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精读2

朗读这篇文章

第三部分—–抗压训练

一、成长型思维

人在面对困难时,通常有两种思维方式。

1.固定型思维:将困难、失败当成固定的标签。

例:我数学能力太差。

2.成长型思维:将困难、失败当成阶段性的结果,认为一切皆可改变。

例:我暂时在数学上能力不强。

坚韧的意志和决心,比某些身体上的优势更强而有力。
——迈克尔•乔丹

乔丹因为个矮反应慢在高中校队招募时就落榜了,但是他最终成为了篮球巨星。

威玛尔•鲁道夫被媒体称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人”,但你可能不知道,她的一条腿曾经接近瘫痪。

这些优秀的运动员就算再想赢,再讨厌输,也不会因此畏惧失败,因为在他们看来,失败只会让自己成为更强的人。

如何改变思维模式?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用失败者来定义自己。

首先要承认自己固定性思维的一面。但不必感到羞愧,承认面对接受它,然后我们才能训话自己,改变思维模式。

你要提醒自己:失败不代表你个人失败了,而是这件事情失败了。

输了又怎样,挫折是最好的鞭策,如果我们输不起,又是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赢得起?

建立成长型思维三部曲

第一,犯错的时候不要说“我犯错了”,要说“犯错能让我变得更好”。

第二,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说“我不会”,要说“我正在提高”。

第三觉得“已经差不多”的时候,要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最好的表现吗?我可不可以再提高一点?”

一个关键词:yet(暂时的,到目前为止)你应该在每一个自我打击的心里暗示背后加一个yet。

例:我反手太糟了,加一个yet——到目前为止,我的反手太糟了。所以怎么办?练呗!

二、目的性颤抖

赢家不思考,赢家靠直觉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由于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可能将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

心理学上,动机与效果之间有一种“倒U字形曲线”。

关系:动机太弱,无法激发行为的动力,效果自然很差;但如果动机过强,精神压力过大,就会分散注意力和精力,阻碍真实水平的发挥,过犹不及。

控制力

想象一下,如果要求你端着一杯接满水的杯子,从饮水机旁走回座位,眼睛要盯着杯子的水面,集中注意力,不要让水洒出来,结果如何?

美国心理学会的盖伊•温奇博士做了很多次实验后总结说,这简直太难了。因为压力的直接影响,就是让我们关闭大脑的自然状态,强行切换到人工模式。
不要强行控制注意力,注意力越控制越容易出问题。

控制力可以提升吗?该如何提升?

推荐书籍:盖伊•温奇《情绪急救》

如何通过对失败教训的总结来提升控制力?

第一步,要精准的描述这个失败事件。
第二步,列出导致失败的原因。
第三步,确定哪些因素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哪些不在。
第四步,检查那些我们认为超出自己控制范围的因素,试着换个角度来看待,看看能不能使之变成可控的。

三、詹森效应

平时表现良好,却在紧要关头掉链子。

什么时候,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埃蒙斯作为世界级三姿比赛满环的选手,从2000年到2015年这十五年中,他从任何角度来说都是这个项目中的顶级选手。但是在2004-2012年连续三届奥运会接连失手,而且无一例外,都败在了最后一枪。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说:“我的状态很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失误,也许这就是体育!”

体育和人生一样,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哪怕你准备得足够充分,失误仍然可能发生。

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只有反思反省才一定是成功之母。

拆掉“詹森效应”的墙

詹森效应像一面看不见的墙,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但你无法预测它会在何时出现在何地,我们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及时调整心态,不致过度怀疑自己。

不要以输赢评判自己,用表现来说话,永远把注意力放在下一颗球,下一场比赛上。

四、主动出击

应对变化的唯一出路是主动出击。

乒乓球赛的规则变化

最近这20年乒乓球比赛的规则一变再变,大家心知肚明,就是限制中国队。因为一个运动项目要良性发展,一定不能长期一家独大。

但是这20年间,规则一次又一次变化,但每一次不超过一年时间,中国队一定又会在金牌榜上霸榜。

面对规则变化时,中国乒乓球队的准备工作远比媒体想的更负责和充分。

比如:小球改大球,并且不准遮挡发球。这样以往靠发球得分的机会越来越少,那总教练就提出来要提高接发球轮的胜率。

面对规则主动改变背后的思维。

第一,面对变化时的态度。

变化固然会打破领先者原有的平衡,但这只是短时间的变化,也一定会带来新的机遇,谁能抓得住,就取决于自我调试和了解的时间。

第二,要主动打破规则,学习适应意外情况。

我们在训练时经常会有“黑哨”。这种不太公平的训练竞技氛围,能够让运动员提前适应这些可能会在正式比赛中遇到的意外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去尝试新的可能,这样才能避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陷阱。

第三,训练自己的观察力。

强大的观察力会让你有未卜先知的感觉,眼里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时刻密切关注外界环境的变化。

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一定要细心留意外界的变化,越早发现就能越早调整。比如:在公司发生裁员前,你有观察到行业的衰退吗?你有注意到最近公司业务的变化吗?

五、矛盾意向法——害怕什么,就刻意让自己去做什么。

大脑对你想“压抑”的事有一个反抗机制,越想压抑紧张和压力,注意力越会集中在其上,负面情绪会越积累越多。

举个例子:有一个天生结巴的小孩儿,在乘公交汽车时忘记买票,被售票员当场抓住,他心里就在想:这下越结巴越好,售票员肯定会可怜我。结果他一开口一点都不结巴了。

矛盾意向法实操指南

反其道而行之

赛前紧张失眠的时候,给自己心理暗示:我不要睡觉,我要晚点睡,我要更兴奋!你反而会不知不觉就睡着了(-_-)zzz

我们大脑其实有一个自然的反抗机制,你越想压抑你的紧张压力就会越积越多,这就跟排水泄洪一样,你越是堵着它,水坝的压力就越大,你要提前开闸排水压力就小多了。

负能量宣泄时间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就此陷入负面情绪中,没有触底反弹怎么办?

心理学也给我们准备了应对办法,每天挑十分钟,不多也不少,作为你的负能量宣泄时间。

每天排解一下自己的负面情绪,你就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就能更轻松地看待压力了。

六、系统脱敏训练

提前想象压力大的场景,提前习惯,同时在感受到压力后进行自我放松;如果可以做到放松,就能对压力源脱敏。

“滑稽滑稽”

《哈利波特》有一个咒语“ridiculous”,中文配音版翻译成“滑稽滑稽”。剧中有一种怪兽叫博格特,特点就是会有变化成你最害怕的东西。对抗这种怪兽的唯一方法就是这个“ridiculous”。

总之就是让最恐怖的事物变成最滑稽的,这个办法和系统脱敏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系统脱敏法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使用?

首先,你得分析分析让自己焦虑的事具体是什么情境。尽可能多想,不断去问自己为什么就能找到让你焦虑的关键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训练,根据焦虑的程度,从低到高,一点一点的去经历这种“想象—紧张—放松”的过程。

七、双重系统理论

人有两种思维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

快系统反应感受速度快,但不真实

慢系统权衡事实,速度慢但可靠

在刻苦的运动员肯定会有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但是他们最后都挺过来了,诀窍就是区分想法和现实。

在体力运动时,大脑其实比你的身体更早报警,你以为是体力不足的,其实只是一个假情报。

很多时候不知身体运动是这样,脑力劳动同样如此。

感觉很挫败,所以想放弃,感觉很疲倦,所以撑不下去,这都是快系统;只要够努力,可以重新振作,只要稍稍休息一下就可以再拼下去,这就是慢系统,简单来说要战胜自己,就必须让自己从快系统切换到慢系统。

如何从快系统切换到慢系统切换?

拿复习考试来说,在最后冲刺期,因为之前已经持续复习了很长时间,一翻开书,快系统可能就会告诉你:“已经读的够多了,再多也没大用了,休息一下吧!”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第一步,先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个感觉,一个想法。

第二步,用事实唤醒慢系统。“昨天我撑过来了”,这是一个事实。“靠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很多人的成绩真的提升了”,这也是一个事实。不断的用事实砸向自己就能切换到慢系统:“好!我也要在最后一个月冲刺,而且我能做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心力》精读2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