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月明

朗读这篇文章

陌上月明

文 / 傅春华

跋涉追逐了两个月的时间,拍了一组月亮照片,避开阴天雾霾,终于完成了魂牵梦萦月亮组图,想想这两个月的艰辛,自己非常感慨,每天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都是背着相机,走在路上总是要习惯性地抬头望天,寻觅这轮心仪的月亮在哪个位置,它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每逢初一十五就会更让人牵肠挂肚,月初时寻觅那一弯清凉诱人的一弯月牙,很难找到那么合适的位置,住在钢筋混凝土群里,楼层太高,刚刚初升起的月牙就会高楼挡住了,为了拍到这个,要开车走出好远,去到那空旷所在,才能拍到清晰的月,十五的时候因为它太圆,太亮,如果找不好光线,就很难拍到那么美的月亮。现在想起来,做什么事情,贵在坚持,坚持才能获得最美的收获。
我一直非常喜欢月亮,有时喜欢到迷恋,儿时,我常常在月光满地的夜晚,听父亲讲嫦娥奔月,讲吴刚伐树,讲牛郎织女,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父亲是读书人,不苟言笑,对两个哥哥一直很严厉,但是我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女孩,总是对我很娇惯。父亲虽是读书人,但是他却是一个全才,父亲会做木匠活,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出自他的手,我有一个折叠的小板凳,是当时父亲给我做的,做工非常精细,以至于我搬了好几次家,这个板凳依旧跟着我。他的毛笔书法又是远近闻名,儿时每年的腊月,家里的红纸就堆成了山,都是亲戚朋友来找他写春联的。父亲给每一家写的春联都不一样,根据这个家庭的身份,如果这家里有读书人,他就会写一些学习进步类的励志之语,如果是农民,他就写一些风调雨顺的字样。父亲的画还画的非常好,当时家里的衣柜的门上就是父亲画在上面的梅兰竹菊。然后再烫到衣柜上,如今那衣柜仍旧默默地躺在老屋里,陪着时光一起变老。
父亲可以说是才华横溢。可是却因为疾病英年早逝。在我残存的记忆里,父亲就一直很喜欢月光。那时候无论是月缺月圆,他总是能给我讲出来好多的故事,记忆最深的就是苏轼的《水调歌头》,他说,这首诗是苏轼思念他的弟弟写的,因为兄弟两人一起上学,一起考官,十几年朝夕相处,后来兄弟俩远隔千里,于是苏轼在中秋夜寄情与月亮,写出了这千古绝句。虽然与弟弟远隔千里,却能共同欣赏着美丽的月色。父亲的故事总是感染着我,他的才华影响着我成长中的每一天,被他喜欢的月亮也在我的心中。
曾经儿时七夕的夜里,记忆中总是披一身月光,躲在蚊虫嗡嗡的黄瓜架下面,试图去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虽然被蚊子咬的一身大包,却怎么也听不见牛郎和织女的只言片语,甚至最后睡在黄瓜架里,还是父亲来抱回屋。也曾在中秋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等着看吴刚来砍树。总想看看那桂树倒了没有,树倒之后月亮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在月光下捉迷藏,我和小伙伴都是一脸的迷茫,月亮走我也走,还是我走月亮也走啊。在场院的柴火垛旁,月光伴着那身影,无论走到哪里,它总会跟到哪里,而且跟的是那么的近,那么的亲切,把满腔柔情化作银色的话语,无声地洒落在我们身上,轻轻抚摩着我们天真的脸庞。也许就是这一切的情愫,让我一不小心拉开了恋月的序幕。

对于月光有太多的情结,记得高中时期,每天下了晚自习,虽然天已很晚,但是大可放心,表哥早已等在校园的门口,表哥也是学文科,他比我高一个年级,每天都要伴我走回家的路,清凉的月光照在空旷的路上,两台自行车并排前行,拉出长长的影子,两个人边骑车还要边背着历史题,一问一答,有时候是班里的人文趣事,也有对一篇文章的不同见解,总之每天有讨论不完的话题,回家的路上充满欢声笑语,那时候的月感觉每天都很亮很美,可惜美好的时光流逝地很快,表哥第二年就考上了大学,两个人的路剩下一个人在徘徊,那条走了好久的路感觉忽然很漫长,那月光好像也都藏起来一般,不再是那样的清凉。
二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的那个小镇没有路灯,夜里去卫生间,要穿过整个院子,长长的过道,走起来阴森可怕,如果是冬天,萧杀的树叶再发出沙沙的风响,感觉恐怖极了。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整个沉淀下来,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伴着清凉的月光,看着自己长长的身影,感觉不那么害怕了。偶尔一声火车的汽笛传来,感觉非常亲切,尤其是夏夜,外面蛐蛐的声音长长短短的,并不显得那么吵,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个院落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于是也不再感觉恐惧,这月就多年来伴着我一直渡过那个清冷的孤寂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乃至从屋檐下、墙垣内部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所掉落出来的精灵。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月亮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每每走在路上,无论白天黑夜总是喜欢先抬头望一望天,我就是想找找月亮在什么位置。如果遇见上弦月,到了初七八的日子,下午三点多月亮就会早早的挂在空中,日月同在,一起争辉,真的是一番美景。如果是下弦月,上午的八九点钟,一弯残月像是一块失去光泽的鹅卵石抛在天边。到了傍晚,初升的月亮像是一只钓鱼的小船,遨游在璀璨的星海里,十五的月亮像是一只冰盘,镶嵌在墨一样的夜空,显得格外的皎洁,所有的景象自是美不胜收。

直到如今,童年看月的情景,以及月光下的的那个小镇都还历历如昨。但对于月之随人却带着一丝迷思,月亮永远跟随我们,到底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呢?可以说它既是错觉,也是真实。这是错觉;但当月亮伴随我们时,我们感觉到月是唯一的,只为我照耀,这是真实。
记得去年那轮红月亮,早早就准备好了相机,趴在窗前观察着那月光的变化,看着那月一点点的从蓝色变红,美得像是个出水的芙蓉,惊奇的得人人仰首观望,红月亮在远方的天空,圆大暗红,又像是熊熊燃烧的赤碳,烧亮了整个苍穹和大地,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月,据说下一次出现要2037年才会有,不枉此生爱月,能见到这么美的红色的月亮。
我见过的最大的月亮是在大兴安岭和阿荣旗交界的一个戈壁上。那是2018年的新年,陪儿子回单位上班,我俩开着车一路前行,走大兴安岭和阿容旗交界的时候已是傍晚,因为开了一天的车,儿子提议,下车休息一下,活动活动,于是在一个荒漠之地,我俩停车,刚下了车,就听见儿子的惊呼“哇,这么大的月亮,妈妈快看”,我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只见那沙漠尽头与天相接的地方,浮现一轮小碾盘那般大的月亮,惊的我也发出来感叹“好大的月亮”。我和儿子只感觉词穷,面对初生的一轮满月,反复赞叹的词汇里只有一个“大”和“圆”字,竟然再无反应出一个更生动而美妙的词汇来。看着那又圆又大的月亮缓缓浮生,这里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沙漠里偶尔传出一声单调的乌鸦叫,过了一会,月亮浮上天际,也渐渐小了一轮,却更明亮更清湛了,于是赶紧拿出相机,记录了这轮最圆最大的月。
前几天看的央视一套的《中华好诗词》里有一个比赛环节叫飞花令,就是飞一个“月”字,选手在规定时间里答出写月亮的诗句,超过时间答不出来,就会被淘汰,我一直自以为我知道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看着选手惊心动魄的对答,于是上网搜一下关于月亮的诗词,自己再一次被惊到了,满满的电脑屏幕上全是关于月亮的诗词,每一首读起来都是那样美,想想也释然,一切美的事物都会被人喜欢,何况这世界上只有一个月亮,所以文人墨客当然也不会错过。
今夕是月圆,灯影重重,人影成双,共赏明月,共生白发,冷暖岁月永远相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陌上月明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