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社会讽刺与批判

朗读这篇文章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流传于千古,令后世瞻仰,但是,只要你仔细读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就会发现,作者其实也为我们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险恶。

1:唐太宗魂游地府,崔判官“秉笔直书”。

唐太宗魂游地府之时,因地府崔判官是唐高祖(唐太宗的父亲)驾前之臣,恰好,当时与崔判官八拜为交的魏征是太宗皇帝的心腹大臣,于是,就给唐太宗开了后门,直接给延了二十年寿命,我们都知道,唐太宗乃是一代明君,但这种社会风气,也正好符合明朝晚期,奸臣当道,肆意妄为的场面。我们可想而知,纵然是贞观盛世,这种风气也没有减免,更何况作者所生在的明朝末期,奸臣当道肆意妄为已是屡见不鲜。

2:凤仙郡三年不降雨,三关卡尽显私人怨。

凤仙郡三年不降雨,为啥?还不是玉帝不开心,因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以一己之私怨,祸害全体百姓。还借口凤仙郡郡侯不敬重天地,对天帝大不敬。是: “一连三载遇干旱,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把人民往绝路上逼,而玉帝的暴行却看不到头:“有一座米山,约有十丈高下;一座面山,约有二十丈高下。米山边有一只拳大之鸡,在那里紧一嘴,慢一嘴,嗛那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哈巴狗儿,在那里长一舌,短一舌,餂那面吃。左边悬一座铁架子,架上挂一把金锁,约有一尺三四寸长短,锁梃有指头粗细,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焰儿燎着那锁梃。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我刚开始真是觉得可笑,玉帝的全称可是:“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哩!说好的“大慈仁者”呢?怎么如此不给人民一点出路。其实在当时明帝国统治者身上,都可以看得见,就那作者生平来说,玉帝中就有嘉靖皇帝的影子,荒淫无道,昏庸无能,过分迷信仙术,灵芝就要堆成山,天上“掉下来”一个仙桃就要举行个典礼谢谢神明,作威作福,民不聊生。

3:宝象国栽赃为虎兽,孙悟空道醒梦中人。

唐僧这个人,善良,纯洁,有毅力。大方,坚持,不后悔。但是,你想过么?孙悟空是怎么被赶走的?无底洞又是怎么给妖怪抓走的机会的?的是是这个讨厌的“慈悲心”和猪八戒的谗言啊!

白骨精都被打死了,猪八戒一说:“孙悟空变得,想畏罪潜逃。”唐僧就信了,金鼻白老鼠精又是因为孙悟空告诉了是妖怪!还是被抓了,每一次,都有什么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一心向善”,什么“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什么“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每一次悟空降妖,这些话都会成为悟空降妖的阻碍,也会成为唐僧被捉的导因,唐僧之所以会被抓,是因为他对奸人话语的无限接收,还有对孙悟空这个忠心耿耿,一心护师的人的无端抵触,甚至谩骂,都是无知、不去重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妄下定论的结果,到了宝象国,在此之前,孙悟空被气走了,就只剩下了沙僧与猪八戒,众所周知,猪八戒懒惰,好吃懒做,纵然沙僧有天般大的法力,遇到这个猪队友,也无可奈何。最后,唐僧自食其果,被变成一只老虎,关在笼子里。孙悟空来营救,说了一句话很是经典:“师父!你不是嫌我欺骗你而赶我走么?怎么自己变成一只老虎哩?”唐僧也为当时妄下定论而后悔。这就是明朝上层社会政府的混动无能,以及官员们可以为所欲为的真实写照。以致于审理案件可以不去问事情的来龙去脉而妄下定论。

才子吴承恩运用《西游记》这部长篇小说为我们简化了明末时期君主荒淫无道以及奸人横行的历史,也不得不佩服吴才子的才华横溢,将明朝末期的社会黑暗都用小说揭示出来,真是令人佩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西游记》中的社会讽刺与批判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