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没有方法,你只需要爱上这件小事——读《阅读的方法》有感

朗读这篇文章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他,15岁遇见金圣叹,知道世界上真正的精彩深藏不露,须用心才能看到。17岁遇见蒲松龄,知道深情者能见人所未见。20岁遇见陀思妥耶夫斯基,知道人性有光辉,也有暗影。24岁遇见阿加莎,知道再混乱的世界,也能被秩序和智慧复原。30岁遇见高阳,知道要理解任何人,都必须设身处地、遵行恕道。40岁遇见万维钢、吴军、何帆、熊逸等写书的人,渐渐鼓起了创办得到APP的勇气。49岁,出版了《阅读的方法》一书,他说,以后的作品,都将是这本书的扩展和延伸。

  他,就是我们熟悉的罗振宇,罗胖,“得到”App的创始人,《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知识就是力量》等节目的主讲人。

  今年4月,在世界读书日之前,罗胖的新书《阅读的方法》出版了,正好我们的闫德明教授在推荐的新书单里也有这本书,所以我第一时间买了回来,花了三天时间读完。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阅读没有方法,你只需要爱上这件小事。

  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强劲的大脑、遥远的地方、奇妙的创新、极致的体验,一共有二十四章,每一章都呈现了一种书籍造福我们的方式,每一章的结尾都会有一张推荐书单,特别有意思。这本书不同于其它阅读方法类的书,它不教你如何做到一目十行,也不教你如何跳读或是快读,它只启发你在书中找到你的心灵事件。

  有人评论,《阅读的方法》这本书,书名枯燥无趣,内容实际上也没有介绍具体的阅读方法,读来索然无味。其实不然,有时候往往越简洁明了的东西,越是最好的。这种好,好在它用最朴素的面貌来面对你,用最直白的语言来向你阐述。

一本好书

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罗胖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一位父亲,他马上要送孩子去上大学,孩子的行李箱已经满满当当,但他最后还想塞一本书进去。他既不想增加孩子的负担,又生怕孩子会错过一段精神的旅程。这样的一个场景,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一本什么样的好书值得带上呢?罗胖认为,一本好书应该具备这几个特点:第一,自己读了觉得是真好。第二,觉得对他人是有用的。第三,不构成对他人的负担。

  第一,自己读了觉得是真好。这是一种读后的感觉,读之前你可能不知道这本书好不好,所以,在此之前,我们就要凭借书名、封面、目录等等去判断,是不是一本你觉得好的书,这是读前;而读中就更好评价了,在读的过程中,书中的语言、词句的用法、其间的情感,你都会一一感受到,好或者不好,将决定你是否继续读下去;而读后,就如罗胖所说,自己觉得是真的好。这种真好是很广义的,无论是让你有了学识上的提升,还是情感上的升华,或是其他,只要你觉得好,那就是真的好。

  第二,觉得对他人是有用的。这一点,“他人”很关键,对他人是否有用,一般情况下你自己决定不了,只有凭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基于你对这个人的了解。如果你感觉《经济学基础》对一位经济学教授有用,那么难免你的感觉会出现错误的。

  其三,不构成对他人的负担。这一点要与第二点结合,一般来说,对他人有用几乎都不会构成负担。但是不排除会有物理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给他人造成负担,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这个负担与有用是否可以达到一种平衡。何为一本好书?罗胖就是这样概括的,我们日常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就可以指导家长,根据以上三点去给孩子选书。

立刻去读

就是阅读的好方法

  罗胖在书中说道:年轻人读书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时间,不是没钱,是对读书这件事充满了巨大的认知负担。我们一直认为,读书是一种艰辛的付出,觉得读书一定要读出些什么。如果我们放下这些呢?我们读书就只是读书,没有那么多的目的与要求。像罗胖那样:不要把书看成一座山,而要把它看成一张网。在这张网里没有人规定你要怎么走,直行,转弯,甚至停滞不前,都是你的自由。如此一来,读书没了负担,你所翻开的每一页书,都是基于你的好奇心或者兴趣。但是一切的前提是:开始阅读,立刻去读。因为,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方法。

  放下负担后,马上去翻书,而翻书的前提是你有书可翻,刚开始阅读,不一定要求自己去读经典名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比如,小说,散文或者故事都可以。这对于我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读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开始,只要开始了,就会有持续。重要的是立刻去读,读你喜欢的书,你才会觉得读书是一个愉悦的过程,你才能体会到与书交友,志趣相投。

爱上阅读

一点点也要很满意

  既然我们开始读了,就要长久地坚持下去。阅读这件事,坚持一定是因为热爱。可能一开始到不了“热爱”的程度,那么我们就是喜欢,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够了。阅读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魅力,只是长久以来,它被很多负担所包裹。所以,只要一点点喜欢就够了,因为你开始了这一点点,后面长久的坚持与热爱,“阅读”这件事本身会给你。罗胖也提到,我们阅读,是要对自己负责,也就是说,每本书应该是让自己看起来心情愉悦的,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或者流于形式的。

  真正热爱阅读,我们就要不断地从书中寻找新的知识,探索新的精神,从而发现新的自己。这点也可以明显从我的学生身上看到,他们从一本喜欢的书开始读,书本的魅力让他们得以持续,而日后的积累,在日常的思维、写作方面也是得以显现。所以,孩子也是一样的,让他们开始读书,喜欢读书就够了,其他的自有成效。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读书从来不是给自己增加负担,而是给自身加价值。越阅读,自身越有价值。因为,你读过的书早已融入你的骨血,只需一个触动点,便会喷薄而出。

  《阅读的方法》确实没有告诉我们阅读的方法,但实际上又告诉了我们最好的方法,那就是:你只需要爱上阅读这件小事。正如书的封套写的:做一点小努力,对自己很满意。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爱上自己阅读的样子。

  作者简介:郑秋梅,女,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语文老师。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阅读没有方法,你只需要爱上这件小事——读《阅读的方法》有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