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读后感 -今天你误判了吗?

朗读这篇文章

今天推荐一本值得放在手边明显的位置,隔段时间就翻翻的书。其实都不算书了,而是一条一条的“防愚蠢”的策略——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查理·芒格是沃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商业上的巨人,对人性的弱点,对理性的陷阱有着极其敏感的认识。《人类误判心理学》是那本著名的《穷查理宝典》中的一讲,不过因为很独立,所以也单独成书。

作者写这本《人类误判心理学》就是一条一条列出来,人类在心理上有什么不易察觉到的趋势,在这些细微的趋势下人会自然地采取某种行动。

比如书中有提到“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文中写道:“一个人从 10 美元中得到的快乐的分量,并不正好等于失去 10 美元给他带来的痛苦的分量。 也就是说,失去造成的伤害比得到带来的快乐多得多。除此之外,如果有个人即将得到某样他非常渴望的东西,而这样东西却在最后一刻飞走了,那么他的反应就会像这件东西他已经拥有了很久却突然被夺走一样。我用一个名词来涵括人类对这两种损失经验(损失已有的好处和损失即将拥有的好处)的自然反应,那就是被剥夺超级反应倾向。”

这里注意文中提到的第二点,本来没有拥有的东西,即将获得的时候被剥夺,会造成极大的不适,以至于影响接下来的判断。这个现象太常见了,但是是很不理性的,因为本质上你从来没有拥有过这个东西,你是不应该伤心的。

同样一件事情,答应给你10块,最后给你8块你会不高兴,但是如果说给你5块最后给你6块钱你会开心, 其实明显拿到8块更赚啊。正确的评估方法应该是做这事,你觉得应该收入多少,用这个去评估,而不是别人之前答应给你多少然后实际给你多少。

利用人性这个特点的场景很多很多。比如抓娃娃的机器,它不是让你一直抓不着,而是让你先抓到,感觉要属于自己了,再脱落。这时候其实跟完全没有抓到没什么区别,但是在这种设定下,人会更觉得这个娃娃已经属于自己了,损失掉就会更伤心,会更愿意再出钱去抓下一次。

真正的高手境界是在起心动念之后,马上能察觉到自己思维的细微变化之处。吃饭的时候看到一个菜端上来,觉着喜欢,马上就能察觉到心理变化,然后反过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喜爱之情,进而反思自己的欲望变化。这是在吃斋饭的时候,出家的朋友告诉我的。他们不能挑食,所以会去察觉对事物的喜爱变化,以便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

“每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道理了。

查理·芒格在商界纵横了这么多年,失误极少,靠的就是这种细微之处的内审。人非完人,每个人都有心理上的某些趋势,大多数时候的心理趋势是有益的。比如每个人都有取得周围人认可的趋势,这个让我们在绝大多数时候是安全的,但是不代表所有时候都能正确。所以就有几个思考层面的差异了:

第一种 随大流了还以为自己有独立判断

第二种 觉得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判断,自己不随大流

第三种 知道自己本性上避免不过随大流,在此基础上反省自己的行为,告诫自己要尽量做到独立思考并且采取更客观的措施以尽量避免自己随大流

以上三种,你是哪一种呢?

作者
棒棒糖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读后感 -今天你误判了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