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钟文《中国儒学史·宋元卷》读后感

朗读这篇文章

作者:孔鲤

如果说先秦儒学是发源,两汉经学是整合儒家内部分歧,那么唐代儒学就是在面对佛教和道教时的一次试图融合,这种融合从安史之乱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到宋元儒学则正式形成。唐代是三教鼎立,事实上儒学并不占据高峰,韩愈和柳宗元做过努力,但是没能成功。

自宋以来,儒家越来越复杂,流派繁多,更重要的是,官方主动行为锐减。与两汉魏晋相比,官方已无意介入构建儒家意识形态的工作了,这才有了两宋时期门派层出不穷却谁也占据不了主流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从宋元儒学开始,儒生们自己也无意将儒学的构建放在实存性和制度性上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和官方密切合作,寄希望于在不断构建天下、解释天下上做文章。他们开始「反求诸己」,开始探寻自身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有大量诘屈聱牙的名词术语诞生,让我们来看一组名单。

范仲淹、胡瑗、孙复、石介、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吕祖谦、陆九渊、叶适……

记性有限,不能全部记住。但相比于先秦时的起步、两汉时的开创、唐代的复兴,到了宋代,儒学已经形成了各门各派,什么高平之学、安定之学、泰山之学、庐陵之学、百源之学等……

但是,但是以上这些,都不重要。

这些支派即将在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覆盖下,或者消亡,或者合流,最终变成分庭抗礼六百年的两大类别。

理学和心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韩钟文《中国儒学史·宋元卷》读后感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