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

朗读这篇文章

原创 费先生 费先生的凌波斋
近期荒废了许多时间,身体抱恙也罢,亦或杂事纷扰。好不容易想捧起书来一读,思绪却始终飞到九霄云外。今日是儿童节,似乎诸君都在回忆着稚子年华,击缶而歌。斯人皆说成长带来无边烦恼,却怡然享受成长带来的自主感。任何时光都有属于它们的困苦愁绪,我还记得因为背不出质数而不敢去学堂上课的恐怖岁月,仿佛整个校园都变成了洪水牢笼;当听说考试成绩不错后期盼第二天早点到来回校接受表扬的欣喜,这才叫波澜壮阔、旱涝凭天的童年。

其实,童年时光的珍贵在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之前推荐给大家的哲学启蒙读物《苏菲的世界》有一段话印象十分深刻,“然而,苏菲,这世界又是怎么回事呢?遗憾的是,当我们成长时,不仅习惯了有地心引力这回事,同时也很快地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当然,并不是说,为了这种好奇心,我们拒绝成长,就如同我们想要平均主义,看看共产主义还有点路,就想要进入原始社会。但是,当你在年复一年地积累生活技能时,如果把很多随之带来的习惯性思维能够抛掉,那才是珍贵的东西。郑渊洁先生一个人写《童话大王》写了三十多年,当别人奇怪地问他,你为什么有这么多故事可以写。他说,我觉得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写作故事,这个世界太好玩了。难道不是吗,我们童年时光,任何一块空地,一方草垛,都能形成一个气势宏大的游戏,有背景,有设计,有铺陈,多么奇妙。

当然,成人世界的无力感是显而易见的。当你看到一种规则,就能通过逻辑推测出规则背后的初衷,而这种初衷跟表面上都在倡导的价值观违背时,其实你也不能做什么。这就是居斯塔夫·勒庞在其《乌合之众》一书中讲的群体心理。他在书中说:“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由于群体具有传染性、暗示性和自认为力量强大的特点,会产生许多不能控制意识的木偶。这两个命题其实在逻辑上有点类似,个体通过时间,从童年到老年之后,好奇心逐渐被生活所需技能带来的习惯所驱逐;而个体通过时间,从单个到群体之后,随着被群体心理影响而好奇心遭到驱逐。

似乎越来越难以看到有人在思考意义方面的问题。小到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大到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何处。仿佛只是做,被时间推着走。上世纪初,学者们论战,我们还没尝到高速文明带来的好处,何谈它带来的弊病呢。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所谈论的“玄学”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包括如今的学生们,惶惶不可终日,追本溯源,仅仅只在“意义”二字。不知道自己为何人,不知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初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