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叙事|对话霜降:霜打菊花开,深秋话道别

朗读这篇文章

秋风瑟瑟,秋意渐浓,我们即将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时节。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气温较寒露更冷,地表露珠凝结成了霜。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节气的魅力,了解霜降的相关习俗和知识,一起和秋天好好告个别吧!

我们希望,利用诗词诵读、欣赏、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同学们了解霜降节气的来历、气候特点、习俗等;了解自然和“节气”的关系、特点,体验人们的生活与节气之间的息息相关,对中华传统二十四节气感兴趣。

活动开始前,负责本次组织工作的第四小组成员提前了解霜降的节气特点、含义,查找与霜降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10月22日,小组成员一起去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登高赏秋的活动。

霜降至,柿子红

FIRST FROST

01
晨诵——经典诗词诵霜降

主持同学:顾天辰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塞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讲解: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讲解: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秋词二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讲解: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焦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02
午读——深秋话霜降

主持同学:吴昕畅

01
节气由来

霜降是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有些地区到了晚上甚至出现地面气温零摄氏度的情况,露水就会结成六边形的白色霜花。这就是霜降名称的由来。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霜降,就意味着即将进入严冬。

02
节气特点

一候 豺乃祭兽

二候 草木黄落

三候 蜇虫咸俯

03
节气农谚

霜降不见霜,来年闹饥荒。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

霜降有雨连阴雨,霜降晴天一冬干。

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干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04
节气习俗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

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会感冒、流鼻涕。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登高】

古代有霜降时节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锻炼肺的功能,还令人心旷神怡,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悲秋的情绪一扫而光。对身心都是一种极大的愉悦和放松。

【拔萝卜】

“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民间自古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现代也有称白萝卜是“土人参”,白萝卜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03
实践一——登高赏秋

主持同学:许怀博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10月23或24日。

晚秋的树叶不再是单一的绿色,开始变得多姿多彩,有绿色的冬青树叶、有红色的枫叶、有黄色的银杏叶、有褐色的枯叶……正所谓层林尽染。

第四小组的同学们来到了半山国家森林公园,登高赏秋,感受神奇自然的同时,留住了霜降时节秋天的痕迹。

在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里,让我们快快抓住秋天的小尾巴吧!

实践二——赏菊吟诗

主持同学:袁小懿

霜降这一天在周日,孩子们围绕菊花自行进行实践活动,可以去植物园或花鸟市场观赏菊花,可以画一幅菊花的画,也可以制作一份关于菊花的小手工……周一带菊花作品到班级分享。

周一,小组同学负责带两盆菊花到班级一起赏菊吟诗。吟诗成功的同学,还能收获小惊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课程叙事|对话霜降:霜打菊花开,深秋话道别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