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与爱重逢—读《夏摩山谷》

朗读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3609个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夏摩山谷》是庆山1月刚出版的新书,讲述涉及三代人的故事。这三代人只是灵魂的传承,他们似乎并没有物质意义上的关联,但分明他们又因为爱而关联颇深,这也正是这本书的精彩所在。

因为太多的作品而喜欢庆山(安妮宝贝),之前最喜欢她的一本书莫过于《莲花》,庆山说当年写《莲花》是一次朝圣的出发姿态,而今天写《夏摩山谷》则是一条深入的路途。

买回来这本书,恰逢春节前的繁忙,待春节真的来临,我才终于有时间读它。阅读的过程完全像是一次精神的神游,雀缇、如真、远音,三个女人,相同的灵魂经由不同的身体作为容器一次次来到尘世。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他们每一世的故事感动,为他们每一世与爱人的相遇心悸,那一次次“我知道你来了,我看到你的眼睛,我认出了你”总是令我潸然泪下。

一次用心的阅读也仿佛跨越了累世,如同书中穿越三世的那个六寸高的绿度母塑像一般,我也仿佛走了好远好远的路。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我想庆山只是用写小说的笔触写出了她走在修行路上的体证。

追随了庆山的作品很多年,之前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十二年前的《莲花》,那本书仿佛让当年混沌中的我看到了一丝光亮,提醒我向着那个光走去,在行走中要独立,要坚强,无论肉身还是精神,唯有忍耐和强大方能抵达莲花之地。那成了我的一个梦,不断的在某一个瞬间浮现在脑海,终于有一天,我循着她的文字重回西藏,虽然不能到达墨脱,但是至少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里,我的思绪随着庆山走了一遭。

两天的时间,沉溺在书中的文字里,流了许多的眼泪,却分明知道这些眼泪并不是被故事打动,而是在那一个个文字描述的瞬间穿越时空获得的精神的共鸣,这便是文字的力量。

这是一部小说,但这又不是一部俗世意义上的小说,其间一代代人的对话解答了很多我们前行路上的疑问,读来豁然开朗,如讲禅一般精妙。所以我不用再着更多的笔墨,只是去摘录书中的精彩文字分享吧,愿你有缘读到,愿你因为某一段话而突然了悟。

现实人生
对她来说,所做的除谋生更注重生命实践与提升的意味。而他的心不够有趣,无力穿透物质世界,无法抵达更深处的确认,这是一种精神局限。

当她有所悟,有所觉,当下身心空落,意识万籁俱寂。在那一刻,她看到人生充满荒诞。荒诞的美,荒诞的艰难,而人在这样的荒诞之中活的过于用力。当欲望熄灭,她感受到的只是怜悯,对他人,对自己,这怜悯是温柔的悲伤。

此生是个旅馆,他们是过路的旅客,相逢作伴只是共行一程。不过是回到人与人之间本初而实相的层面。

很多人的故事未尝不是惊心动魄的戏剧,只是习惯守口如瓶。

孩子需要被照顾,更需要成熟而平衡的带领。失败、匮乏的大人们对他们来说没有益处。如果成人们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爱与被爱,只是抱着妄念得过且过,孩童们又如何经由父母的遭遇,得到正见以应对物质世界的压轧。

亲密关系
人需要亲密而和谐的伴侣,能欣赏和理解对方,互相照顾,以此整合为一体度过一生。两个人过着互相陪伴、清静知足的生活需要福报。

与不合适不匹配的对手结盟,会让生命的能量减损。这决定始终会被对方带来的负面能量逼近。

我们跟别人的关系,是心的投射。心还未降服,很有力气自相对立,没有学会真正的和解。我们无法解脱人我关系,总是需要对方,需要来自他人的印证。我们成为怎样的人,是在别人的生命里得到回音。

如果自己有问题,即便遇见再好的人也扛不住这份感情。好的感情需要身心干净的容器。

我在意你的本性,你在意我的本性。我们两个,能够用各自的本性相爱。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

爱与我们的本性相关。它是善的,美的,真实的。只是我们活在人的世界之中,我们面对人世所创造的道德与禁忌。

人以肉身生存的重要意义,除求证,也应相爱。相爱最终是对心灵互助,让彼此获得解脱。若能朝向广大的方向,男女之爱如同珍宝。即便有时它会带来苦痛,痛过之后有领悟,一样可贵,若不能了知、领悟,那么彼此赠予的任何喜悦或痛苦,只是荒废。

两个人在一起,时间比一个人的时候长。彼此的生命能量在互换、交织。这是增加密度的方式。

世间有搭配完美、在一起非常和谐的人,只是人遇见对方,需要彼此福报相当。如果积累足够,两个人的智慧与福德的资粮相等,才会相遇,否则就会错过。

亲密的连接可以无数世地维持,但一定是经由意识和心灵的彼此扩展和提升而得到。它不回避对方的痛苦,而是去觉知和治愈。与爱相逢,让生命完整,如同望见山岗上的满月落在心湖。

你需要做好准备,他也要做好准备,你积存福报,他也如此。因缘具足才会再度相逢。如果有前缘,我们会得到伴侣,不管生活的伴侣还是修道的伴侣,这需要因果福报。当你们相遇,泉水般的喜悦和宁静喷涌而出。这些表征让你得知所遇见的人,他在你的生命里到底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离于爱者,无忧无怖。通过彼此的联结达到净化,皈依自性与寂静,这也许是未来要做的事情,也许是以前就做过的事情,但人容易忘却,需要重新轮回再来一遍。只有彼此的承诺不变。

自我修行
我们无须判断或分别事物的呈现。保持静观可以清理内心对外境的投射。真正的净土由自己的心来展现。

你需要找到和维持与自己的深度沟通。与自己相处,观察和感受内心的发生,体会到它们的生起、熄灭。这是一种重要的进入。尝试不断深入。

与恶龙缠斗,凝望深渊。这条恶龙来自内心。当爱欲如汪洋沉沦,心变得软弱而贪婪。当爱欲熄灭,心变成另外一种样子,冷酷,坚定,并因此充满封闭而黑暗的力量。

我们不必高谈阔论各种理论和境界,只需体会人性的脆弱通过它的试炼。不回避黑暗的力量,感受地狱般烈火的熊熊燃烧。痛苦是珍贵的,不以痛苦为羞耻,也不试图回避、忘却和逃脱。降服心结与痛苦之流,最终达到净化。烦恼、挫败、耻辱、罪恶、创痛……这所有一切都可以成为培养灵性层面开花的土壤,让智慧与慈悲生起。我们依靠和利用这些经验,并且需要知道自己本性完美。

在我们内心隐藏着的自性光亮,虽然被无明和障碍层层遮蔽但从未曾失去。通情达理、明白事物的空性之道成为安住在心的本性里的人。如果某天,我们看到的世界,如同清净的坛城,那么,一切众生男女,在我们心中都是智慧和慈悲的象征,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法身的咒语。

一世的时间对我们的灵魂来说过于短暂,会有各种染污、退转、反复,各种身份与肉身的变换。习得的智慧,储备过的爱与慈悲,随着每一次消亡和重生而传递。修行,是帮我们重新恢复这些记忆。具有般若的认识,才会有真正的慈悲升起。此时才会有新生。

清洗自己,训练自己,持之以恒。直到露出内在清净本性。每个人都具备如来藏,具备清醒与获得不变之喜乐的自性,具备承载智慧与慈悲的能力。如果人的清净本性能够逐渐显露,一切存在,包括善恶、贪爱、愤怒、愚痴,都可以成为转化的工具。

当我们发掘出内在的清净和喜乐,也会在他人身上看到同样的神圣本质。如果没有触及到它,会觉得别人和自己都一样低劣并且有局限。一切所见都是我们内心的反映。

我知道你受过很多苦,所有的苦来自无明,来自我们内心的贪嗔痴。这些苦难让你翻山越岭,穿越地狱,浑身发出因为努力而闪耀的亮光。我看到的是你心中的亮光。你在追寻。这一切磨砺应使你成为更为纯洁的人。

无论外界显现什么,在修行者眼中,没有悲喜或是非,一切幻化都是自性的清净显示。一切都是圆满自如,当下就在这本性的状态中解脱。

在尘世中修行,与诸世间法接触,一边学习把心收摄起来,一边让心解脱。人生在世最大的修行是克制自心,调御自心。不论做什么,将这种宁静和专注的心境延伸。如果觉知被净化,万物将显现其本有而无限的面貌。

修行者的使命,是把颠倒的扶直,使被覆盖的显现,为迷途者指路,在黑暗中持着油灯让众生能见到实相,把无明转换为菩提。

当你意识到心被调御到等持、清净、皎洁、无秽、离随烦恼、柔软并且达到确立不动,才能够点亮心灯。但这火源并非来自我这样一个师父,而是来自人类整体高级意识的传承。在这盏灯的背后,有过无量无边的苦海中的明灯,它们发出共同的光芒。你要借此光芒点燃心灯,以此为凭靠再去照亮别人。你是这光芒之海中的一簇。

不管我见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我铭记师父对我说过的话,以空性之道对之,不要执着境相,而是穿透境相。赤裸地看,直接地看,无遮拦地看。看到自己本性的海洋,它在源源不断地波动,做出不息的幻化与显示,直到你体会到它们寂静最终合一,没有分别。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去体会。仿佛冲浪其上与大海合为一体。

合上书,雀缇、如真、远音三个不同的女人似乎还在我的眼前,我不知道夏摩山谷在现实世界里是否真的存在,更加好奇书里面那时空交错的故事又是如何的发生,昨夜读完书,很希望自己能够像书里的一个个人物那样,做一场梦,梦里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看到对生命的喻示,可惜,一夜无梦,待醒转,已是寂静的黎明。那一刻,耳畔仿佛响起每一个书中的黎明,仁美、无量、慈诚的诵经声……

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如同她在书的后记里写的那句话:写作得以为一个人的精神之旅做下一路标记。曾经到过这里,曾经翻阅过那里。这是书写的意义。于她如此,于我亦是如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前世今生 与爱重逢—读《夏摩山谷》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