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像间谍一样思考》 -从FBI的经验学习管理

朗读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3455个字 预计阅读11分钟

很偶然的机会,在微信读书上遇到《像间谍一样思考》这本书,只是因为对名字感兴趣便放在了书架上,恰逢春假随手阅读,发现居然是一部关于管理的佳作。作者JC.卡尔森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曾任职星巴克、百特国际等公司,二十几岁就进入美国中情局当了8年间谍,之后重新做回平民,并把间谍的思维方式运用在商业活动中。

间谍的思考方式不仅适用于特工生活,同样能够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尤其在商业活动中。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如何挑选与组建团队,如何实现跨部门的协作,如何在组织陷入危机中进行管理,如何获得并解析商业情报等等,其中的语言简练,案例明晰,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一、挑选和组建团队

1招聘人才

关于招聘,作者强调必须清晰的表明工作的要求,避免在招募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人员的流失,以下是情报机构官员招聘要求:

能够熟练运用街头智慧、专业技能和外国语言及对外国地理和文化的了解来应对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突发情况。行动事务员在职业生涯早期都备受信任并肩负重大责任。尽管在团队中工作,亦要求雇员运用常识灵活迅速地独自做出决策。经常需要执行极其严格的任务。这些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不规律,因此要求雇员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抗压能力强。此外,雇员必须清楚了解自己,具有幽默感尤佳。

看了上面的招聘,再对比我们日常的招聘广告,大部分语言和文字都是属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内容,入职之后具体的工作内容似乎并没有在招聘的时候表明,很多员工入职之后心理产生巨大落差,新员工离职情况凸显,是不是也是因为我们的招聘广告和实际情况差距太大导致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同时,作者强调,要证实求职者的信息及简历上的“事实”。目前人力资源部门只是会对学历进行验证,并没有去进一步对批量社招员工的工作经历进行调查求证,之前也确实出现过简历造假现象,看来这种现象在哪儿都有。

我一直觉得奇怪的是,许多公司都没有去证实求职者的履历。至少,你需要去证实求职者先前的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在这方面,若求职者提供任何虚假信息,你都应该立即淘汰掉他(她)。

其次,要证实求职者的技能。不要相信求职者们对自己技能和优点所进行的夸夸其谈,要用实例具体询问他们。

2品格优先

古今中外,诚信的品格都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尺,良好的道德准则,言而有信的执行力和责任心,在职场、合作中的价值不言而喻,这本书里,作者也专门就诚信做了深入的探讨。

信任对秘密世界的重要性就像资金对私有部门的重要性一样——如果他们想在商界继续存在下去的话。

像防寒和保护自己的血汗钱一样保护好自己的声誉和诚信。我喜欢和善的人,自己也那样做。然而,我并不主张你这么做只是为了去取悦别人。你的声誉就是你的资产,而信任就是你的资本。你可以获取它,可以培养它,可以消费它。

在中情局,一个人处事讲不讲原则被看作其是否适合留在中情局的关键因素。道德沦丧意味着其不适合继续被雇用或不符合忠诚度要求。没有哪个情报官员想和一个道德沦丧到会引发灾难性后果的人共事。

一方面你要做一个死不泄密的人;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个不为无价值之事保密的人。

3激活个体

关于如何能够让职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企业管理始终关注的问题,华为的管理层及员工始终要求是异地任职,且会频繁调动,看来与该书的思维模式异曲同工:

如果允许才能卓越的职员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不同地区之间调整工作,那公司就会产生一个多维度、多元化的劳动力大军。职员也会对事物一直保持兴趣,否则,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倦怠的心理。

如果你真想吸纳行业里的顶尖人才,你就不要让他们消磨在那些毫无挑战的岗位上。

二、实现跨部门团队协作

如何将后勤人员纳入组织的成长中,又如何去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是管理中都始终需要去面对的问题,按照本书中的讲述,中情局使用多元化背景人员和实行薪酬差别所组成的跨职能团队,其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大家熟悉的《碟中谍》系列剧就是跨部门协作的最好例证。

在中情局这个高度独立的文化氛围中,团队的这种组织形式对于通讯交流、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业绩至关重要。组建这样的团队是为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而不是为了发挥教育作用。

在这种组织策略中,组织和雇员都会因积极参与公司的发展而受到奖励。此外,这种组织会使每一个人都备受鼓舞,心有所属。

三、危机管理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在日常的管理中遇到危机公关及处理,很多时候,危机处理会直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去年的“海底捞后厨事件”的危机处理引发网络大量的正面评论,反而推进了在公众面前企业的正面影响,也可见在面临危机的时候,快速的相应,积极承担责任之重要性。

但是对于愈来愈大的企业,如何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形成高效的运转机制,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分享了在面对9.11事件后,中情局的管理策略,其中很多经验值得思考和借鉴,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越是危机的时刻,越要对团队保持激励,正向的激励是提振士气的良药。

“9·11”事件的管理策略:凝聚共识, 团结内部所有力量和行动,不专注于个人得失;持续认可并奖励功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找到高级管理人员;发布清晰的指令;下放特权;重新整合分配资源;竭力保护受危机威胁的前线雇员;用激励创造忠诚,用受益建立信任。

企业处于危机之中,吝啬不仅表现在公司低落的精神面貌上,还表现在大量削减成本。这时管理团队也会备受压力,对下属的奖励和荣誉授予也往往会消失。在企业发生危机后,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首当其冲,但停止激励和认可下属的成绩意味着在企业最无助时,你已停止你身为高管理应发挥的最重要的一个作用。

四、获得并解析商业情报

无论是谍战还是商战,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往往可以决定生死存亡,那么如何占据信息优势,在商业活动中又如何去寻找能够给予我们有效信息的人,我们不妨从作者关于间谍的工作方法中去学到一二:

向你汇报实际情报的理想之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渠道;

(2)有动机;

(3)有能力与你进行通讯交流;

(4)有理有据。

绝非巧合的是,中情局官员寻找潜在间谍也有这几个特点。

1建立信息网络

能够给予我们信息的人,对照间谍活动,我们称之为线人,他们可以是任何自愿向你提供信息的人。线人数量越多,我们获得的信息就越全面,越能够在商业活动中先发制人。国产谍战片《风筝》也向我们生动的展现了同样的理念。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以间谍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建立广泛的关系网的一个核心要点是:成为一个慷慨助人的人,实际上就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不愿欠债或不想亏欠人情是人类的天性,所以大部分人在得到你的帮助后,都希望有机会尽快报答你。今天的一个善举可能会在明天给你带来实惠。

那该怎么找线人呢?其实,越是不起眼的一线基层人物,越合适当线人,比如前台人员、门卫、助理……他们的接触面更广,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当有事发生时,他们是能第一时间告诉你真相的人。和他们交朋友你不应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可能会从他们那儿了解到什么。你要真诚地和他们建立信任,必须对他们慷慨,让他们认为你是靠谱的。只有值得信赖,才能获得长期的合作。

2解析情报

很多人都会困惑不知道如何问问题,或者不知道怎样去他人沟通,以获取想要的信息,读这本书,你可以获得很多启发甚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的情况,不适合直接发问,就需要运用“策略性诱导”:通过诱导性提问,让对方在浑然不觉中透露重要信息。而你则需要通过对信息的碎片拼接,推导出你想要的信息。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供了两个小技巧:

如果你和对方在看似闲聊的过程中,想要套取他的信息,怎么办呢?可以采用“先舍后得”的方法,比如你想了解对方的职业规划,你可以先介绍自己的职业规划,这样的话,你再向对方提问的时候,可能对方就很自然地会聊这个话题,事实上,你可能了解对方的职业规划,是要判断他离职的可能性。

策略转换,就是说你要提前设计和你要见的人的话题,预先策划话题,从较轻松的话题,一步一步地转化到较敏感的话题。

同时,作者还强调,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你必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这里说的新的语言包括但不限于外语,也包括行业的专用语言或者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用语。你需要掌握那些在需要时能给你提供关键信息的人的“语言”,因为如果你不能理解人们所说的行话,人们不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解释,这自然会影响沟通的效果,令其大打折扣。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总共只有11万字,一本不厚的书,用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诠释了作者特殊经历所获取的难能可贵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强烈推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像间谍一样思考》 -从FBI的经验学习管理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