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常识》读书笔记

朗读这篇文章

文学会帮助你爱

也会帮助你恨

今天来讲中国常识系列最后一册郑振铎先生的《中国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郑振铎,祖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燕京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郑振铎先生一生坚持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做了很多属于开拓性的工作。相关著述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国版画史图录》《文学大纲》等。

(以上源自网络)

《中国文学常识》从诗经开篇一直到胡适新文化运动止,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作者注重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中国历代文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脉络清晰,材料丰富。是一部极佳的中国文学史入门读本。

1

诗经与楚辞

称得上中国古代伟大文学作品的只有两部:《诗经》、《楚辞》。这两部大作品,都是公元前3、4世纪后(商中叶)至公元前1世纪(汉中叶)的产物。《诗经》大约是公元前3、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国北部民间诗歌的总集;《楚辞》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南部诗歌的总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非南方人”所仿的。

《诗经》里的诗歌,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种。风有十五,雅有小雅、大雅,颂有周、鲁、商三颂。在孔孟时代前后,对于一般政治家、文人已具有如《旧约》、《新约》及荷马两大史诗对于基督教徒与希腊作家一样的威权。政治家往往引《诗经》中的诗句以为辩论讽谏的根据;论文家及传道者也常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以为宣传或讨论的证助;有的时候,许多人也常常讽诵《诗经》的诗句以自抒叙其心意。

《楚辞》在文学上的威权与影响,较之《诗经》更伟大。《诗经》所选录的都是北方的诗歌,《楚辞》所选录的则都是南方的诗歌。《楚辞》与《诗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诗人的创作,是诗人的理想的产品,是诗人自诉他的幽怀与愁郁,是超出现实社会的混浊之流的作品,而不是民间的歌谣与征夫或忧时者及关心当时政治与社会的扰乱者的叹声与愤歌,所以我们在它里面,不能得到如在《诗经》里所得到的同样的历史上的许多材料。但它的在文学上的影响已足使它占于中国文学史里的一个最高的地位;同时,它的本身,在世界的不朽的文学宝库中也能占到一个永恒不朽的最高的地位。

屈原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一个作家,全部《楚辞》中,除去几篇别的作家的作品外,便可以成了一部“屈原集”。

《史记》里有一篇简略的《屈原传》摘录于此:

屈原,名平,为楚之同姓。约生于公元前343年即周显王二十六年,楚宣王二十七年),或云,他生于公元前355年。初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原是怀王很信任的人。有一个上官大夫,与屈原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肯给他。上官大夫因在怀王前谗害屈原道:“王使屈原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屈每自伐其功,以为非他不能做。”怀王怒,遂疏远屈原。屈原疾王听之不聪,谗陷之蔽明,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于是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适怀王为张仪所诈,与秦战大败,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怀王曰:“不欲得地,愿得张仪。”仪至楚,厚赂怀王左右,竟得释归。屈原自齐返,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后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王欲行,屈原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竟客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自投汨罗以死。死时约为公元前290年(即顷襄王九年)左右。他的死日,相传是五月五日;这一日是中国的很大的节日,竞赛龙舟,投角黍于江,以吊我们的大诗人屈原,到现在尚是如此——虽然现在的端午节已没有这种吊悼的情意在里面。

在《离骚》中,屈原的文学天才发展到极高点。他把一切自然界,把历史上一切已往的人物,都用他的最高的想象力,融冶于他的彷徨幽苦的情绪之下。

2

古代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中国史书最初一部是《尚书》即《书经》。这部史书是许多时代的文诰、誓语的总集。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所著的书中,有许多是带有很丰富的文学意味的;许多的哲学家都喜欢用很美丽的文辞,很有文学趣味的比喻,以传达他们的哲学思想。如《左传》《战国策》《孟子》《庄子》《列子》。

《战国策》在文学上的权威,不下于《春秋》《左传》及《国语》;在《战国策》里面,我们看不到一切迂腐的言论,与一切遵守传统的习惯与道德的行动;这个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旧的一切,已完全推倒,完全摧毁,所有的言论都是独创的,直接的,包含可爱的机警与雄辩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勇敢的,不守旧习惯的,都是审辨直接的,利害极为明了的。因此,《战国策》遂给读者以一个新的特创的内容。

老子为中国哲学家的鼻祖,老子所代表的思想是消极的、厌世的思想。他的书有《道德经》上、下二篇,共81章,文字极简捷,他因为当时政治的龌龊,言治者纷然出,而天下愈扰,于是主张“无为” “无治”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治无欲。

因为这一派厌世的、消极的思想的流行,于是孔子便起来反抗他们的思想,宣传尧、舜“文武之治”,努力维持传统的政治的与社会的道德,以中庸的、积极的态度,始终不懈地从事于改良当时的政治,以复于他所理想的古代清明的政治状况。

在孔子之后,与孔子具有同样的积极的、救世精神的是墨子。墨子为主张“博爱”“非攻”的哲学,他的势力,在当时亦极大。老、孔、墨三派的思想,在当时几乎三分天下。

3

汉之赋家、历史家与论文家

“赋”原和诗为一体,自屈原、宋玉以后,《诗经》里的简短的抒情诗歌已不复见,代之为冗长的辞赋。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满含着优美的抒情的诗意。到了汉代,作赋者大都雕饰浮辞,敷陈故实,作者的情感已不复见于字里行间,故几不能再称之为“诗”。然而这种“赋”体,在当时却甚发达。帝王如武帝及淮南王之流都甚喜之,作者且借此为晋身之阶。

其代表人物有枚乘、司马相如、东方朔等人。直到汉代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的出现,一部今古无匹的大史书《史记》,其绚灿的光采,永如初升的太阳,不仅照耀于史学界,且照耀于文学界。其后班固的《汉书》与刘向的《新序》《说苑》《列女传》,韩婴的《韩诗外传》,也颇有独创的精神。

司马迁之作《史记》,实殚其毕生之精力。自迁以前,史籍之体裁简朴而散漫,有分国叙述之《国语》《战国策》,有纪年体之《春秋》,有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之《世本》,其材料至为散杂;没有一部有系统的史书,叙述古代至战国之前后的。于是迁乃采经摭传,纂述诸家之作,合而为一书,但其材料亦不尽根据于古书,有时且叙及他自己的见闻,他友人的告语,以及旅游中所得的东西。其叙述始于黄帝(公元前2697年),迄于汉武帝,“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史记》自序)。分本纪十二,年表十,书八,世家三十,列传七十。本纪为全书叙述的骨干,其他年表、书、世家、列传则分叙各时代的世序,诸国诸人的事迹,以及礼仪学术的沿革,此种体裁皆为迁所首创。将如此繁杂无序的史料,编组成如此完美的第一部大史书,其工作真是至艰,其能力真可惊异!中国古代的史料赖此书而保存者不少,此书实可谓为古代史书的总集。自此书出,所谓中国的“正史”的体裁以立,作史者受其影响者两千年。

司马迁串集了无数的不同时代、不同著者的史书,而融贯冶铸而为一书,正如合诸种杂铁于一炉而烧冶成了一段极纯整的钢铁一样,使我人毫不能见其凑集的缝迹。此亦为一大可惊异之事。

司马迁卒后百余年,有班固作《汉书》。《汉书》的体例几全仿于《史记》,此为第一部模拟《史记》的著作。《史记》为通史,而《汉书》则为断代的,起于汉之兴,而终于西汉之亡。

4

魏晋文学

自屈原以后,至汉代之末,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大诗人出现。直到了建安时,才有大诗人曹植与曹操、曹丕、王粲、刘桢等崛起,而以曹植尤为伟大。

曹植,字子建,生于公元192年,死于公元232年。其作品是曹氏三诗人中最伟大的,且为当时诸文士的领袖,世称天下共有才十斗,子建独有其八。实则其词彩绚耀,才华高旷,并世之诗人固无及者,六朝初唐之诗人,除陶潜外,恐亦无其肩比。

与曹氏三诗人同时出现的,还有建安七子及杨修、繁钦等人。建安七子,即为孔融、王粲、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及刘桢,他们都是生于建安,且大半都是为曹操所引用。

陶潜可谓六朝中最伟大的诗人,除曹植外无可与之比肩。他的出现,可谓异军突起,其作品绝不同于前代的作家,也绝不同于后来诗人,如孤鹤之展翮于晴空,如朗月之静挂于午夜,所谓“超然寡俦”,陶潜足以当之无愧。

5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中国文学,十分绚烂光华,重要的诗人产生了不少,不朽的名著也不时地出现于各时代的文坛里,到了中世纪的末期,且有伟大的小说家及戏曲家的出现。

初唐的著名诗人为魏徵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四杰及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刘希夷、张若虚之流。盛唐的著名诗人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之流。中唐的著名诗人为韦应物、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刘禹锡、孟郊、贾鸟之流。晚唐的著名诗人,为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罗隐、司空图、陆龟蒙、杜荀鹤之流。

开元天宝的时代,产生了不少的伟大的诗人,其中以李白、杜甫最重要。白诗以飘逸清俊胜,如天马之行空,如怒涛之回浪,汗漫自适,无往不见其卓绝的天才;甫诗则以沉静庄肃胜,如笛师之作响,如明月之丽天,循规蹈矩,自守其天才于绳墨之中。然以诗论诗,则李白纯为诗人之诗,杜甫则有时太以诗为他的感事伤时的工具,且其强求合于韵律之处,亦常有勉强牵合之病。

五七言的古律诗,经齐至唐的大盛时代,许多作者对之便有些厌倦了。在此种陈旧的诗式里,他们觉得很难完全表白出他们的情思而使之异常的动人,于是他们便开辟了另一条新路走,这条新路便是所谓“词”的一种新诗体了。

公元1126年,北方的金人,起兵侵入宋境,攻陷汴京,擒了宋徽宗、钦宗二帝北去。此后中国内部扰乱了好几年。宋室终于不能再在北方立足,便迁都于临安,即所谓“南渡”。中国又成了如公元5世纪时南北朝分立的局面,直到13世纪的后半,才再得统一。这事影响于文学很大。一方因异族之入主中国中部,破坏旧的典雅文学,而产生了新的口语文学,造成将来戏剧、小说的创作;同时因这个大变动,文人的情绪极受刺激,引起不少作家的爱国的热情。大部分的作品,便弃去了向来靡丽婉约的作风,而向壮烈、慷慨激昂的路走去。第一个大诗人,应这个呼声而起的,便是辛弃疾。

经过宋南渡的大变动的,尚有一个伟大的女流作家李清照。她字易安,是格非之女,嫁给赵明诚,有《漱玉集》。但她虽经这个大变动,在她的词里却见不到什么痕迹。她的作品并不多,然几无一首不好的。她不善作五七言诗,所专致力的是词。

6

古代戏曲

希腊的戏曲开始得极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即已有极弘大的公共剧场,已有极伟大的悲剧作家与喜剧作家,已有永久不朽的使今人读之犹为之愉悦的伟大剧本。中国的戏曲的开始却较希腊的迟得多。

中国戏曲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迟缓,其最大的原因在于:一是文人以戏曲为下等的艺术,为以娱乐他人为业的“弄人”们的专业,不屑去顾问他;二是诗赋策论为历来文士得官的阶梯,故他们注全力于此,自无暇注意到与科举功名全无关系的戏曲了。

中国戏曲的组成,一为“科”,即指示演者在舞台上的动作的;一为“白”,即演者的说话;一为“曲”,即演者所唱的辞句。三者之中,以曲为最重要。

最初的一个最伟大的北曲作家是董解元。著名的《西厢弹词》便是他的大作。

关汉卿为最先出的一个戏曲作家,他的戏曲作品,据《录鬼簿》所载仅有58种,而据今所知的则有63种;大多数俱已散佚,仅有《玉镜台》《谢天香》《金线池》《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蝴蝶梦》《望江亭》(以上俱见《元曲选》),《西蜀梦》《拜月亭》《单刀会》《调风月》等13种尚存于今,尤以《窦娥冤》及《续西厢》为最著名。

郑振铎概述的《窦娥冤》颇为简洁,以此摘录:

楚州蔡婆生了一个男孩子,家里颇有些钱;有一个窦秀才名天章的,向她借银数十两,不能偿还,便把他的女儿名端云的给了她为媳妇,改名窦娥,这窦娥便是此剧中的女主人翁。蔡婆收下了媳妇,便送了些盘缠给天章上京应举去了。第一折的开端叙一件意外的遭遇。赛卢医借了蔡婆的钱,不能还,便把她诱至郊外,欲用绳绞死她,恰值张驴儿与他的父上场救了她,赛卢医逃去了。全剧的波澜便由此掀起。张驴儿与他的父依仗着救死的恩惠,随蔡婆回家,欲父娶了蔡婆,而他自己娶了窦娥(那时蔡婆的儿子已死去了)。窦娥执意不肯嫁他。第二折叙张驴儿遇见赛卢医,强迫他给些毒药,欲毒死蔡婆而将窦娥做妻;不料被他的父误吃了而死。张驴儿强指系窦娥下药毒死的,告了官,将她定了死罪。第三折叙窦娥被杀的情景,这一折是世界上最凄苦的文字之一,什么人读了都要战栗起来,是全剧的最高点。窦娥临死时说,如她是冤枉的,颈血便都将飞溅在丈二白练上,那时虽是六月,也将下雪,且那个地方也将亢旱三年。果然,一切都应了她的预言。第四折叙窦天章做了廉访使,到了楚州,调阅案卷,窦娥的鬼魂向他诉冤。他便捉了张驴儿、赛卢医,各给他们以相当的罪名,报了窦娥的怨冤。虽然如此结束,然而我们为窦娥的屈死而引起的悲愤心还不能宁谧下去;这个题材原太悲苦了,而汉卿的叙写又紧张之极,迫切之极,自然使人读后更难于忘记了。中国的悲剧本来极少,这一剧可算是所有悲剧中之最伟大的。

在戏曲的技术上,传奇较杂剧进步了许多;因此,这些传奇甚为当时人所欢迎,几有压倒杂剧之势。最盛行的传奇为《荆》《刘》《拜》《杀》及《琵琶记》5种。《荆》即《荆钗记》,为明太祖之子朱权作;《刘》即《刘知远》,一名《白兔记》,为无名氏作;《拜》即《拜月亭》,一名《幽闺记》,相传为元施惠作;《杀》即《杀狗记》,为明初徐作;《琵琶记》则为明初高明作。

汤显祖为传奇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个,所作上抗《琵琶》《拜月》,下启阮大铖诸人,这个时代的诸作家中,无一足以与他相比肩者。所著《牡丹亭》(《还魂记》)至今还为文士佳人所喜爱,且为剧场所常常扮演,其盛况与王实甫之《西厢记》正复相同。

7

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的小说,开始较戏曲早得多,但其完成之时却较戏曲为后;如在《庄子》《列子》一类的书中,已有好些很有趣的小说似的叙写了,而其伟大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类,却在元代杂剧已发达至顶点,长剧的“传奇”也已出现了之后,才出现于人间。在《三国》《水浒》《西游》之前,中国也未尝无小说的一种东西,不过他们的重大与成功,却绝不能与《三国》《水浒》等几部伟大作品相比匹。

《水浒传》即叙宋江等人的故事。《宣和遗事》只叙36人,这书则增多至108人;在小说的描写技术上看来,108人中,写得个个人都有个性,个个人都如活的,会从纸上跳出来一样;且将每个人的环境,每个人的出身都细细地写,而一无重复的地方。性格同样刚强的人如林冲,如武松,如鲁智深,如李逵,却被写得各个人的神采行动绝不相同。这真是非有绝大的艺术手腕者不办!中国的小说,自此书出现,才到达了成功的地域。但此书传于今的有许多不同的本子,且经过好些人的删改,原本已不可见。

《西游记》流行于今者为吴承恩著之100回本。相传此书为元长春真人邱处机作,实则《长春真人西游记》,乃李志常所记,叙处机西行的经历,完全与现在之《西游记》小说无关。在吴本《西游记》之前,《三藏取经诗话》之后,尚有一种41回本之《西游记传》,为齐云、杨致和编。

《金瓶梅》与《水浒传》及《西游记》并被当时称为“三大奇书”。计100回,其中53回至57回原阙,刻时所补。此书叙写家庭琐事、妇人性格以及人情世态,莫不刻画至肖。其成功尤在妇人的描写。书名《金瓶梅》,盖以潘金莲、李瓶儿及春梅三个主要的女主人翁的名字拼合起来而成。

8

18世纪-20世纪初文学

18世纪的中国,是近代中国的全盛时代;这时代包含康熙的后半,至嘉庆的前半。外则平西藏,平准噶尔,平金川,内则开博学鸿词科,开四库全书馆;圣祖(玄烨)与高宗(弘历)又数次南巡。百数十年来,宇内未经丧乱,民间富力有余。在这个全盛时代,天然的,文艺界的情况是十分的灿烂。虽然在这时代曾发生过好几次极残酷的文字狱,但对于重要的文人,还没有什么大打击。有人说,清代的文化,是以前中国旧文化的总结束,以前所有的种种的东西,在那时无不一一地重现。这句话用来形容18世纪的中国,却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这里不必提起别的,即以文学而论。所谓“汉赋”“六朝骈文”“唐宋古文”“唐诗”“五代宋词”“元曲”“明传奇小说”,在这个时代,莫不一一地重现于文坛。且不仅仅模拟而已,作者的个性与时代的精神且深深地印在那些作品里;这实与明人之模拟的作品,有明显的差异。

在这一世纪里,著名的小说出现了不少,最著者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绿野仙踪》,皆为前无古人之作。所谓短篇的笔记小说,也有袁枚与纪昀之名盛一时的两部作品——《子不语》与《阅微草堂笔记》。

《红楼梦》凡120回,与《水浒》《西游》《金瓶梅》并称为“中国小说中的四大杰作”;《西游》写仙佛鬼怪,写英雄历险,事迹烦多,易于写得长,《水浒》写108个好汉陆续地聚于梁山,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可写,故也易于写得长,唯《金瓶梅》与《红楼梦》则唯写一家一门之事,既无足惊听闻之奇迹与历险,又无战争与艰苦之遭遇,乃能细细地写到了那么长,那么动人,真是不容易。而《红楼梦》只写十几个世事不知的富于情感的女郎,环境又复多相同,较之《金瓶梅》之写市井无赖,与十余处境各各不同、阅历各各不同之下中级妇人,其难易又不可同日而言。《红楼梦》描写之细腻,如以最小之画笔,写数十百美人于一纸,毛发衣襞,纤毫毕现,而姿态风韵一无雷同,实为诸作中之最有描写力者。

就120回本的《红楼梦》,述其故事之大略如下。

在石头城,有一座贵族的大宅第,是为贾府,乃功臣宁国、荣国二公后人所居。袭宁公爵者为其孙敬;敬弃家学道,其子珍袭爵,殊纵欲恣横。又有一女,名惜春。珍生一子,名蓉,娶秦可卿。荣公有二孙、一孙女,长孙名赦,次名政,女名敏。赦生一子一女,子名琏,娶王熙凤,家政都由熙凤主持。女名迎春。政妻王夫人,即熙凤之姑,生二子一女,长子珠早卒,曾娶妻李纨,次子宝玉,即本书之主人翁,长女元春,选入王宫为妃,次女名探春。敏嫁给林海,中年卒,遗一女,黛玉,即本书中最重要的女主人翁。贾府中之最尊者为史太君(贾母)即赦、政之母。本书开场,即叙林黛玉到了贾府寄住,与她的表兄弟宝玉相见。又有王夫人之戚薛母及其女宝钗亦来寄住。远亲史湘云亦时来。尼妙玉,则住于后园中。

宝玉生时有奇迹,口衔玉,玉上有字。贾母极钟爱之。他殊聪慧,性格亦缠绵而多情,喜在女郎的丛伴中生活。当黛玉来贾府时,她与宝玉俱为11岁,宝钗则较长一年。宝钗性格浑厚而深沉,黛玉则为肺病患者,性殊偏急而多愁。宝玉依昵于二人之间,而视黛玉为尤厚。当元妃回家省亲,贾府特辟大观园以款宴之。大观园结构之曲折弘幽是后人所希慕不已的。宝玉及诸姊妹后俱迁入园中居住。他日与黛玉、宝钗、李纨、王熙凤、史湘云、探春、惜春乃至妙玉,赋诗宴乐,生活于轻纱红障之中,极富荣豪华之概。许多侍儿如袭人、晴雯、紫鹃等,亦为他所昵爱。这样的一个多情的美少年,这样的消耗青春于美景与女郎、舒逸与情恋之中,使他益益地增长了温润缠绵的柔情。而因此,亦时时为那柔情而生了苦闷。

但继着这样的煊赫的、美满的场面之后的,便是日趋颓败的景象。贾府之排场仍然不小,而内囊却已渐渐地感着空虚了。先之以秦可卿的自杀,随之以金钏之投井,尤二姐之吞金,宝玉所爱之侍儿晴雯,又因犯“女儿痨”而被遣出,不久即死。于是悲凉的轻雾,渐渐地笼罩于煊丽无比的大观园,渐渐的幕上了多情的宝玉的心头。

80回的《红楼梦》在这样的灰色雾中闭幕。高鹗的续本,便继续上去写着这一家贵族的颓运。宝玉失了他的通灵玉,大病了一次,黛玉的肺病也一天天的深。元妃在宫中也染了病,不久即死。贾政欲为宝玉结婚,以黛玉羸弱,乃与宝钗订婚。这样的婚事计划,密不使宝玉知之。宝玉还以为与他对亲的一定是黛玉,不料成婚之夕,乃知新妇却是宝钗,便又病了。同时,黛玉听了宝玉结婚的消息,病益甚,日咯血。到了贾府喜气弥漫、宾客喧贺着宝玉时,凄凉的居于潇湘馆里的黛玉却凄凉不堪的死去了。后来贾赦犯了“交通外官,倚势凌弱”之罪名,奉旨查抄贾府。虽结果没有得到什么大罪,却使这个大府邸中益现出落日穷途的景象来。不久,史太君又一病而亡,妙玉则遭盗劫,不知所终。王熙凤也忧愤地死去。但宝玉的病,却为一僧所治愈。愈后,他便奋志读书,次年应乡试,以第七名中式。宝钗也有了孕。于是宝玉便亡去,不知所往。贾政葬母后回京,雪夜泊舟毗陵驿,见一人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他下拜。审视知为宝玉。方时说话,忽来一僧一道,引他而去。120回的《红楼梦》便在此告了结束。

曹霑的描写力、想象力俱极丰富,高鹗的续笔也不弱。所描写的人物,凡男子235人,女子213人,个个都有极浓挚的个性,写贾母便活画出一个偏爱的席丰履厚的老妇人来,写黛玉便活画出一个性情狭小、时时无端愁闷的肺病患者的少女来,写王熙凤也便活画出一个具深沉的心计的能干少妇来,甚至于不重要的焦大、薛蟠、刘姥姥、板儿以及几个仆人的“家的”,也都写得很活泼,如我们所常遇到的真实的人物。在全书的结构方面也完全摆脱了向来小说的窠臼,与那些“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才子佳人书截然地换了一个世界。我们看厌了那些才子佳人书,只要一翻开了《红楼梦》,便如从灰色壁墙、粗白木椅桌、可厌的下等广告画的小室里逃出,逃到了绿的水、青的天、远望无边际的开着金花的田野,天上迅飞着可爱的黑衣燕子,水边低拂着嫩绿的柳丝的美景中似的。一般小说,所用的文字,书中人物所说的话,往往“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而我们在《红楼梦》见的却是最自然的叙述,最漂亮的对话。

19世纪的中国文学,已呈衰落之象,不复有前一个世纪文坛之如火如荼、浩浩莽莽的气势。戏曲作者尤少,佳作更不多见,如《桃花扇》,如《红雪楼九种曲》,如《长生殿》等之名著,俱不可再睹。

20世纪初期,中国的文学处于一个大变动的时代。一方面是旧式的作家在并不衰颓地写作着;一方面,新的作家努力于西洋文艺的介绍,努力于新的作品的创造,这些崭新的著作与介绍引起了古旧文坛的全盘的混乱。

自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月刊上发表他的《文学改革论》后,中国的文坛起了一个大变动。文字从拘谨的古文、对偶的骈文,一变而为活泼泼的运用现代人的言语的语体文;文体从固定的小说、戏曲、诗、词的旧格律下解放了,而为自由的尽量发挥作者个性、尽量采纳外来影响的新的文体。这是一个极大的改革,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全书也就此完结。

总结

半月之余,读完这四册常识系列,颇为中国古代艺术人文叹服。物质文化也好,非物质文化也罢,中国自古便走在世界前列。建筑、哲学、文物、文学各领域的全面开花,硕果斐然。回望这般成就,再来理解如今的时代,亦或有更宽阔的眼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中国文学常识》读书笔记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