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读《读懂孩子的心》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东莞长安中心小学和厦岗小学组成教育集团,坚持和而不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特色多元。学校组建中青年教师读书班,收效颇丰。本期推出学校老师4篇读书感悟,以飨读者。

图片
《读懂孩子的心》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居家学习期间,偶然在家里发现有一本还没拆封的书,我一看是樊登老师的《读懂孩子的心》。这本书首先触动我的,是腰封上那一句话:“如果父母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知道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自我学习,为孩子的成长积蓄力量。这本书虽然叫《读懂孩子的心》,但读完之后,让我感受到你要读懂孩子,首先你要读懂自己。相信你们读完这本书后,也会跟我有同样的感受。

  樊登老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曾是央视主持人,2013年他辞职创办了“樊登读书会”,成为一位倡导读书的“领读人”,同时他还是一位将心理学、教育学、神经学融入亲子教育的践行者。

  《读懂孩子的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9年3月出版)这本书是樊登老师写给中国家长的养育书。全书分为三个版块:无条件的爱的力量、与孩子一起成长、亲子沟通的方法与训练。与其说是一本书,其实更像是一本合集,因为它涵盖了17本经典育儿书籍的精华提炼,还穿插了樊登老师养育儿子嘟嘟的一些案例,所以也可以说是樊登老师一部现身说法的育儿经。

  这17本育儿经典书目中,有一些是我以前读过的,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童年的秘密》《正面管教》等,但不管是读过还是没读过的,每一集的书目对我来说,都如醍醐灌顶,让我在孩子教育的路上想通很多!更是让我深刻感受到,如果没有“读懂孩子的心”“读懂自己”,有可能你对孩子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尊重孩子

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在《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这一章节中有提到:“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内向的,我们应该去发挥内向的优点,而不是把他改变成外向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外向的孩子是好的,而内向的孩子相对来说就没那么“好”。但从生理原因来看,其实内向和外向是没有所谓的优劣。现在很多家长都为自己的孩子内向而担忧,非得通过各种方法让孩子变成看似活泼、外向的人,甚至会把一个内向的孩子推到台前去演讲,如果不会演讲,就必须多练,其实这种教育方法可以说给内向的孩子带来了特别多的伤害和失误。这种就是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我们应该对内向孩子给予更多的爱与理解,不要强迫孩子成为一个他不愿意成为的人,而是要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潜能。

  这让我想起,以前我也对我儿子做过同样的事情。儿子学了好几年的架子鼓,从老师分享的视频中看得出来他打得很不错。每当我知道他学习了新的曲目,总想让他在亲友面前大胆地展示自己,但他总是对这件事情很反感、很不情愿,总之每次都是在我的“强迫”下完成表演的。现在想起来真的觉得自己做错了,也许儿子真的不喜欢以这样的方式表现自我,我当时应该多多理解他,多听听他的想法,而不是直接忽视他。其实在很多家长的心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成别人家的孩子。坦白说,这些都是我们家长以“爱孩子的名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

言传身教

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一章节里面提到的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孩子的行为是从父母的身上学会的,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既然是复印件,如果孩子有问题就要找原件。”我觉得这句话总结得实在太对了,个人表示很赞同。其实大部分孩子身上的问题都在父母身上有所反映。

  前段时间我亲眼看到的一件事就是很好的证明。那天晚上,女儿说要去体育公园荡秋千。那边有四个秋千,三个秋千都有小朋友在排队,于是我们也没多想,就跑到没人排队的秋千上等,心里还偷着乐,没想着这么快就可以轮到我们。谁知问题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三个秋千一直都在轮着玩,只有我们这个秋千的小朋友怎么样都不肯下来。只见她妈妈一边在刷手机视频,一边在帮女儿推秋千,压根就没打算让女儿下来的意思,当然女儿也没有下来的意思。

  看到这一幕,我很生气,心里想这位家长到底怎么了?难道不知道这秋千要轮流玩吗?我的女儿眼看这么久都没玩上,急着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才轮到我呢?”我安慰她说:“快了,这个妹妹玩完就轮到你了。”旁边一位家长看见我女儿排了这么久还没玩上,就跟我女儿说:“小妹妹过来这里玩,弟弟已经玩了两轮了,让你先玩。”就这样,女儿好不容易才玩上她心心念念的秋千。

  对于这件事情,我还是很有感触。其实,我们的孩子没有意识到秋千要轮流玩,很大程度是因为父母根本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没有教会她怎么去做。所以才会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我们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但并不意味着让孩子做什么都行。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心里埋下“正确”的种子,然后慢慢引导怎么做才是正确。当孩子做对了,我们一定要表扬他;当孩子做错了,我们一定要纠正他,并告诉他爸爸妈妈依然爱他。我认为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爱。

有效陪伴

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成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不正常的状态。但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不正常,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正常和不正常其实就是理想化和不够理想之间的区别。例如有一些孩子会出现”神游“,他们做什么事情都不投入,对什么都无所谓,注意力很不集中。在《童年的秘密》这一章节中就提到一个观点:“帮助孩子正常化。”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变成这样呢?

  书中说到,造成孩子”神游“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拥有太多玩具。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就是爱孩子的表现,但其实这种爱对孩子来说是有害的。蒙台梭利认为,孩子的玩具太多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度,孩子就会很容易走神,不会很认真地把一种玩具研究透彻,而是很快地把注意力又转到其他玩具上,周而复始的重复这种三分钟热度。

  自从生了二胎女儿之后,其实我也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平时无论带她去哪里玩,她都会要求我们给她买一些玩具。但随着女儿的玩具越来越多,我们发现有些玩具买回去,她根本玩不了几次就不再玩了。如遇到一些重要节日,如六一、生日等,女儿通常都会一次性收到好几份礼物,我也发现她很享受拆礼物的那一瞬间,拆开后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但没过多久,这些礼物很快也会被放进玩具堆里尘封。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女儿需要的不是“足够多的玩具”,而是“足够多的时间玩”。真的爱她的表现,不在乎我给她买了多少的玩具,而是在乎我每次给她买了玩具之后有没有做到真正的陪伴,有没有让她专注于玩一件玩具从中得到更好的探索。

  这本书可以说讲了很多真实的教育实例都让我感同身受。相信这本书,我还会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希望我能真正读懂孩子、读懂自己,努力做一名好妈妈,而不是再以“爱”名义伤害孩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人吧!

  作者简介:麦炯媚,女,长安镇厦岗小学数学老师,教导处副主任。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别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读《读懂孩子的心》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