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凌汛:1977-1979朝内大街166号》冯骥才

朗读这篇文章

《记述文化五十年》系列的第二本,十年来沉沉封冻的冰河终于等来一朝春至的凌汛。

与写作文革十年的《冰河》相比,平淡不少,也温暖不少,有种喘了口气的舒爽。

本书记叙了冯先生初入文坛,住在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两年间的生活点滴。

也许是得益于属于画家的出色观察力,冯先生极擅写人。寥寥数笔,形形色色的作家、编辑们便跃然纸上;简简单单的几件小事,便写出他们之间令人动容的友谊。

当时的文坛对于文学的态度依然是政治的。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文革”的思想恐怖还像幽灵一样在空气里飘荡,到后来「阴去阳来般的变化」,思想大踏步地解放,那几年被压抑的生活在文学中爆发,正如汹涌的凌汛。

意识形态也好,伤痕文学也罢,前十年的生活在每一个作家身上刻下了时代的烙印,正如作者所说,「哪里是文学政治多,而是生活充满了政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 |《凌汛:1977-1979朝内大街166号》冯骥才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