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也不会凋零—读《褚时健传》

朗读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2969个字 预计阅读6分钟

《褚时健传》由著名传记作家周桦执笔,历经一年多的走访、调查、创作而成,从褚时健的生平,到他的管理理念、企业家精神,再到玉溪卷烟厂、褚橙等的管理运营,写作客观理性,值得每一个读者认真品读。

不经意的在微信读书上看到荐书《褚时健传》,带着对这个一生跌宕起伏的老人的好奇,通过作者的笔触了解了这个刚刚离世的传奇老人一生的故事。阅读的过程令我一次次动容,平实的文字带来的是内心无数的震动。

之前听过太多关于褚时健的故事,但更多的知道褚时健,还是因为褚橙,很多年前第一次收到朋友送的褚橙,并没有觉得橙子有多么的特别,反而是橙子背后的故事很特别,让我惊讶地知道了这个历经生命坎坷,在过了古稀之年之后重新开始创业的老人,之前的是非功过都成烟云,最重要的是他居然可以在如此特殊的生命阶段,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其精神令人仰视,其选择令人叹服!

不看这部书的时候,不知道为何褚时健会选择包山种橙,看了书才知道他的每一次选择都充满了智慧和与生俱来的精明,这部书从褚家的祖辈开始说起,也让读者看到了流淌于褚家血脉中的勤劳和做生意的基因。

“从那以后我就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会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律搞清楚了,办法就出来了。闷着头做事不动脑子,力气用尽了也不一定有好收获。”

1927-1948 早年的故事
褚时健在15岁的时候,因为一直在外做木材生意的父亲受日军空袭重伤,之后一年去世,他不得不作为老大挑起家庭的重担,家里的收入除了地租就是一个酒坊,村子里酿酒的人家有好些,但却只有褚时健把酿酒这件原本平常的事情地地道道的做成了生意,他用心的琢磨每斤包谷能最大量出多少酒,如何让酿酒的过程利益最大化,选择什么样的集市去卖酒…..,所谓功夫不怕有心人,褚时健没事就琢磨的劲头大大的提升了他家酒坊的产值,也让自己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

之后他在堂哥的说服和母亲的坚持下,重返校园,开始了昆明的求学之路,之后又在两个堂兄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离开矣则去昆明求学的时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从此,矣则变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上了高中读了书的褚时健在后面的动荡中,又跟随两个堂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且在队伍里面成了连长的最佳助手——指导员。颠沛的战争年代锻炼了他,也让他一次次的体验了什么叫失去,一个堂哥因为疟疾而被打死在撤退的途中,一个个出生入死的兄弟战友不知道在哪一刻就没了生息,他,活了下来,很不容易的活了下来。

书里的讲述总是用着最平淡的语气,可却让读书的我百感交集,一个小伙子从十几岁到二十多岁之间的经历足够影响他的一生了!这些经历大概也铸就了褚时健后来的人生里,任何时候都能够处乱不惊。不久前上“领导力”的课,老师说一个人的人格由先天的性格和后天的品格组成,而品格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一贯的和稳定的心理特性、思维和行为方式。对于褚时健一生品格的塑造,那些年的经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概命运不在自己手里的人都有如此心境,心似浮萍,任由飘荡。时代,境遇,让他们不由自主抱着一份“过客”的心态。”

1948-1979 人生处处是过客
之后褚时健的命运,完全应合着中国的命运,他的性格似乎早已喻示了他的命运总是风雨飘摇,自己解放的时候给自己定的小地主的成分、58年的右派……,所有的磨难在常人看来都已经到了令人崩溃的状态,可他却一次次坚强的活了下来。

当年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堂兄一个在战争中死去,另一个则是在被当成右派发配到边远地方生病去世了,但是褚时健却顽强的活下来了,而且他的妻子还辗转来到地处高山大峡谷谷底的红光农场,与他患难与共,他们夫妻的感情也因为一次次共同经历风风雨雨而变得愈发珍贵。

褚时健之后因为农场撤并,1963年,又被分配到曼蚌糖厂工作,到糖厂,他们一家人并不知道会待多久,当年35岁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从此就是16年的扎根时光。

糖厂的工作愈发凸显出他不愿意闲下来的特质,也正是这个特质一次次救了他,让他不至于在生活的煎熬和折磨中消耗生命,因为只要有事做,只要思想不会停下来,再艰难的生活于他而言似乎都可以撑过,褚时健改变了糖厂的经营状况,让一个濒临倒闭的糖厂焕发了新的产能和生机,也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从右派的影响里一点点走了出来。

“一个人,别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紧,总有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但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不然就真的是彻底倒了翻不了身了”。

1979年-1996年,玉溪卷烟厂
这是褚时健职业生涯里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时间,他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反过来改变了他的命运,玉溪卷烟厂造就了不一样的褚时健,将他推到人生的巅峰,让一直以干事创业为人生己任的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带领着一个企业走向辉煌。

1993年红塔山集团成立,更是创造了中国烟草的神话,但是这一切也带着与生俱来的缺陷,那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无序、无规,褚时健最终跌倒在了市场的无序上,痛失爱女,先是妻女被收监,之后自己也锒铛入狱。人生所有的积累崩于瞬间,当女儿在监狱自杀的消息传来,他痛哭失声,那一刻的文字令阅读的我百感交集,人生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拼尽全力的奋斗又是为何?

之前没有阅读这部书的时候,我以为褚时健只有一个孩子,如果那样内心的悲怆将会更加深重,好在读书的过程终于知道他们还有一个儿子,而且女儿也留下了幼女可以聊以慰藉丧女的心情。似乎人生又多了一些希望和光亮。

“所以我从那时就知道,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想得太多,没有任何意义。”

1996-2004 收监,入狱,假释
这一段的故事无须读书,也早已从各种媒体文件里了解了大概,作为读者我不在意众说纷纭的历史对错,只是从一个前辈的身上看到面对逆境的冷静和坚持,这个70多岁的老人,面对人生的大悲之境,没有让自己垮掉,就算是在那样的境况里,也依然可以关注弟弟探监时带来的冰糖橙子,并从那其中看到商机,这样的思维不得不让人叹服!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要看他在谷底反弹的高度”——巴顿将军

2001年-2019年 哀牢山 褚橙
自上山那日起,他的生命已与哀牢山上的枯木同朽,其行为本身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放逐。也正因此,在公共同情与刻意沉默之间,无形中营造出了一个巨大的悲剧性效果。

我不知道为何那座山的名字那样独特的叫“哀牢山”,这部书的作者并没有对山的名字去专门着墨,但我却总是感觉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力量,让老人褚时健最后的十几年人生,走上了哀牢山。并紧紧的将自己的命运与这座山相连。

1927-2019,92岁的老人走过漫长的一生,遇到这本书的时候,恰好是这个老人离世不久,斯人已去,一切功过留与世人评说,无论曾经褚老经历了什么,都不重要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中国变革的接近一个世纪,历经沧桑和苦难,却能够始终做坚定的行动者,让我们看到了精神在岁月磨难中的光辉。

有人曾用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句名言形容褚老:“老兵不死,他只是凋零。”其实,这话不完全准确,褚时健从来不曾,也不会凋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老兵不死,也不会凋零—读《褚时健传》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