观;看到这里竟然发现有点滑稽。无可否认,老男人吴秀波的颜值还是很有看点,演的也很好,除了乌托邦的正统维护,其实还是有些人间滋味的;以厚黑的方式实现乌托邦也是普大喜奔的事儿。作为遥远的绝响,作为史书更迭变迁的国度,也不晓得当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不是真的有人生死不顾的顾全大义;只能说,作为有风骨的朝代,还是善良的思索后,觉得没准也许大概可能,万一有着这个可能呢?道统有人维护,大义有人担当,死命不足惜,这种观念,今天的人恐怕无论如何很难想像;只是在这个政权想象着调节平衡,既想保全君君臣臣,又想保全父父子子,还想兄友弟恭,夫义妻贤,混淆了家事国事公义与私利,难道真的是超越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权谋之术麼?颍川曹氏,本身就是一个遥远的绝响;曹操的所有的嬉笑怒骂,诗人的狂放浪漫,政治家的眼光谋略,必须权谋的冷酷无情,难道不足以说明这个乌托邦的蹩脚与滑稽吗?

起码前18级,几乎就是围绕着夺嫡之争展开,曹操就是主考官;不仅仅是夺嫡之争,其他的文臣武将想要进取、自保哪怕是消极养马,也需要好好应对,一旦打错题就是万劫不复。主簿杨修就是答题的佼佼者,哪怕明明自己恐怕也知道这一切只能是被迫的,被动的,甚至未必有标准答案,这个片子告诉你,就算是曹操想要民心也无法完全肆无忌惮,需要顾忌文臣武将的大势,但是这种大势必须顺(操)势而为,不能逆(操)势而动,文臣武将的所谓大势只能屈从于曹操的认知和心智(曹操的大势),曹操是曹操,不是袁绍(昏聩),才会顾虑仁义;曹操是曹操,才能明察秋毫,既知道朝中大势的明规则表达,也明白朝中大势的潜台词潜规则,如果是曹植,要么看不清,要么拎不清,要么错误判断,要么为臣下所左右,比如杨修。既便如此,这里面过得最烦闷的恐怕就是曹操,这点当公私混淆、义利相害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甚至这个文治国家的文字,也是两个混淆的功能,真情实感和公务宣传,本不必混淆,可是从古代始,真情实感加诸于公义宣扬,抛却私利的正当诉求,所以诉求是两个极端,绝情断爱的公而忘私,徇私枉法以权谋私,为了折中调和,就来一个所谓中庸之道,变通行事,恰到好处;其实所谓的折中变通标准,取决于文字表达或者宣传(民、臣子),加权力所在权柄所指(上),加利益权衡,回到起点,公私如何区分呢?专制之国,系之于上。

无法区分的起点,怎么会有公私分明的终点?可是我们一次次的寻找明君,试图发挥明君的主观能动性;就像大军师而言,一切系之于主上(操)。

所以曹操的考试就变得很奇葩很任性,就像所谓的奥数题目。看不懂题目的人猜不出答案,答案完全就是一种奇葩的姿势;而不是知识。有兴趣的自行翻阅附录文字《我去你妈的小学奥数》。我就随便举个例子;大家想十分钟,看答案。

(江苏·南京·四年级)观察下面的几个汉字,找规律填空。

力 干 及 田 ( )

A.风 B.林 C.火 D.山

Wtf?

这是什么鬼!

是啊,什么鬼。其实曹操考自己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就是这么考的,比如让两个人同时出发,经过相同距离,到达目的地,传令;中途都经过城门。然后曹操命令城门紧闭,全城戒严。也就是说,子桓子建两个儿子,要到达目的地,必须经过同样是曹操下令的紧闭的城门。

于是子桓子建两位公子的幕后军师开动脑筋急转弯思考如何破?杨修主簿猜测曹操考验儿子的魄力,一统天下,人命在所不惜,所以锤杀城门官,按时到达;而司马懿告诉子桓公子,咱们不计较一城一地之失,别争取输赢,争取人心和对错。所以,让子桓公子按兵不动,宁可完成不了任务。

平心而论,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或者古代人正统宣扬的观念,或者导演的观念,当然一般觉得曹丕的做法不错;但是在纷乱三国,杨修的想法难道就没有丝毫道理吗?起码对于曹植而言,算是对症下药,曹植在父亲心目中,宽厚有余,勇武不足,当机立断,杀人传令,于紧急处也并非毫无道理啊;何况曹操本来就喜欢曹植多一点。

也就是说,这种题目本身有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呢?司马懿的做法也不能说有什么错的。

反过来其实也是一样,可以说子建不讲法度,可以讲子桓妇人之仁。

再说说杨修,小时候都学过那篇,杨修之死,说实话,与其说读杨修之死为了说明曹操的多疑奸诈,倒不如说嗤笑了杨修自不量力,妄加揣度、和中央保持不一致啊。然而,三国时期,纷纷扰扰,要活下来,有所作为,杨修不表达自己,不出风头,不自不量力的争上一争,他心中抱负如何实现呢?!甚至就算保全身家性命,与世无争,也未必能高到哪里去;区别只是麻烦的大小,白骨露於野,那可都是平头百姓。其实说白了,时候笑话杨修之死,还是成王败寇的心理罢了,试看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已;孰是孰非谁对谁错?!权力在曹魏时代已经显示狰狞的面目,张扬的知识分子人格还没有彻底被压垮,才能出现杨修啊。说实话,看到杨修偷吃了曹操的一盒酥,然后强词夺理说什么一人一口酥,你我难道没有替他捏把汗吗?其实,我们什么时候已经被权力压弯了心理的脊梁呢?一口酥啊,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生死。这是怎样的人间,怎样的明规则与潜规矩呢?其实张扬的杨修,何尝不是一种遥远的绝响啊,当我们都觉得杨修不懂事的时候,是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驯化呢?

没错,杨修和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而且是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但是在朝堂之上,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取悦主上。哪怕明明知道自己的表演需要对方配合的笑笑,而不是恶意的理解,明明知道自己的表演就像一个猴子,耍得好,认主赏识,则壮志可酬;耍得不好,稍有不慎,则人头落地。杨修的问题就是,他还是错估了人主的肚量,就像奥数题,没有什么对错的答案,有的只是人主偶发的间歇性的精神癫痫。

永远别忘记,杨修锤杀城门官时候那发抖的手和恐惧的眼神。

没准,杨修司马懿,建安七子也好竹林七贤也罢,或许还要感谢门阀制度。(此处省略一万字)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看到我写的鹅毛笔的观后感《卿本色情》,问我,还要什么自由?我的回答各种姿势。其实讲得除了做爱的各种姿势,还有猴子表演的各种姿势。

最后我想说,去你妈的奥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公私义利:杨修、奥数和猴子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