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曹雪芹代言

朗读这篇文章

为曹雪芹代言

作者:庾日升

说起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都能津津乐道地或多或少谈个子丑寅卯来。这部举世公认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广泛群众性的的小说,以清代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一批栩栩如生人物的喜乐悲欢,其艺术性、思想性、成就性空前。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为研究《红楼梦》,还专门诞生了“红学”,足见这部中国古代小说扛鼎之作的神奇魅力和巨大影响力。
可是,倘若提起《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许多人可能不甚了解,或者是一知半解,有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感觉。我曾亲耳听过一位文化不太高的人,在夸夸其谈谈《红楼梦》时,居然说曹雪芹这个女的真了不起,显然,他了解《红楼梦》,而对作者曹雪芹不了解,因为有个“芹”字让他闹出“他是女的”的笑话。看来,很有必要写篇文章为曹雪芹这位了不起的人代言,使人们能够全面深刻了解他。近读《历代文豪传》曹雪芹一章,逮着机会了却了这个心愿。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霑,号雪芹,出生于六朝古都金陵江宁织造曹頫家。曹家人丁不旺,几辈单传,有曹雪芹这么个男孩,自然欢天喜地,天赐洪福。
曹家当时地位显赫,乃典型豪门,这与他家“正白旗”人有关,因为“正白旗”人为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不朽功勋,朝廷、皇帝特别青睐,高看一眼;二与他的曾祖母孙氏有关,他的曾祖母是玄烨康熙的保姆,康熙自小随孙氏生活于宫外,关系非同寻常,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住曹家,还为孙氏赐写了“萱瑞堂”三个大字,意即母亲居住的地方,足见他的曾祖母在康熙帝心中的地位,所以,曹家与朝廷、皇帝关系密切,别人只能眼羡而无法企及。
康熙帝在位时,曹家呼风唤雨,权贵风光。他的曾祖父曹玺,是内务府郎中,兼首任江宁织造。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一个机构,负责管理皇帝的财产、饮食、器用、玩好、礼仪等等,身处这样岗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织造主要是供应宫廷织品的皇商,地位重要,肥缺一个,故朝廷要对织造经常换人,比如苏州织造就四易其人,而曹玺却一直干到病死,可见皇恩之深。他的祖父曹寅,接过父辈的重任,深耕朝廷,使曹家达到了顶峰。先是入宫伴读并授御前侍卫,再出任内务府郎中兼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后来因为其内兄李煦任了苏州织造,就卸下苏州织造一职,继续兼任江宁织造,还承担了康熙帝的秘密指令,成为其心腹要员,位高权重。康熙帝六次南巡,四次将曹家作为行宫住下,每次都由曹寅、李煦接驾,让曹家达到了不可一世的顶峰。再后来,曹寅被擢升为通政使正三品衔,位列“九卿”,还兼任两淮巡盐御史,可谓集诸多要职于一身,充分体现康熙的无比信任。在康熙帝的授意下,曹家与皇室有不少婚姻联姻,真是“亲上加亲、好上加好”。曹寅病故后,其独子曹颙接任江宁织造,可惜曹颙短命病故,康熙帝又指令曹寅胞弟曹宣的第四子曹頫过继给曹寅作为次子,这样既可延续香火,也可接任江宁织造世职,足见康熙帝对曹家的优隆恩遇。他的父亲曹頫就是这样承蒙世祖皇恩,走上江宁织造岗位的。曹家不仅政治上、经济上显赫,文学上是也是很见功力,曹玺被人誉为“儒者宗”;曹寅则工诗善画,广交文友,藏书万卷,还编刻了《全唐诗》;曹頫也被人誉为“好古嗜学”。曹雪芹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而又风雅的家庭,对他的成长、影响无疑是巨大而强烈的。他曾说:“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这一番话语,充分反映了他在江宁那段难以忘怀的繁华生活。
“一朝皇帝一朝臣”。康熙帝对曹家的隆恩厚爱造就了曹家风光,也同时为曹家埋下了在朝廷皇宫斗争中倍受打击的种子。雍正帝继位后,为营造自己的权力核心,以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曹家的亲属踢出宫外,或发配、或软禁,他的父亲曹頫更是以“亏空”罪名全家被抄,以“塞思黑”罪名被定为“奸党”,曹家从巅峰跌入深谷,祖孙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的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被迫离开江南,回到北京。曹雪芹也因此结束了纨绔子弟生活,幼小心灵只留下了繁华旧梦。雍正六年,曹雪芹一家住在北京汉族平民聚居之地的一个小四合院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时的曹家、曹雪芹感受的是另一番生活景象,与穷困为伍,还惊魂未定、心有余悸,就这样熬过了几年。世事无常,雍正十三年,雍正暴亡,曹家心底的阴霾终于驱散,暗暗露出了喜悦。

待到乾隆帝继位后,为彰显浩荡皇恩,一改雍正的无情,采取了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大赦天下,曹家氏族因此受益,迎来了新的“春天”。曹雪芹的姑表兄福彭任协办总理事务大臣,正白旗的满洲都统;祖姑丈付鼐任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属军政大事的掌权人,位一品;父亲曹頫被重新起用,担任了内务府员外郎,曹雪芹因此又成了世家公子,过上了上流贵族生活。“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曹家蒸蒸日上时,宫廷皇室的政治斗争再起,风云突变,曹家又被牵连了进去,再次被抄家,而且这一次比上一次更严重,亲戚们也受到了不同程度打击,曹雪芹感受非常深刻。《红楼梦》中写到的宁国府被抄场景,一定程度上就是现实再现。
落魄的曹家,让曹雪芹在北京城飘荡。受祖父曹寅的耳濡目染,他喜欢上戏曲,经常出入戏院,有时自己粉墨登场,一任嬉笑怒骂,排遣自己的愤懑和情感。正是这段生活经历,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大量素材,也开始了对社会、对家族、对人生的反思。磨难是最好老师,体验是最好基石。
乾隆九年,曹雪芹被内务府派去宗学从事文墨工作,既让生活有保障,又能尽显自己才干。宗学是清王朝培养人才之地,是皇室子弟的学堂。在这里,他出类拔萃,其良好的口才、先进的思想、狂傲放达的性格以及诗词绘画、弹琴舞剑等才能令敦敏、敦诚等宗室青年佩服不已,自然不会受老师和当局的待见,乾隆十五、六年,他愤然离开宗学,失去生活保障的他,落魄到几乎流浪的处境,于乾隆十九年迁居到西山的一个小山村定居。在西山,虽然日子过得穷困潦倒,但自然风光、静谧环境、自在生活,使他心情舒畅,忘记所有,专心写书,常常在黑夜中奋笔疾书,记下自己的过往、情绪和思考,记下痴男怨女的笑与泪……,并将书稿整理命名为《石头记》即《红楼梦》,当他的朋友们看到书稿后,好评如潮,赞叹不已,他感到非常欣慰。
乾隆二十四年,他应两江总督尹继善之邀去了南京。尹继善很仰慕他的祖父曹寅,很赏识曹家在江南的口碑,想学步曹寅,于是,寻找曹家后人,得悉曹雪芹后,就礼聘他来南京,而曹雪芹此时《石头记》刚完稿,想找个出资刊刻的人,又能借机重游童年故地,自然应允。他来到魂牵梦绕的南京,观赏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游玩了喧闹繁华的夫子庙,登临了郁郁葱葱的紫金山,远观了小时候住的织造府(已成为乾隆的行宫,进不去),正当他幸福沉浸在“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时候,不料,突发了《石头记》被皇上发现并视为“淫词小说”的事情,一时间十万火急,在尹继善的周旋下,他赶紧离开南京,回到小山村,趁热打铁,把自己南游的感受融入到了作品中,修改升华了《石头记》。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曹雪芹祸不单行,由于他长期伏案写作,身体每况愈下,岌岌可危;春夏之交又流行瘟疫和痘疹,他喜欢的独子不幸染上夭折,伤心过度,从此使他病卧不起,在自号为“悼红轩”的破屋里,往事如烟,浮想联翩,等待生命耗尽,熬过除夕,永远闭上了眼睛,是他的朋友们为这位文学巨匠操办后事,寄托哀思眷念。所谓“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曹雪芹虽然死了,但《红楼梦》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部惊世骇俗、永不落幕的文学巨著,是他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下、家族的沉浮变故下、人生的起起伏伏下构思的,是他用独特视角、进步思考、毕生心血、超然的叛逆精神、完美的文学描写完成的,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我们应该为他代言,把他的人生故事告诉更多人。他在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番心迹坦露,让我们见仁见智吧!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说,曹雪芹一生,坎坷困顿而又光辉灿烂,讨人喜欢而又遭世俗误解排挤,有老庄哲思,有屈原骚愤,有司马迁史才,有顾恺之画艺,有李商隐、杜牧风流才调……,兼有贵贱、荣辱、兴衰、离合、悲欢的人生阅历,是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形象。评价何其精辟,值得人们咀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为曹雪芹代言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