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蔡骏24堂写作课》(下)

朗读这篇文章

1. 通读原稿,让人物与小说整体气质相吻合

修改错别字、修改语法的错误、调整小说架构、修改叙述方式等等,都是修改小说。错别字、语法错误这些太过于基本的修改,我就不打算展开来讲。我就说说我自己是如何修改小说的。

写完部分小说后,最基本的就是通读原稿。很多伟大的作家,甚至会念出自己原稿,听一听文字中有哪些不妥当之处。我们创作一个通络故事,一个悬疑故事,可以不用这么较真。

通读原稿最主要的是看故事中有没有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有没有前后矛盾之处。把这些找出来,进行修订,尽量让故事逻辑完整。

比如说,金庸每隔几年都会修订自己的武侠小说,大情节、大框架不改,就改一些小细节,让自己的小说趋于完整。《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在连载时是“王玉燕”,玉是贾宝玉的“玉”,燕是“燕子”的燕,名字显得乡土味重点,给人感觉与“王语嫣”不可同日而语。

再举个金庸的例子,《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在连载中是有些腹黑、心狠手辣的成分在,但经过修改后,张无忌的气质就变得宽厚、对男女情感甚至拿不定主意,左右为难。这是通过删减、修改部分的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加完整,符合小说的整体。


2. 当弃则弃,果断改写

不管原稿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导致很多作者在修改小说的过程中,拿不定主意。或者,心疼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情节,就这样给放弃了。其实,有更好的想法或方案,就果断地放弃原稿,重新写作。放弃的文字,可以把它们放置在单独的文件夹里,以后写其他的故事,说不定这些被抛弃的情节,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写作《生死河》这部小说,是在2012年。小说的灵感来自于当年6月份的一个夜晚。当时,我陪着家人去家乐福购物,坐在家乐福吃饭的时候,我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孩子的心底到底在想什么?埋藏成年人无法想象的秘密?远远超出孩子的生活体验,抑或来自另一时空——当孩子沉默不语的时候,就像是上辈子的前尘往事。

看过《生死河》的读者,肯定会记得少年司望这个人物。他就是这个灵感的产物。我很快就开始了《生死河》的写作,半年之后,书完成了80%,并开始在《悬疑世界》上连载。可连载到六万字以后,突然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出现在我脑海。

经过极度艰难与残酷的抉择,我最终决定重写。因为如果按照原来的大纲写作,我可以顺利完成结尾,但对自己、对读者,未必是最好的。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开始转变,叙述视角开始转换,经过数十个日夜,《生死河》最终完稿。所以,我心中有两部《生死河》。一部是秘而不宣的,一部是已经出版发表的。

《生死河》的抉择,并不是我唯一一次对自己的小说进行大修大改。《宛如昨日》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但有了《生死河》时的经验,接受修改,就容易多了。


3. 重视小说大纲,把遗忘的细节补起来

写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随着作者思绪的飞扬,很多时候作者会忘记自己写过的细节。或者,写着写着就偏离了大纲。小说大纲的重要性,就是让读者掌控小说的整体,比如故事推进的节奏、人物性格的塑造。

如果偏离太多,就要慎重地考量一下,到底是原大纲的想法好,还是现在的想法好。如果现在的想法好,就当弃则弃。如果还是大纲好,就通过修改细节、删除冗余的情节,尽量让小说重回正轨。

现在许多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往往会有大量的不相关的情节,用来填补数字,或拖慢故事推进的节奏。网络小说写作强度大,作者注水一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可以理解。但要是纸质出版,那么就要尽量删除冗余的情节,避免让小说变得无聊。

怎么判断情节无不无聊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几个自己信得过的私密读者。把原稿给他们看,让他们提提意见。然后,作者根据这些意见来进行整体的思考,不足之处,就作相应的修改。

不过,读者的意见也不能全听,因为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审美,都有自己的理想故事。所以,作者有时候也需要有自己的坚持。

语法、句子、开头结尾、故事逻辑……修改小说无非是这几种,要操作起来除了作者心狠,似乎也没有其他办法。因为修改在写作之中,也是属于一种基本功。

多年来,我写了几十本小说了,但或许算一算,我修改过的次数更加巨大,这不光是一个职业小说家应该有的素质,更是每个想要写出优秀小说的普通人所需走的必经之路。我仍然在这条路上走着,也期待你的加入。


第12堂课 《小径分叉的花园》:取舍有道,方能成妙文

当一部作品完成后,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对它进行调整、修改,才能让作品无限接近完美。或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突然有个新的想法,影响到故事的进展。所以,对作品进行调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到底需要保留哪些元素与情节,又要舍弃哪些人物与句子,这些都是一门学问。有些地方,可能自己不满意,但因为涉及重要的情节,不能轻易删除;而有的部分,你写得酣畅淋漓,但因为游离于作品之外,反而得狠心删减——因此,取舍有道,方能成妙文。

即使是工作量再大,我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重写。初稿的故事与最终出版的故事,差别有多大,大概只有我自己知道。整个故事“推倒重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让故事更好看,让小说更完美。这是写作者的使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蔡骏24堂写作课》(下)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