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拂迟开的笑脸——再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感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在明师慧的公众号里,我查阅到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精彩解读和读书心得。在闫教授推荐的80本书单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首当其冲。闫教授更是提出:这本书,是明师就不能错过,应该深研。这本被誉为“教育界的圣经”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带着这份敬仰,我迫不及待捧起这本书,饶有兴致地读了起来。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教授编译。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卓越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主张个性和谐发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他的著作被人们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实践至今还鼓舞、影响着千千万万的老师。

这本书经过修订、合并、补充,仍为一百条建议。每条建议谈一个教学实际问题,既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又有生动的事例,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觉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学困生。如何更有智慧地帮助学困生?带着这个问题,我找出所有涉及该话题的建议进行了第二次专题阅读。读着读着,我不由地惊叹苏氏对待学习困难儿童的理念和策略的前瞻性。面对学困生,他全身心投入,做法详实具体,独到的见解让我醍醐灌顶,备受启示和鼓舞。

一、叩问学困根源

精准分析学困生,是采取有效教育措施的必要一环。为对这类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调查了两千多个家庭,了解儿童的遗传、日常生活、营养和精神生活的情况,并对落后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造成儿童发展上的偏差首先是不健康、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关系;其次是家庭智力生活的局限性和贫乏性,有些儿童从不会对任何事情表现过惊奇、赞叹和欢乐,不能感知事物的关联,不会提问,即“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再次缺乏求知欲、好钻研的精神,及克服困难的愿望;然后他指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没有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终身的程度;最后他们不能保持记忆和思考的和谐。可见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经验非常丰富,远比自己分析的学困原因要深入得多。

二、感思语录

1. 第19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感思一:应强化英文阅读能力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教学困生阅读和思考,他让我们记住: 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书籍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反观自己,我常常通过课堂内外,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但是对学困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注和反馈远远不够。在阅读分享的舞台上,并没有让学困生发光发彩。课后辅导主要集中在识记四会单词、句子,背诵课文上。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教师不应死抠书本,要通过英文阅读发展学困生的智育。那么,如何助力智力发展呢?我想今后应有所侧重:第一,继续立足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力;第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猜词、预测、速读、扫读、细读等;第三,列出并挑选适切的课外阅读材料,如推荐《攀登英语分级阅读绘本》、《人教爱阅》、林克妈妈自然拼音快乐读本升级版《小学生英文幽默故事》以及英文APP伴鱼绘本、百词斩爱阅读等;第四,制定适宜阅读计划,明确每周应完成的阅读量;第五,分层指导撰写阅读日志,摘录单词、语句、段落,积累英语名言,固定短语和习惯用语等;第六,鼓励参加阅读分享会,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逐步增强表达的自信。

2. 第53条建议“教师总是有意无意地给最差的学生提些比

较容易的问题,而对较强的学生提出的总是难问题。”

感思二:应扩大课堂提问范围。这个观点颠覆了我以往提问范围过于局限的做法。读了这一节后,我明白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听完问题后,大致能估猜出老师会要求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很容易让一些学生形成固定的想法,也更容易让学困生觉得自己“没有学习能力”的概念。哪怕有学生回答出了中等难度的问题,他也会感到不自然,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我应该相信每一个孩子,给与所有的学生思考和回答不同层次问题的机会。真心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帮助树立信心,逐步提高思维品质。

3. 第10条建议“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感思三:应当堂检查新知掌握。大部分新课,我对学困生新知的检查不到位,一般学完一二个或三个单元后才对他们进行辅导和检查。课堂上,我应该在巩固操练环节,多走到他们跟前,看看独立思考和完成练习的情况,必要时给与指导和帮助。我还应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促进学习,促使他们每节课能进步一点点;在分享环节,我应鼓励每个学困生尝试面向全班发言,以检查理解是否深刻。

三、本书带给我的启示和改变

读了这本书,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教育的技巧和艺术上,让我受益匪浅。

1. 激发动机,点燃愿望。

首先创设灵活有趣的课堂活动。我需要在备课上花功夫,精心整合、合理利用。善用自身的感召力,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的、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和情绪,增加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视,听,说,猜,读、做等感观活动,激活背景知识,点燃孩子思考的火花。语言来源于生活,我应该让学生靠自己的努力去观察和发现,在实践中感知和识记单词句子的音、形、意、用,疑问词的用法等。

其次让学生看见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不断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比如我为学生准备私人定制的习题集。让他们先独立作答,然后讲解,再次作答。当我宣布他们做对过关了,很多孩子欢呼雀跃,仿佛感受到了巨大的胜利。又如我进行小步子教学,设立平均每日识记三个单词的目标,要求他们听写或默写出来,反复识记、经常运用。我积极发现、赏识学困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取得的每个细微的进步。当学习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欢乐和自豪感,良好的情绪状态、求知愿望随之而来。

2. 推进“双减”,优化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如今,长安正全面推进“双减”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减轻作业负担是切入点。教师应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布置难度层级不同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我们科组在大单元统筹下优化作业,设计基础作业、拓展性创意趣味作业等。新学期,我们将继续优化,让英语作业更精炼、更有针对性,更显个性。

3. 赋能学生,欢乐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一位女教师眼里,巴甫里克是个十足的差生,老师认为他的智力发展只有读好教科书这一条路可走。直到五年级,植物课上的劳动操作课给巴甫里克带来了转机。在生物老师的引导下,他表现出了在植物栽培活动领域方面的着迷、禀赋和创造。后来他成为了农艺师。这让我想到了班上的诺诺同学,我曾经也是死抠书本,试图把他拉到分数线来。可在一次艺慧小舞台表演中,我惊奇地发现这孩子十分擅长跳街舞。看来大量单词句子识记已经束缚他的智慧了。我想,最好的教育不就应该发挥孩子的力量,开发潜能,为他们赋能,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吗?

教育其实就是人和人的关系。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匠心之作,再次阅读,我深切感受到了他对学习困难学生浓浓的爱意和深深的情怀,同时也让我对学困生研究的思路越发清晰。唯有不负这份热爱,继续努力,豁然开朗的时刻一定会到来。

作者简介:胡柳,女,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英语老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轻拂迟开的笑脸——再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感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