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俗世奇人》 会写短篇小说

朗读这篇文章

读懂《俗世奇人》 会写短篇小说

(散 文)

张 也

在中国这面土地上,写短篇小说的人数十万计,但是真正写好短篇小说的人却屈指可数,能把短篇小说写成冯骥才那种水平更是凤毛菱角。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写了54个故事,通过这54个故事也就塑造了54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这一个,读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种享受,觉得非常过瘾十分解渴。在当今社会中,纸媒塌方式萎缩的情势下,他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全本》却销售了2400万册,足见他的短篇小说多么的厉害。如果冯骥才说他写的短篇小说在中国是第二,没有人敢说自己是第一,第三则差了十万八千里。

细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写小说的技巧全在里头。

第一,短篇小说是写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打个比方就是把萝卜切一片下来,从这一片中观察生活,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中有这样一个短篇小说,题目叫《燕子李三》。众所周知,燕子李三是一个神偷,他偷遍了朝廷内外,大江南北,什么东西只要他看上都能偷到手,甚至于把别人手上的手表,脚上的皮鞋,头上的帽子,身上的衬衣都能偷到手,别人竟然还不知道。对这些坊间的传说,冯骥才并没有过多的着墨,而是描写了他偷直隶总督荣禄大人宝印的一个故事。荣禄大人听说燕子李三的技术好生了得,就把宝印放在八仙桌上,上面扣了一个玻璃罩子,他和家人就坐在八仙桌后面等着燕子李三来偷。他们眼睛睁的大大的看了一个晚上都没有动静。第2天早上,八仙桌上的玻璃罩子好端端的扣在宝印上,可是身边的人打开一看,宝印还在玻璃罩子下面,只是画了一个又小又黑的小燕子。荣禄大人非常纳闷,什么时候揭开罩子画上去的,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别人说你那个官印只有你当宝贝疙瘩,燕子李三能偷却不偷,画一个小燕子把你讽刺一下。 这就是冯骥才笔下的燕子李三,他用一个很神奇的故事描写了燕子李三,不但让你认识了神偷燕子李三这个人物,还能让你广泛的联想坊间传说的偷别手上的手表、脚上的皮鞋、头上的帽子、身上的衬衣,这就是短篇小说的绝妙做法。

第二,短篇小说的开头一定要引人入胜,抓住人们的心理,大家急于想知道结果,就必须沿着作者的思路往下看。短篇小说由于篇幅所限,不容许描写环境、不允许层层深入、更不允许铺垫或者甩包袱。一开头必须进入主题。作家冯骥才在《泥人张》这篇短篇小说中,开头第一句话就说:“手艺道上的人,‘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他的故事已经开始了。在短篇小说《黑头》里,一开头这么说:“这儿说的黑头可不是戏曲里的行当,而是一个狗的名字,这狗不一般”,直接进入主题。短篇小说《黄金枝》描写了一个用指头作画的奇人,文章的开头直入主题:“黄金枝这个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着法儿治你,而且想尽办法把你弄败弄死”,这几句话简单明了的概括,既让你知道黄金枝这个人的个性,又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往下读文章。作家冯骥才的每一篇短篇小说的开头几乎都是直奔主题,非常精彩。

第三,短篇小说的故事一定要完整。短篇小说只能叙述一个故事,不可能交叉叙述几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人物最精彩的部分,也最能代表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比方说《苏七块》,说的是苏七块这个医生看病认钱不认人,少了七块银元,天王老子来都不看。有一回遇见一个可怜的病人,他当着众人的面收了七块银元,等到家里的客人们走了以后又把7块钱退给了病人,因为他的规矩在众人眼里是不能坏掉的。《刷子李》讲了他刷涂料的技术,一丁点涂料都不会掉下来,有一天徒弟发现了他的黑色裤子上有一块白颜色,就偷偷地笑,刷子李说:“你以为我的技术是假的啊,这是抽烟不小心把裤子烧了个洞”,说着他把裤子一动白色没有了,放回原处白色又出来了,原来他穿的袜子是白色的,裤子是黑色的,徒弟看走了眼。《吊鸡》写的是天津街面上的一个奇人,他用一个铜笔帽可以把鸡吊出来,这个绝活别人绝对是想不出来的。《弹弓杨》写他的弹弓的技术绝顶的奇妙,在天津的地面上就靠弹弓这一门技术混日子。像这样既完整又巧妙的故事,在冯骥才的笔下比比皆是。

第四,短篇小说的语言一定要幽默、风趣、有品位。作家冯骥才的小说语言具备这些特色。首先他的叙事、写人、写故事,语言非常平和自然,好像是拉家常讲故事一样的,没有那些之、乎、者、也,也没有现代人的啊、悟、呵、耶。其次,他的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天津人说话喜欢把什么叫“嘛”,嘛这、嘛那、嘛人、嘛事情。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里几乎都能看到天津的地方语言特色。其三,他的语言特别活泼幽默,在你的短篇小说《泥人张》里说道;“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十万八千里”,这句话非常风趣。在《蓝眼》这篇小说中,描写蓝眼看错了字画,别人说:“你蓝眼长了一双嘛眼?肚脐眼”?读到这里不能不让人发笑。在他的每一个短篇小说里,时不时地就冒出一句冷笑话,或者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同样的一个意思,换成风趣幽默的同义词,味道大不一样,这就是作家冯骥才的特点和能耐。

第五,短篇小说的结尾一定要出其不意,内行人叫做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张大力》这篇小说仅仅只有1300字,却刻画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张大力是天津有名的大力士,聚合成石材店的老板在门口放了一个死沉沉的大石锁,上面刻着一行字:“凡举起石锁者赏银百两”,张大力听说了,在聚合城门口转了几圈,很轻松的把石锁举了起来,然后找老板要赏银,老板说:“你举起来看看石头底下写的什么”?张大力又举起来,结果一看,底下写着:“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这个结尾让众人都想不到,更加想不到的是张大力哈哈一笑,扬长而去。

《好嘴杨巴》描写了一个不但嘴巴甜,而且做的一手好汤茶。京城的李鸿章来天津考察,地方官员请李鸿章在杨巴的茶馆里喝汤茶,杨巴为了巴结上级,把原来的黑芝麻碾碎了放在汤茶里,没想到李鸿章误认为主人给汤茶里下了毒,想加害于他,十分生气,一袖子把汤茶扫在了地上,就在这个决定生死的节骨眼上,杨巴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了的芝麻粒,大人不计小人过,饶了小人这一回,今后一定痛改前非”。李鸿章明白了杨巴不是在害他,而是把芝麻粒压碎了给他吃,就顺坡下驴说:“不知道者无罪,虽然我不喜欢吃碎芝麻,但是你的汤茶却誉满津门,也该嘉奖,来人啊,赏银100两”。 这真是因祸得福,没有杨巴在生死关头的一句解释,李鸿章杀他的头是很轻松的事情。这个结尾是大家都没有想到。

第六,短篇小说一定不能长。2000字——3000字足够了。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这部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54个短篇小说,全书总共18万字,平均下来每一篇3000多字,最长的没有超过4000字,最短的才1300字。在人们生活短、平、快的今天,在纸媒塌方式萎缩的今天,在人们阅读习惯改用手机的今天,短篇小说一定要短小精悍,能用一句话说明的,绝不用两句话去解释;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联想的问题,绝对不要自作聪明去展开说明,这是作家冯骥才做短篇小说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七,短篇小说必须塑造一个典型人物。短篇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短篇小说是人写的,写人的,写给人看的。一定要刻画一个典型人物,这个人物就是一个简笔画,而且是一幅典型的简笔画,走到哪里人们都能从他的形象、他的语言、他的个性、他的生活、他的特点认出来。你读完了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全本》,你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54个故事中反映的54个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人走在人群中都会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许多人把故事、散文、短篇小说混为一谈,分不清楚,其实它们是有严格区别的,故事是说事情为主,人物仅仅是为故事服务的;散文则是抒情、描景、写意的,有的散文可能见不到人;短篇小说则必须有一个或者几个典型的人物,这个人物可能就是生活中原汁原味复制过来的,也可能是把几个人物的特点安排在一个人身上组合成一个人物,用行话来说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第八,短篇小说或者讲清一个道理、或者追溯一个历史、或者认识一个的人物,总之让你读完短篇小说以后,感觉到很有收获,很长见识。天津的泥人张本来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人物,他的手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见什么塑什么,他的泥雕塑可以说惟妙惟肖,以假乱真。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人们却不知道,冯骥才在《泥人张》里详细的记录了这个艺术家手段的厉害,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民间的艺人。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有名的小吃,不但天津有名,中国有名,全世界都有名,人们只是喜欢吃狗不理包子,却不知道狗不理包子的来历,作家冯骥才在《狗不理》这篇小说里把狗不理包子的起源、名字的来历通过短篇小说说的一清二楚,让人们长了知识。《刷子李》、《弹弓杨》、《苏七块》都是这一类的作品,这几篇小说中涉及的人物是大家口口相传非常熟悉的人物,是究竟怎么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而作家冯骥才却说得很清楚,明明白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懂《俗世奇人》 会写短篇小说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