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唐诗研究》第六章

朗读这篇文章

第六章

晚唐绮艳诗歌与穷士之歌

本章知识结构

一、晚唐诗歌之变与诗人群体的划分

晚唐穷士诗人的歌唱

三、心灵世界与绮艳题材的开拓

本章重点

1.晚唐诗歌之变与诗人群体划分

2.晚唐穷士之歌

3.晚唐绮艳诗歌的心灵世界开拓

第一节 晚唐诗歌之变与诗人群体的划分

当改革的浪潮在重重阻力下渐渐消退,士大夫躁动不安的情绪逐渐收敛的时候,情况就随之变化。一些人不再是抗争,不再是像韩愈、自居易那样,定要为

“除弊政”或“补察时政”效力,而是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日常生活琐事。

“温李”历来并称,代表晚唐一种新的诗歌风貌而“小李杜”也历来并称,同样代表晚唐的风气。李商隐、温庭筠、杜牧均以近体擅长,他们近体诗的清词丽句,与贾岛及其后继者的清幽冷寂迥然不同。

孟郊贾岛等诗人从身份上看多为“穷士”,从诗歌内容上看多为“穷苦之言”。有了这种更能抓住本质特征的概括,我们不妨即称温、李、杜牧等人创作之外的晚唐另一大类诗歌为穷士之诗。

以“穷士之诗”为标志,不仅所谓“孟东野、贾浪仙之徒”尽皆可以包容在内,就连面貌特殊、在诗体和诗歌题材上有许多新尝试的皮日休、陆龟蒙也可以纳

入其中,因为不管他们在题材和体裁上怎样搜寻,其所发出的亦无非是“穷苦之言”。

晚唐穷士之歌是一大类别,下面()作家属于此类?

贾岛 孟郊

皮日休 陆龟蒙

第二节 晚唐穷士诗人的歌唱

晚唐穷士角色的歌唱与时代社会条件以及当时土人们的心态密切相关。

司马光《资治通鉴》: “于斯之时,阁寺专权,胁君 于内,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

士卒杀逐主帅, 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

赋敛日急,骨血纵横于原野 杼轴穷竭于里闯。

晚唐穷士在很大程度上是认命了:”浮生只如此,强进欲何为?”(刘得仁《夏日樊川别业即事》)他们对自己的贫寒困窘的处境进行多方面的审视、发掘、体验,“刻琢穷苦之言为工”,发出的常是典型的穷士无奈之音。

晚唐以穷士角色出现的诗人,在作品风貌上给人的感觉一是收敛,二是淡冷,三是着意。

晚唐穷士诗人的歌唱

一、收敛。

诗人的视野变窄,诗歌的境界缩小。晚唐时期,诗人活动的空间范围(包括政治生活空间)大受限制。”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方干《题越州袁秀才林亭》)。他们似乎是“政治生活中多馀的人”,被抛弃在闲冷的角落。

晚唐诗人们“唯搜眼前景而深刻思之”(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诗中所展开的境界常常是某一处具体的寺庙、庄园、亭馆、驿店,或某地名胜古迹、某段山程水驿;所写的事,常常是某朝、某夕、某季候,某节日的具体感受以及别家、归家、送人、遣怀、探幽、访隐、慰下第、贺升迁、伤贬谪等等,缺乏阔大之句、高远之思。

许棠《过洞庭湖》: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明胡震亨评云:“视老杜’乾坤日夜浮’,愈切愈小。(《唐音癸签》卷八))

二、淡冷。

晚唐诗人处在国运衰颓、环境恶劣,且又无力加以千预的时代,功业之心以及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都大大减弱了。他们失去了盛、中唐诗人那种对政治、对生活的饱满的热情。多方面收敛,使他们对人事表现出一种淡泊的态度、冷清的心理,作品的风貌也相应显得淡泊、清寂、峭寒,乃至幽冷。

郑谷《慈恩寺偶题》

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明金圣叹批云:“不惟无胜可揽,兼亦无涕可挥。

此为唐人气尽之作也。”(《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三、着意。

所谓着意,指写诗用心思,下工夫。晚唐诗人由于思想和阅历范围都比较窄,入诗的事料相对贫乏,需要着意地用力苦吟。“只将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孙光宪《北梦琐言》引李频句)

 

“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周朴《董岭水》)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李咸用《春日》)“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崔涂《巴山道中书怀》“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借一两联佳句以撑持全篇,这样的诗无疑是煞费苦心而难得浑融。

第三节 心灵世界与绮艳题材的开拓

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不是在京都就是在藩府或州县,跟政治、跟社会生活,特别是跟城市生活有密切联系。这就使得他们的生活面之广。以及与外界相通的渠道之多,远非穷士诗人可比。

李商隐、温庭筠、杜牧在诗史上的创变,成就是多方面的。如对于律诗和绝句艺术的丰富,对于咏史、

咏物诗的发展,都向为人所肯定。但在多种创变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对心灵世界和绮艳题材的开拓。

一、对心灵世界的开拓。

李、杜、温等诗人有“几欲是吞声”的隐痛,在潜心摹写心象时,须将其客观化,借客观物象以及由神话传说、典故等方面得来的形象经过改造之后可以诱发多种联想的优长,将本难直接表现的心象,渗透或依托于物象乃至典故之中,令人联类兴感。

《无题四首》其二:

飒飒东风细雨来,荚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二、对绮艳题材的开拓。

奇艳题材范围主要包括:

①爱情。包括夫妇之间的爱恋悼亡,更大量的则是正式婚姻关系之外的情爱,如与妓女.女道士以及富贵人家姬妾之间的艳情。

②宫怨、闺怨。宫怨、闺怨往往虚泛一些,“拟”、“代”的意味很浓,不少作品采取传统乐府的写法。

③带有爱情和脂粉气息的写景、咏物。

李商隐《即日》: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天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借闺怨反映了会昌年间回鹘侵扰边境的时事。

三、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人的诗歌风貌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悲怆、绮丽、委婉。

(一)悲怆。

唐王朝的衰败给晚唐诗坛笼罩了浓重的悲剧色彩与忧伤气氛。李商隐等人理想的破灭、政治的失意、生活道路的坎坷、爱情的不幸,更铸就了一种衰世的感伤心理。“平居忽忽不乐”(李商隐《樊南乙集序》),是他们常有的表现。

(二)绮丽。

“朗丽以哀志”,“绮靡以伤情”(《文心雕龙·辨骚》),“负面的情绪的表达却通过了绮美、艳丽、

工整乃至雕琢的形式” 《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

一些理解》)。整个诗境停匀得体,犹如琼楼玉宇、时花美人。

㈢委婉。

末世阳刚之气不足,诗人转为内向,深入内心世界自我品味,企图自我解脫而又解脱不开,诗歌风格自然倾向于婉。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杜牧《题木兰庙》),贺裳评之曰“神魂固犹在铅黛也”(《载酒园诗话》)。

叶燮(xie)《原诗》:“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然衰飒之论,晚唐不辞;若以衰飒为贬,晚唐不受也。夫天有四时,四时有春秋。春气滋生,秋气肃杀。滋生则敷荣,肃杀则衰飒,气之候不同,非气有优劣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晚唐诗歌之变与诗人群体划分;

穷士之歌的风貌;

绮艳题材与心灵世界开拓诗歌的风貌。

本章难点:晚唐诗人群体划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读书笔记:《唐诗研究》第六章

赞 (0)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