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春节

朗读这篇文章

守望春节

作者:汤深礼

旧历的除夕恰似一坛滋味醇厚的老酒,经过岁月长久的沉淀,一入腊月的门槛,醉人的酒香便扑面而来,人未醉心却先醉了。临近除夕的日子里,都市平日冷清的街面上蓦然走满行色匆匆的路人,临街商铺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火车站售票窗口排起了一条条长龙……过年的氛围不经意间便浓烈起来。
今年由于受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影响,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巨大,特别是进入冬季以来,我国各地均出现了病毒死灰复燃的迹象,随着春节的临近,春运高潮的到来,为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各地各级政府提倡“今年春节不回家”,号召在外的游子、民工 “就地过年”,并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暖心政策。身在异乡过春节,年味别有一番风情。遥想那儿时故乡的年味,进入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各家都在忙着清扫掸尘祭灶神、炖鸡烧鱼做年糕、杀猪宰羊磨豆腐、炒米熬糖搓欢团、除夕团圆年夜饭、守岁拜年看春晚,那春联年画、鞭炮烟花、观庙会、看灯展、唱大戏,玩龙灯、跳狮舞等特有的民俗文化符号,都化作淡淡的乡愁,浓缩在对春节的守望中……

从很遥远的年代开始,中国人就把春节视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不同年代、不同阅历的人对春节存有各自的情怀与记忆:
儿时记忆中的春节,就像一幅略显拙朴的水墨画。古朴祥和的农家小院里,房子粉刷一新,院门上贴着喜庆的对联,挂着大红灯笼。墙面的白,辣椒的红,还有映日的雪色,衬托着平静的院落。当炊烟袅袅升起,全家一年的珍藏在泛着热气的锅里翻腾,诱人的香气让孩子们垂涎三尺。“新年新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枕头底下红绣包,叫声长辈有惊喜。”那是孩子们睡醒后第一眼看到新衣帽的兴奋,是接过长辈给的压岁钱的无比喜悦。
青春记忆中的春节,是最隆重的家族祭祀盛典,大户人家取出尘封一年的族谱挂于香案,小户人家供奉“三代宗亲”,乞求五谷丰登、家庭和睦。族长们带领族人,走街串巷,到祖祠和族户的牌位前去祭奠,追思逝去的亲人,让九泉之下的先祖与子孙后代共享节日的快乐与幸福。生子增孙,金榜题名,财源滚滚,幸福和睦,这些都是老百姓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和自我追求。
成年记忆中的春节,是民俗文化样式的集中展示:洒扫庭除、张贴年画、守岁拜年、赶庙会、观灯展、看大戏……每一个充满生活情趣的年俗,总能让人感受到时光隧道里沁人的幽香;每一个年俗仪式,总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涟漪。在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反复吟咏着一个古老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乐章。
我们在岁月的年轮里成长,传自先民的古风乡俗和那些温暖的情感整合仪式却在我们的生活里渐渐淡漠了,其根源大抵在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于是,一些追逐时尚潮流的前卫族干脆让洋节大行其道,而把传统节日当作公休假日旅游消遣。节日毕竟是节日,如冯骥才所说:“假日和节日不同,假日是一种公民的福利,没有文化内涵,但节日是有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的。”
像春节这样绵延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是古代先民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对宇宙生命和人体节律交织的心灵感悟和文化展演,也是地域族群文化生命周期的关节点,甚至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民族文化品性和精神价值的重要标识。传统节日本身也是凝聚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的长期熏陶可以让社会成员对本民族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和强烈的自信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盛大而隆重的节日,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体验,而春节便是在年复一年的体验、传承中逐步形成的历史文化景观,团圆、喜庆、亲情和祝福就是这一文化景观的主要人文内涵。品味、履行、缅思人生中的每一个春节,都能够温习到民族的情感,都可以触摸到古老文明的脉搏,都是在积累人生的智慧,进而人们的精神在亲情、友情、乡情的交织浸润和彼此祝福中得以升华。
在民族薪火相传的节日里,总有一些温情脉脉的东西让人憧憬和回味。这些传统节日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理念实现成功对接的最佳媒介,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的最佳桥梁。这样一个文化样式既能满足国人特有文化心理需求,又能使漂泊游子有了精神归宿,让每一个人从中体会到民族大家庭感召力与乡土亲情凝聚力。
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不断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秉持则更显珍贵。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矛盾,相反,传统文化乃是构建现代文明的宝贵资源,其中有许多文化片段可以作为连缀时代精神与建设和谐社会的金缕银线。
春节好比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胎记,同时又是中华民族情感的凝聚点,还可以将其视为有声有色的文化风景或动人心魄的文化朝圣。王安石《元日》诗曰:“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出春节的除旧布新之意。在春节的节律中,古今相合、四海相通、天人合一、和谐共存的氛围,弥补和抚慰着人们劳作一年的缺憾。春节的到来,小到家庭个人,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民族,都有可能为其带来新的机遇,萌发新的希望,打开新的局面,从而满怀信心展望未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守望春节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