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枉半个庐山客

朗读这篇文章

非枉半个庐山客

– 文 / 王玉范 –

“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不错,我就是一个没能到“三叠”的游客,至多算得上小半个庐山游客。

今年仲夏,我在九江市的“云中山城”牯岭镇,邂逅了庐山,幸甚!

最初渺知庐山,还是源于诗仙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仅此而已。从没想过能与真真实实的庐山见面,更不用说一览她的风姿。

三叠泉,自然是庐山的一大景观。原来,涧水从大月山一流出,便一级一级地飞泻到盘石上,再汇聚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据说,站在三叠抬头仰望,从二十多米的高空一层一层下落的飞流,抛珠溅玉,上下争飞,最后流入碧绿的深潭之中,美哉!据说三叠泉长期隐藏于荒山深壑,曾讲学于白鹿洞的朱熹一时都没发现它。直到南宋时期被樵夫偶见,其后文人墨客便接踵而至。

身为庐山的千泉之首,三叠泉它直上直下,没有体力是到不了的。虽渴望至极,却要视自身情况而定,不可“逞能”。我未能和大家同游三叠,但在附近处看着游人如织,领略奇山异水,亦觉心畅。

这座世界级名山,毫无夸张之意,更不负其名。作为一座山,该有的它都有,可以没有的,它照样有。难怪游人如织。它不光有名,且有气度,有容量,峻美和谐。峰峦葱茏,风格迥异的白墙红瓦的别墅群依山而建,若隐若现。那幢 “美庐”,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为难能可贵的,庐山飞峙长江边,紧傍鄱阳湖。江、湖、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兼而有之,赋予了它柔美与灵性。

隐者多为贤能也。相传,周朝那位姓匡名俗的人,带着兄弟到此山隐居,盖数间茅庐为舍,可谓“借得名山避世哗”。周王想请他们为官,但派人来访之时,二兄弟已不知去向,只剩一栋空庐,由此,这座山有了匡庐或庐山名字的来由。此后,人们对这座山狂热不已,充满了无限遐想,纷至沓来。

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等多位文坛大家登临庐山,留下几千余首诗词歌赋。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的“净土法门”,朱熹的白鹿洞书院,现在游客与日俱增,处处闪烁着华夏历史文化的光华与内蕴。

瞧瞧人家独一无二的位置:有滔滔的长江,宽阔的鄱阳湖依伴,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没有几座山能有如此待遇,历史、文化、教育、政治等集于一身的它,无不渗透着丰盈的气韵。坡地山峰多种地貌下的景观:芦林湖、石涧瀑、含鄱口、五老峰、三宝树……涧水飞瀑,泉水击石,鸟鸣竹林,险峰壑谷,急流溪涧,湖潭碧彻……繁茂的梧桐,挺且直的松,雅致的玉兰……又有东林、西林、大林寺的佑护,它的内涵带着神韵,这样的山,岂不值得游赏?

很多人说,来庐山是赌运气。说得好,这里空气雾濛湿润,少见朗日蓝天,时常仿佛在云雾间漫行,难见她的真容。感恩上苍!我遇见蓝天白云下的庐山。众多的人,来庐山天气无阻,或许风雨云雾中的庐山,更有诗意和想象力。“不识庐山真面目”是有其原由的。它独特自然的美,难用语言来形容。

华山的险,黄山的松……无不让人赞叹,我喜欢庐山的风姿。在此畏登峰,可乐谷行,惧临潭,可近湖……总有你领悟大自然真谛的欣喜。

且行且感,去江州司马吟桃花诗的地儿一睹为快。

桃花犹在开

一听如琴湖这个名字就顿感惬意。顾名思义,湖面因形似一把小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也称花径湖。湖中有岛,岛岸连桥,漫步九曲桥廊,别有一番小雅。

在此铺垫好了情致,准备和花径打招呼。“白司马花径”的石刻抢先一步占了我的视线,顺着石阶而下,环境幽然,有一种世外桃源之感。湖面静谧,游鱼闲适,竹林清爽…… 时值仲夏,虽桃花已落,但桃树犹繁盛。这无疑是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

一千多年前,时至暮春,诗魔和好友们,游玩于此,惊叹眼前的景色,感慨至极,像遇到了知音,随口咏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春风得意之时,因直谏不讳,被贬为江州司马。曾为匆匆无情逝去的春光而怨恨和失意,眼前忽然出现了惊喜,由愁绪满怀到心花怒放,瞬间把诗人带到奇异胜景之地,可谓始料未及。诗的表面写景记事,而实则蒙上了沧桑感慨的隐喻色调,也流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异曲同工之妙。

草地上伞状红顶的圆亭,乃花径亭。石刻上尽力再现了相传白居易手书的“花径”二字,亦使此处成为文人雅士的聚会之所。

白居易的三间草堂,还原了竹篱茅舍的诗境。他从繁华喧嚣的长安到这恬淡宁静的桃花园,角色变了,心境变了,虽有起初的抱怨和惆怅,但最终看淡放下了。孤独时有桃花灼灼的相守,困倦时有花径湖的陪伴,漫步时有花香的小路,会友时有斋食和诗词……远离了喧闹和纷争,仰观山色,俯听泉声,浏览竹树云石,环境适宜,心情和乐!岁月静好中仍有一颗为民的善心,妙哉!

尘事难料,不被任何人和物所左右,会活出一种坚不可摧的姿态和心境。

拾石阶而上返回,无意中回头,好似桃花犹在开……

没有回头路

从花径出来,我信心百倍地要步量自天桥至仙人洞,约三里地的锦绣谷。

导游说,没有回头路,只管朝前走。好嘞!反正也攒足了精气神儿,还有不多见的向阳天,一心前往,无所畏惧!

传说毕竟是传说,天桥原来就是一块巨石,悬空伸出,宛如悬在凌空中的一座桥。其实有天无桥,相传,朱元璋纵马过“桥”后,雷声大震,只见一道灼眼的蓝光将石桥击断,云散日出,又恢复了原来双崖对峙的绝涧。其实是一处巨大的断层,峰高壑深,峭壁垒垒,山崖上有一块褐色巨石伸向深涧,远远望去似一断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神话加传说相映成趣,为地质科学插上了幻化的文学翅膀,增添了无限的魅力,成为庐山一奇。

从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全程直立而下的石阶和平路较多,其间有几处停歇的站点,但不乏山势陡峭,绝壁悬崖,怪石嶙峋,深谷幽幽。

走在平底陡壁的山谷,相传这里是晋代名僧慧远采花卉、草药处。四时红紫匝地,花团簇簇,锦绣谷的名头是这么来的。

一路上,顺着直立仄仄的石阶下下上上,时而停停脚,依栏俯瞰九江市,后面的大队人马便紧随身后,仿佛起伏石阶上的一条缤纷的九曲长链。谷中不仅花奇,而且石怪形异,奇峰怒拔,气象万千。不禁让人感叹于筑路工的巧夺天工,可谓“路盘松顶上,穿云破雾出。”

人生岂不像这场旅程?其中有苦、有乐、有汗水、有笑声……在时光的进出口,锦绣谷的行程中,你我都是匆匆过客,只要选择了,就不犹豫,不彷徨,给自己一个刻骨铭心的理由和前行的决心、毅力。当你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困顿之时,不妨拐个弯,避开障碍再前行。山不转,路转,只要你坚持,便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快。切忌不要低着头朝前迈,偶尔停下来,看看云卷云舒和周围的风景,听听美妙之音。谷中石刻随时可见,亦闻涧水涓涓。凡是经过“好运石”的人,都尽力用手触摸一下,以求好运。

在我前面,有几位看样子已过古稀之年的老大叔,步履坚实,手里没有登山杖。“明天爬五老峰!”其中一位操着四川口音,回头望着另两位,正儿八经地说。“要得!”后面的同时举双手赞成。三人相视,笑了起来。我顿感汗颜,但也劲头大增……

有几人进了“观妙亭”,凭栏远眺。可惜上午十点刚过,距赏夕阳还有好长时间……

越走越有一股力量,此前,我从未体验过山谷之旅,从未见过如此丰富内涵的秀谷。刘勰有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不可以说:行谷则感充于谷。我认为锦绣谷融汇了人生旅途的大体内涵:高山峡谷必经,陡峭崎岖必遇,曲折坦途伴行,巨树怪石赏目,鸟鸣山涧悦耳,小溪泉水怡心,云雾迷蒙不迷失……

这是一条人生崎岖蜿蜒的幽谷路,回望不可恋,更不可回走,咬紧牙关,只有朝前转弯再朝前,花繁锦绣定会拥抱你。

我虽走得汗流满面,但很痛快。走着悟着,气势如虹的诗句出现在眼前:“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佛手岩”亦赫然醒目,道家的洞天福地。我跨过仙人洞的月亮门,同游者晓睿妹妹已等候多时了。

此次庐山之行,我感慨于所到之处。就让“三叠”留给我充分的想象空间吧。

以我之粗浅,只能勉强为小小的庐山游客。那些深领庐山之内涵的大家,才是真正的庐山客。

作者简介

王玉范,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伊哈里村生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帕布莉卡 » ​非枉半个庐山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