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周末下午,去新开业的“晓书馆”一探究竟,安静的环境,到处都是读书的人。楼上楼下溜达一遍,择一处一楼的书架,随意取下一本书,就是《行走,一堂哲学课》,之所以选它,只是因为好奇这书名。

不认识作者,也不明白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拿着书选一处窗边的位置坐下,开始阅读便被其中优美的文字所打动,一晃眼,时间便过去了,抬头,窗外已是华灯初上,心,却依然沉浸在这关于行走的优美文字中,久久不能自拔…..

作者弗里德里克·格鲁以优美的散文形式向读者展示行走的魅力,呼吁我们“去感受最原始自然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去发现生命的轻盈与灵魂的柔和”。

我原本是一个喜欢走路的人,但作者笔下的一个个传奇人物的行走已经不是简单的行走,而应该称之为远足,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我突然对陈坤这许多年坚持的“行走的力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孤独的行走中与自己同在,思考、发现、觉察……

以下书摘,希望你也会喜欢:

没有了书桌的牵绊,人们可以自由出发,闲逛,任凭思绪天马行空。尤其是经过几天漫长的行走,远离了工作的束缚和生活的枷锁,更能让人感到身心舒畅。

行走能够控制人类最本能的强烈需求,但是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要走上很久,迈出无数步伐。同时,在行走中我们变得不再随心所欲。

滞缓的自由只能让我们暂时“脱离”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暂别社交圈几日,在荒芜的小道上尝试各种非常规的经历,在这里,行走的决定:向远方出发、在别处生活、尝试新的事物,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对野性(The wild)的召唤。

我们会在行走中发现布满星辰的夜空或是其他质朴的能量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让我们产生对生活探索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如此强烈,直至充盈在我们身体的每个角落。

当人们叩开世界的大门时,他们不再受制于任何事物:双脚不再和道路粘连在一起(这是一个被运用了无数次的比喻,专门描绘那些一回到家乡,就不愿再离开的人)。此时的十字路口也如左顾右盼的星星般,不断颤抖着。至此,人们终于体会到了选择时的惶恐不安以及获得自由时的眩晕。

这一次,行走者感受到的不单纯是挣脱世俗生活时的平凡幸福,而是一种挣扎在自我和人性边缘的自由,这种感觉就好像自己被笼罩在一种不受控制的自然能量里一样。行走时常会诱发一些极端的感受:过度的疲劳会让思想驰骋,对极致美景的欣赏会扰乱心绪,在山坳或顶峰时的极度沉醉则会引发躯体的绽裂。

行走唤醒了我们身上过时却反叛的个性特征:当热情被激发以后,欲望变得直白而又坚定。因为行走将我们放置在生命垂直的轴线上:让我们卷入生活的洪流激起千层浪花。

通过行走,尼采站在高处,俯瞰世界和普通人。他骄傲地创作、想象、探索着,同时为自己所发现的一切雀跃或惶恐。

行走还会帮助行走者产生一种“永恒轮回”效应。以尼采为例,他习惯漫步在那些有名的道路上,重复那些已被先人勘探过的老路。这些长时间步行的行走者,心中总有一片想要凝望的风景,当他们终于在路口拐角处得偿夙愿时,心中就会激起强烈的振动。这种感觉在行走者的身体里不断重复。

现实的风景和心中的风景就如琴上的两根弦,通过振动,奏出了和谐的音调,并且相互获取对方的能量,成为一种难以定义的推动力。

所谓“永恒轮回”指的是把重复的两种形态展开在一个连续的圈内,再把心中的那种振动转化成这个圈。行走者的留步,面对的往往是静止不动的风景。这两者的共存形成了一种环状的、难以定义的交汇:我一直都在这里,明天,我还会来凝望这片风景。

于是,清晨,当我们离开休憩之地,双颊迎风,站立在世界中心之时,心中会涌起一阵别样的感受:这里才是我每天身居的住所,这里才是我在行走中会停下脚步的地方。

如果我们每天都面对一座山峰,每天都在不同的光线下欣赏它的壮美,那么它的棱角定会变得更加分明、清晰。其实,当我们行走时,任何物体都不曾移动,山丘在不知不觉中与我们接近,风景也在悄然无声中完成了改变。

我们在火车或汽车上看到群山慢慢向我们走来。我们的眼睛闪烁光芒,飞快转动,它自认为尽收眼底,并理解所看到的一切。然而,行走时一切都不曾真正移动过:事实上,是周遭的一切缓慢渗入了我们的体内。换句话说行走不是单纯的靠近,而是周围事物逐渐植根于我们躯干的过程。

风景是一杯历久弥香、充满色彩和风味的好茶,任由身体浸泡其中。

行走意味着逃离。这是一种行走时把一切都抛在身后的深切喜悦。一旦出发,就绝不返回。当然,在行走时,这份巨大的喜悦也会伴随着一些其他感受:劳累、精艘力竭、忘却自我、遗忘世界。行走中,我们所有的过往和曾经的窃窃私语都会被湮没在掷地有声的脚步之中。不过随后,行走的劳顿又会使这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我们一直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行走,为了前进,出发,重聚,再次上路。

出发、上路!

我是一个行走者,仅此而已。

途经。是的,他来到这里只是路过,目的是再次出发。

现在就开始行走吧!去感受最原始自然的运动带给我们的简单快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行走,一堂哲学课》读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