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战争

朗读这篇文章

战争是关于权力、荣耀、勇敢与忠诚的人类史诗,每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几乎都曾经铺垫过金戈铁马、山河啸动。但就像无需示人的袍服衬里,战争的另一面不过是人类权力的游戏,无关正义,只是生命的献祭,而祭坛供奉的无非是那顶虚虚实实的王冠。

在1450-1482年间,英国爆发了一场“玫瑰战争”,实则这是一场表亲之间争夺英国王权的内战,红玫瑰徽标为兰开斯特家族的象征,白玫瑰则是约克家族的徽标。

在公元十一世纪初,诺曼的威廉从阿尔弗莱德的后人爱德华那里继承了英格兰的王权,在武力消灭爱德华的妻兄的竞争势力后,威廉开始统治英格兰。威廉确立了长子继承制度,但他的长子鲁弗斯残忍暴虐不得人心,莫名其妙死在打猎场里。他的次子亨利继承王位。亨利只有一女,嫁与安茹的亨利.金雀花,他们的儿子亨利二世继承了外祖父的王杖,开启了金雀花王朝。

亨利二世之后,他的长子理查德继位,即热衷于十字军东征的狮心王理查。理查没有子嗣,他的弟弟约翰一世继位,著名的《大宪章》就诞生于他统治时期。约翰一世之后分别是亨利三世、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二世统治疲弱,被其妻逼迫逊位于其子爱德华三世。而这位爱德华三世就是玫瑰战争中各位水火不容的表亲们的始祖。

爱德华三世是法国卡佩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查理四世姐姐的外孙,英法百年战争就始于其对法国王位继承权的诉求,但因为法国明确传子不传女,所以法国从来没有承认过这种诉求的合法性,以至于两国成为宿敌,继承权纠纷延续了百年。

爱德华三世生育了13个孩子,长子绰号“黑太子”,早年跟随爱德华三世征伐法国立下赫赫战功,因染病先于爱德华三世而死,留下一子即理查二世。爱德华三世次子只有一女嫁于马奇伯爵,爱德华三世第三子冈特的约翰即兰开斯特公爵,第四子即约克公爵,第五子为白金汉公爵。

因黑太子死于其父之前,王位的继承按照先例应该是由爱德华三世的次子顺位,但爱德华三世可能是爱屋及乌,或其次子能力平庸,王权交与了黑太子之子理查,即理查二世。而这种隔代传位最终成为玫瑰战争的导火索。

理查二世继位的时候年方9岁,还是个懵懂的少年。幼主继位又恰逢连年征战导致的积弱积贫,英史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在这段时期爆发,即瓦特泰勒起义,口号是“自亚当夏娃以来,哪有天生的绅士?!”,与中国秦王朝时陈胜吴广起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同工之妙。

理查二世作为一介14岁少年曾独闯起义军阵营与瓦特对话,展现了王者风范。但也许过早的赞誉也养成了他自大自负的统治风格,且专宠某个男性宠臣招致其他大贵族的不满,这些贵族中就包括冈特的约翰即兰开斯特公爵的儿子亨利。理查二世对这些贵族进行了报复,包括流放亨利十年,但看在他叔叔冈特的约翰的面子上仍然保留了亨利的财产权。

冈特的约翰有一个交往了20几年的情妇,为他生育多名子女,以博福特(一个城堡)命名。最终二人秘密结婚,理查二世正式承认婚姻的有效性,等于把博福特们的私生子这个名号去除了。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成了亨利最忠诚的事业帮手。

冈特的约翰去世后,理查二世出尔反尔将之前准予保留的亨利的财产权剥夺,亨利一怒之下招兵买马渡过大洋回到英国,他最开始的诉求其实是要回财产权。但是由于许多大贵族不满理查二世的统治,急欲掀翻他而终于找到一个代言人,怂恿、鼓动,加之亨利也有这个实力,因此亨利的诉求就更改为要求理查二世退位。

理查二世处于墙倒众人推的境地,几乎没有经过像样的反抗征战就签署了退位书并被囚禁。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四世继位。他在位的最初十年都是在围剿叛乱分子,江山得来虽然容易但坐稳非常不易,经常有人以支持理查二世复位的名义反对他,这也为理查二世招来杀身之祸,他最终被故意饿死,隆重下葬,这才断了以他名义谋反的人的念想。

亨利四世的叔叔及表亲们此时都还非常忠诚。莱昂内尔(爱德华三世次子)的外孙马奇伯爵本是理查二世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但也无意王位,表现顺服。约克公爵因身体不好退隐到自己的领地,玩鹰打猎。亨利四世同父异母的兄弟们有的当上了红衣主教有的成为枢密院的主事人,他的江山终于坐稳了。

亨利四世传位其子亨利五世。亨利五世类似中国的唐宗宋祖,文韬武略。他继续其曾祖父爱德华三世的法国之战,著名的阿金库尔大捷打败法国重骑兵,攻掠了巴黎等重要法国城池,亨利五世被法王查理六世封为王位继承人,并娶了法王的女儿凯瑟琳公主巩固他的继承权,英国民众空前信心爆棚,法国成为英格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似乎已经指日可待。但或许积劳成疾,亨利五世30多岁的盛年就撒手人寰,而他的儿子亨利六世还不到一岁。由于亨利五世一直在欧洲大陆征战,父子俩都未见上一面。亨利五世最大的期待就是亨利六世可以完成他的夙愿将土耳其异教徒驱逐出耶路撒冷,至此他是基督教世界完美的君主。

亨利六世与其说是一名君主不如说是一名修士。他有虔诚的基督教信仰,热爱阅读,潜心教育,伊顿公学及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就是他赞助的。放在今天的视角,他是一名优秀的慈善家和教育家,亦是信仰的典范。然而,作为君主,他的弱点又太致命:任人唯亲导致派系林立,懦弱犹疑受人左右,不善理财又慷慨失度导致民怨沸腾,而最为严重的是他缺乏武略杀伐之功,他是唯一从未上过战场指挥过战役的英国国王,这难免引起被他父亲鼓舞起吞并法国野心的贵族和民众的失落和不满,其中就以约克公爵为代表。

约克公爵实际是爱德华次子莱昂内尔曾外孙,因伯父约克公爵死后无子便继承了约克公爵的头衔和财产。在王位继承顺序上,约克公爵(爱德华三世次子的后代)实际是优先于兰开斯特公爵(爱德华三世第三子的后代)。

由于征战导致财政匮乏,所以部分贵族主张对法采取和平政策,并试图用与法国联姻来夯实和平基础。与亨利六世联姻的安茹玛格丽特是法王的侄女,但她贵而不富,没有土地亦没有财富,被英国民众讥讽为不值10马克的王后。更甚于此,亨利六世为此联姻付出的代价是承诺归还安茹等英国曾占领的法国城市。约克公爵是对法主战派,因此他也被王后看作死敌,竭力扶植亨利的博福特叔叔们打压约克的势力。

亨利六世的玛格丽特王后在那个女性属于男性动产的时代,可谓是叱咤风云的角色。原因除了她幼年原生家庭给予她的见识、教育和坚强倔强的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亨利六世在王政上的无力,因而她也步出闺阁开始染手政治。不幸的是,她没有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反而加剧了派系之间的分裂。她自认为找到王室利益代言人并给予他们权势及财富会巩固她和亨利六世的统治,殊不知这种一边倒的态势激起了约克派强烈的反弹。第二代约克公爵并不像第一代约克公爵寄情山野游猎,或许第一代在政治上的放弃反而刺激了第二代在政治上的渴求,他既出于自保也出于避免被抛弃于政治荒野,约克派开始反击。

约克派的反击首先要找到政治同盟。造王者沃里克家族是约克派坚定的同盟。他的父亲及弟弟均为约克派的事业贡献到只剩最后一滴血。约克派有计划逐步铲除玛格丽特王后的宠臣,明争暗斗的王室政治先以各种手段从围猎对方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毁名败誉,然后逐步升级到对方本人,最后罪名加码到意图谋朝篡位。在这个过程中,因玛格丽特王后婚后一直没有子嗣,因此王位继承人这个敏感话题开始唤醒了约克家族沉睡已久的王位继承权的主张。约克派从最开始的“清君侧”发展到伸张约克家族的王位继承权。

亨利六世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压强越来越大的政治环境。他突然抑郁,意识飘离,类似木头人一样持续16个月之久。在他抑郁之前王后已经有孕,王子爱德华生下来之后抱给亨利六世也没有唤醒他漂泊在某处的意识。约克和沃里克趁机进行政治宣传,质疑小王子的父权即怀疑他不是亨利六世亲生。这无疑是政治斗争里面最卑劣的一招,玛格丽特王后要捍卫小王子的利益,必然要升级对立状态。双方都在明里暗里调兵遣将,1455年5月玫瑰战争第一次战役在圣奥尔本斯打响,约克派先胜一役。

当矛盾升级到刀枪火炮的时候,协商就变成得以喘息的权宜之计,每个战役都是下一个战役的铺垫,直到分出最后的胜负。玫瑰战争期间基本没有持久性战役,持久的是双方筹钱招兵买马的时间,每一战基本都是速战速决,贵族们互相杀红了眼。普通士兵战败逃跑时甚至能被放过一马,但参战的贵族们必被置之死地,虏获来求取赎金的战争良序已被弃置,战争已然变得血腥。

约克公爵、沃里克的父亲和弟弟死于一场战役,有人把纸王冠戴在约克公爵的头上来奚落他的失败。约克公爵的儿子爱德华19岁,已经跟着父亲南征北伐积累了很多战斗经验。这是一个聪明的青年,高大英俊,比他父亲更具有人格魅力。而沃里克为了自己的利益继续拥护第三代约克公爵也即是未来的爱德华四世。

整个玫瑰战争期间,亨利六世就是任人摆布的傀儡,他间歇性发作精神问题,清醒的时候向上帝祷告的时间多于运筹帷幄的时间。可以说玫瑰战争就是一个女人与约克家族的战争。玛格丽特王后撑起了兰开斯特家族的王权斗争,但因阅历的问题她也是昏招频出。她以割让北方城池的代价向苏格兰女王筹措粮草军马,并以加来港为代价向法国国王争取支持,这两者都犯了英格兰人民的大忌,而她从北方带兵南下的时候,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而默许士兵烧杀抢掠,南方尤其是首都伦敦倒向约克公爵爱德华,拥护爱德华称王即爱德华四世。

亨利六世被软禁,玛格丽特王后带着小王子爱德华逃到法国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爱德华四世即位后也面临兰开斯特派残余势力的挑战,还要应付法国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觊觎者。而沃里克主张与法国谈和,试图在法国王庭为爱德华四世物色联姻对象。沃里克与法国也有私下利益,如果英法和谈联姻成功,他可能在法国获赠一个小公国。但是没想到爱德华四世却秘密和一个出身普通的伊丽莎白结婚,令沃里克的梦想破灭。

欧洲王室的婚姻向来不以爱情为目的。政治和财富才是首要的考量,一桩有利的婚姻应该可以带来土地、头衔、财富甚至公国继承权,但是爱德华四世的婚姻什么也没有,反而又出现了妻党。伊丽莎白工于心计,把自己的亲戚兄弟安插在王朝重要位置,逐步将沃里克的势力排挤出去,沃里克失落之余在法国国王查理七世的撮合之下竟然同意与玛格丽特王后合作赶爱德华四世下台。

这种戏剧性的转折令玫瑰战争的正义性荡然无存。战争的主题是王权的合法性,但合法性可以任由当事人的利益变化而被篡改,说到底这就是权力的游戏,尤其体现在造王者沃里克身上。爱德华四世的王位是沃里克帮助夺过来的不为过,除了沃里克利用家族的财富资助兵马外,他还骁勇善战并擅于舆论造势,小王子爱德华的父权问题即是沃里克的杰作,以至于玛格丽特王后竭尽最大的努力克制自己的厌恶才最终同意与沃里克合作。沃里克自己没有反对爱德华四世的合理理由,他只能靠双方王权的斗争选择站队去维护自己的利益。

沃里克为了双保险,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爱德华四世的大弟弟和兰开斯特的小王子爱德华。爱德华四世的大弟不满王嫂伊丽莎白,竟也想竞争王位,这几个异床同梦的人为了推翻爱德华四世惊人地联合起来。

沃里克在英格兰起势先控制住了未设防备的爱德华四世,玛格丽特王后带着小王子和召集的军队准备渡海,但因风向问题而耽搁了几周的行程。这几周里英格兰已经风云突变。爱德华四世招集兵马和沃里克一战定性。沃里克战死。玛格丽特王后和小王子渡海后才听到噩耗,小王子决意与爱德华四世一战。小王子战死,玛格丽特王后被俘。

玛格丽特王后得悉小王子战死后已万念俱灰。据说她在爱德华四世面前大声辱骂,爱德华四世把她软禁在英格兰,后续让她回到法国父亲的领地,贫病交迫而逝,亨利六世在软禁中祷告时被人击打头颅而死。但是兰开斯特家族并没有灰飞烟灭。亨利六世的母亲年轻守寡,之后与威尔士人欧文.都铎秘密结婚,生下两子,埃德蒙和彭布罗伯。埃德蒙与玛格丽特.博福特(爱德华三世的后代)生一子亨利.都铎,他后来在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的帮助下推翻了约克王朝,开创都铎王朝,即亨利七世。

爱德华四世与王后伊丽莎白生有二子,但其死后爱德华四世的小弟理查德,即理查德三世,篡位,两位小王子被关在伦敦塔,后世对两位小王子究竟死于理查德三世时期还是亨利七世时期有争议。理查德三世死于与亨利七世争夺王位的战场,他的王冠掉落于战场,被叛变的手下奉于亨利七世,直接戴在亨利七世的头上。

在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的安排下,亨利七世娶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为妻,兰开斯特家族的红玫瑰与约克家族的白玫瑰合二为一,徽标为饰有白边的粉红玫瑰。两个家族的融合终于将王位继承权的争端消弭在血溶于水的联姻中。

32年的玫瑰战争对英格兰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史学家各有己见。都铎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或许也是其中作用之一,大贵族们联合起来可以颠覆王权这是玫瑰战争血的事实。都铎王朝重商倾向导致它更倚重商人阶层,玫瑰战争时期的能量巨大的大贵族开始衰落。

玫瑰战争发生在15世纪中叶,骑士精神还主导着战争的内髓。除了亨利六世躲在幕后,玫瑰战争里所有的主角都是在沙场冲锋陷阵的头领。战败者自然舍身成仁,他们没有参与战事的子女亲属仍然可以继承他们的财产权甚至头衔。国王不会随便将反对者的财产充公,因为他一旦这样做很可能王位不稳。贵族们制约了国王的权力无限制的扩张,国王为削弱大贵族的影响或摆脱他们的操纵会向其余阶层寻求支撑。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会有必要的小恶但不会滋生大恶大邪的土壤。

战败者令人唏嘘,胜利者也无荣耀。在染血的王冠前,权力的游戏一遍遍重启,那些灰飞烟灭的灵魂就是游戏里的到此一游。对王冠的渴望似乎是天性之一,我们现在的世界中也还是有形形色色的头戴隐形王冠的人,而那些真正戴着王冠的人却已经在心里放下了王冠。

【让我们坚持走道路】

作者
有言如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玫瑰战争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